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浅谈高校国有资产的管理

  高校国有资产是指高校所占有或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它是衡量一个学校办学规模和教学科研发展水平的重要条件。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国家对教育单位的投入不断增加以及社会对教育需求量增大,形成了高校国有资产数量大,资产管理形式多层次多样化的特点。现就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谈点看法。
  一、当前资产管理模式分析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前,财政拨款是高校经费的主要来源,资产的支出也是由教育主管部门专款核拨,高校只负责使用,而教育主管部门代表国家对国有资产的使用进行管理监督。但九十年代以后,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大,高等教育投资体制,资金来源渠道的变革,教育主管部门代表国家对国有资产的使用进行管理、监督的使用模式逐步变成由高校自主管理,并承担科研、教学、后勤等服务的职能。
  高等教育由公共产品观向准公共产品观的转变
  凡是可以少付费甚至不付费就能供公众享用的产品称为公共产品。在九十年代以前,高等教育基本上是免费教育,其资产使用全部由财政投入,但公共产品资源有限,公共产品需求的大量增加严重阻碍了高等教育的发展。九十年代以来,高校学费收入占总收入比例不断增大,筹资来源和投资趋向的多元化,决定了高校资产构成的多元化。准公共产品是介于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之间的一种社会产品,它既要坚持公益性原则又有经营性质,还具有部分的排他性和一定的市场竞争性。高等教育属于准公共产品,受益者虽然主要是个人,但直接关系到民族的素质和国家的命运,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设。
  公共产品使用的低效率和高成本不利于形成有效的资产管理模式
  高校固定资产全部由国家财政投入,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导致了高校固定资产管理职能的弱化。而高校固定资产来源全部依靠教育主管部门的项目支出预算,造成了高校纷纷向教育主管部门批条子、搞专款等形式来增加高校固有资产使用规模,而高校对特批的资产使用上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造成了资产的大量浪费和流失。
  二、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高校资产管理模式的变化使高校成为国有资产的使用和管理第一责任人。高校对国有资产有增值、保值的义务。高校对国有资产一般采用“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模式,该模式是在主管校(院)长的直接领导下,以国有资产管理处为全校非经营性资产的统一归口管理单位。在统一领导下,按照资产的不同类别将权力下发到各分类管理部门(各院、系、实验室等),资产的最终使用单位为第三级,它要负责对资产的直接使用者实施有效的监督和管理,确保管理责任落实到人。
  随着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的资金来源也从单一的国家拨款发展成为以政府拨款为主,实行学费、科研经费、捐赠、“三产”收入等多渠道筹集资金的新格局。由此,给高校的事业发展提供了极大的物质基础,但也给高校资产管理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情况,所以加强高校资产管理势在必行。那么,目前高校国有资产的管理到底存在哪些问题?
  缺少统一协调的管理体制
  长期以来,高校对国有资产管理实行的是实物分类归口管理,价值由财务部门统一核算的模式,即固定资产中的仪器设备由设备处或教务处进行管理,一般设备中的家具及学生生活用具,以及土地、建筑物由后勤处管理,图书、杂志由图书馆管理。虽然形式上设置了专门的资产管理机构进行了统一管理,各部门分头负责,管机构因其地位、人员限制,无法进行周密、系统协调,无法行使有效的管理。这种管理模式还可能因交叉管理造成重复登记或漏登。
  固定资产核算帐实不符现象严重
  由于高校的资金来源大都是经过国家财政拨款,资金性质也是非经营性的,加之在会计核算的帐务处理上,只反映资产的原值,不计耗损,不提折旧,高校对资产实行无偿使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资产购进时只反映其当时的帐面价值,而未建立资产使用卡,也未进行定期核对,造成帐面与实际严重不符。另有一些已经竣工决算的房屋,财务部门也未记入固定资产帐,财产部门也未入帐,造成严重帐实不符。还有些需报废、报损的资产未及时办理帐面核销手续,致使每年清理时帐实不符的情况。
  (三)高校对固定资产使用缺少效益评价
  在高校会计制度中,国有资产的财务核算只体现其购置时的历史成本,根本不考虑资产使用时折旧及净值。这样一来造成高校虚增资产价值。而国有资产的使用成本并未进入高校培养大学生的办学成本中,这违背了市场经济规律。
  (四)没有真正做到资源共享
  由于长期以来高校资产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是无偿的,单位不承担经济责任,购置固定资产没有站在全校的角度,而是处在本部门、本学科,如同自己的私有财产,造成了“高投资,低效益”,资源浪费严重,而随着创收意识不断增强,各部门利用自己占有的资产开展创收和有偿服务,而学校并没有收取必要的使用费,造成学校资产的流失。
  (五)对非经营性转经营性资产管理重视不够
  由于兴办第三产业,需要一定的启动资金、设备和厂房,均属于国有资产,对这些投入,学校不但很难得到回报,有时反过来还要包其亏损,有些二级单位为了本单位的利益对外出租、出借学校的房屋、仪器、设备,这些都造成学校资产的流失。
  (六)无形资产管理观念淡薄
  部分学校的领导干部还没有充分认识到无形资产的重要性,多数院校甚至没有成立相应的无形资产管理机构,许多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处只注重有形资产的管理,在清产核资时往往把无形资产排除在外。正因为对无形资产管理意识的淡薄,大部分高校没有建立起系统的无形资产管理规章制度,从而造成了大量的无形资产流失。   三、加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健全机构,完善制度
