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关于高职学生就业诉求差异的分析研究

  如今高等职业教育已经在社会经济体制的深入发展进程中蓬勃发展,迅速扩增的高职学生在就业诉求方面由于组多因素影响表现出的问题已经引起了高度关注。就业问题一直是高职院校的突出问题,作为高职院校主要载体的高职学生,其就业诉求直接关系着就业能力同时也对高职院校的就业率产生直接影响。
  一、影响高职学生就业诉求的主要因素
  (一)社会因素
  对高职学生就业诉求产生影响的社会因素最关键的是政府因素。因为很多高职院校在进行专业设置以及决定招生规模的时候都受到政府相关规划控制。以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如果某专业的招生规模如果过大就会因为就业社会环境的压力影响高职学生的就业率。而且如果政府对于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在宏观方面的调控有可能也会让学校错误设置不符合就业市场需求的专业,并由此产生并不符合人才市场需求的高职学生。
  (二)校方因素
  根据对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学生就业诉求差异分析总结,校方因素也是影响高职学生就业诉求差异产生的缘由之一。统计分析该校近几年的就业率和就业分布状况以及就业指导方面的师资状况表明,建院时间61年的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学生的就业率相对稳定并一直处于持续上升趋势之中。这主要归结于院校科学的专业设置和贯穿高职学生3年受教育过程中的就业指导,尤其是院校2+1模式的培养方式让高职学生在3年的学习生活中除了2年在校学习时间以外有了足足1年的实习时间充分提高就业实践能力。可见学院的专业设置和培养模式以及就业指导工作是高职学生就业诉求产生差异的影响因素之一。
  (三)学生自身因素
  面向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毕业以后已经就业的学生进行调查访谈的结果表明,其实学生自身因素才是高职学生就业诉求差异产生的主要影响因素。因为学生对于学习方面不同的思想意识和个体天赋差异决定了学习能力的不同,进而对所掌握的专业知识能力产生不同影响,而就业观念影响下产生的不同就业行为也是直接关系着高职学生是否顺利就业的影响要素之一。
  二、产生高职学生就业诉求差异的现状问题分析
  (一)社会认可度偏低
  目前仍然存在着一些用人企事业单位对于高职毕业学生的偏见,偏激的认定高职学生的文化水平和个人能力低于普通高校毕业的本科应届生。因此该校立足于信息技术行业优势,紧密结合和联系信息技术行业市场,根据江苏当前阶段信息技术行业劳动力市场实际发展状况培养人才并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本院毕业高职学生就业过程中的社会认可度。
  (二)单一的培养模式中就业指导薄弱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却因为专业设置不能科学随社会人力需求变化进行及时调整,而且大多数院校并非像案例中一样采取2+1模式(2年在校学习+1年实习),仍然采取传统的课程为主培养模式,导致高职学生就业的实践能力不够因此降低了就业竞争优势。更重要的是多数高职院校对于学生的就业指导都因为师资力量限制缺乏专业性,并且忽视了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仅在学生毕业前一年才开展进而不但缺乏系统性和实效性也会对学生的就业诉求产生差异影响。
  (三)就业地区结构失衡造成学生就业诉求的地区性差异
  受各方面原因影响,我国一直以来都存在着地区之间发展失衡的情况。例如江苏省就一直存在着苏南和苏北以及苏中不同地区之间的发展差别,这样的发展差别也是导致高职院校毕业学生在就业诉求方面因为地区结构失衡产生差异的主要因素之一。如下图表一所示可以看出江苏省高职学生就业诉求的地区性差异:
  表一 2003-2006年江苏省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地区统计表
  从表一的分析结果不难看出,苏南地区对于高职毕业人才的需求总量超过了当地的生源数,造成苏南地区高职毕业学生扎堆现象,而苏北地区对高职毕业人才仍然存在着需求却难以招到合格人才。据调查,江苏省地区结构失衡让高职学生产生就业诉求差异主要是因为相同专业和学历的高职学生在不同地区和工种以及行业的就业所产生的经济收入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别,这就造成了大多数高职学生都倾向于选择经济发展成效更好的城市地区工作的现状。
  (四)学生“眼高手低”因此自我认知和实践能力不高
  通过对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目前在校学生的调查访问不难发现,大多数高职学生在就业诉求方面都存在着“眼高手低”的问题。而且还有一些高职学生受限于各种原因缺乏实习机会或者实习经历较少,还有的学生闭门造车仅以找关系在作弊产出的实习报告上盖章了事,因此缺乏就业实践能力在就职的过程中缺乏就业竞争力。
  三、解决高职学生就业诉求问题的策略
  (一)引导学生调整就业期望值并树立理性职业价值观
  家长和老师应该引导学生适应现实就业形势和环境,调整学生过高的就业期望值或者过于理想化的就业期望。高职学生应该理想的定位自己的职业目标,就业诉求不能仅仅关注工作收入和环境条件而是应该更多的关注自我价值的实现和自我发展空间的存在。
  (二)重视对于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和自我的引导
  既然社会对于高职院校毕业学生的轻视和偏见难以避免,那么高职学生就应该在毕业前对此以积极的心理准备充分面对而不是一味怨天尤人丧失就业信心。只要高职学生对于自己的就业能力能够充分认识和客观评价,在未来的就业道路上主义扬长避短才能有更多就业机会。
  (三)完善就业指导体系,关注职业生涯规划
  当前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就业形势之下,高职院校应该将就业指导工作更专业和系统化的贯穿于高职学生整个教育过程当中,完善就业指导体系并且对于高职学生的职业规划从早做起并及时调整。

相关论文

高职学生就业差异研究关于
汉语言文学对传统茶文化的作用研究
宏观经济学对市场经济的影响研究
乡村生态治理共同体建设的农民主体性
新农村建设中强化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的
课程思政融入“保险学”教学的路径及
辅导员视角下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学生就
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创新路径研究
河南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
数字媒体时代辽宁老字号企业品牌运营
大数据时代拼多多盈利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