  按照“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原则,建立一个体制健全,职责明确的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机构。这个机构要超脱任何部门,直接属分管校长领导,明确其职能,赋予其权力,同时也要完善各项资产管理制度:如固定资产购置、报废、报损制度,非经营性转经营性制度,资产评估制度,国有资产增值保值等内部管理制度,使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从而规范了国有资产管理行为,并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的要求,定期进行检查、监督,考核各单位执行的情况奖优罚劣。
  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和资产有偿使用制度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都建有校园网,充分利用高校这种优势,对全校所有部门资产进行集中管理和集中调配,避免重复购置,合理调剂闲置资产,真正做到资源共享,使高校国有资产得到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此外,对利用学校资源对外开展有偿服务的征收使用费,用这部分经费来更新和维护学校国有资产的利益。
  (三)建立、健全无形资产的管理体制
  学校要通过制定无形资产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师生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同时也要求无形资产管理机构及有关人员严格执行无形资产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秉公办事。要根据高校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技术保密制度、无形资产评估制度、无形资产转让、收益的办法、无形资产合作检查制度等。当然无形资产管理规章制度的完善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必须循序渐进。总之,通过无形资产管理制度方面的完善,要使无形资产的管理“有法可依”,有效杜绝无形资产流失。
  加强对经营性资产的管理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后勤社会化的推进,相当一部分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这样可按照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的原则,建立资产保值增值考控制度,对转作经营性的资产有收益权,并承担投入资产的安全完整以及保值增值责任。有三种资产不准转作经营性使用:
  (1)国家财政拨款。
  (2)上级补助。
  (3)维持事业正常发展,保证完成事业任务的资产。
  为明确产权,分清责任,在非经营性资产转入经营性资产时,学校要按规定的程序报有关领导审批,并经专家领导小组进行评估,进行可行性论证。只有经政府国资部门批准后,才能办理资产转移手续。
  定期开展清产核资工作
  国有资产的清产核资工作是加强高校国有资产监管的有效措施。高校资产管理部门要加强对资产的管理工作,要定期组织人力、物力对学校国有资产进行考核、监督。通过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和教训,为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管理的制度和办法打下良好的基础。学校资产管理部门除做好检查外,还要每年末配合财务部门进行对帐,保证帐、卡、物相符,对盘盈、盘亏的要查明原因,分清责任,及时处理。
  加强国有资产管理队伍的建设
  国有资产管理是人对财产物资管理,高校行政管理人员中大约有三分之一的管理人员与国有资产管理相关。他们从不同角度管理着数亿元的国有资产.任务是相当繁重的。而目前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人员结构配备相当薄弱,经济知识较为缺乏,综合性人才少,不少人参加国有资产管理时间较短.影响了高校国有资产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因此,必须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造就一批高水平的国有资产管理人才,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国有资产管理队伍,预防和减少国有资产流失现象的发生,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总之,为了加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我们必须根据高校的具体情况从实践工作中摸索一套适合高校的国有资产管理模式,并制定一套完整的适合本校情况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管好、用好、分配好高校的国有资产,使高校的国有资产在教学和科研中发挥最大效益,确保高校国有资产管理规范化、法制化和制度化。

相关论文

国有资产管理高校
高校钢琴教育的多元化发展构想
新农村建设中强化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的
卫生人力资源管理的探讨
浅谈茶文化的旅游管理教学改革模式
试论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的协同管理策
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创新路径研究
试论战略成本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高校商务英语教学中的思政融入构想
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的提升途径分析——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