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城市新区教育设施用地布局研究

  
  中图分类号:D523文献标识码: A
  
  1.引言
  当前,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大量优质中小学教育资源集中在小部分学校,但这些资源向社会开放不足,尤其是大多数偏远地区和农家子弟无法共享这些优质教育资源,这不仅不能最大程度发挥教育资源的效益,还产生了严重的地区间教育不平等问题。城市新区作为缓解城市土地压力,释放经济、产业、人口的方式,在拓展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城乡统筹的问题,如何在这一背景下合理配置中小学教育设施,对新区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以西咸新区秦汉新城为例,从现状入手,挖掘其发展特点与存在的问题,通过定性定量的方式确定教育设施规划指标,以其为城市新区教育设施的发展提供研究思路。
  
  2.概念阐述
  教育设施一般为公益性公共设施,通常由国家和政府投资建设,保障适龄公民享受公共教育的设施与场所。关于教育设施的规范,目前主要是依据《城市公共设施规划规范》和《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两个国家标准,通常将教育设施分为完全小学、九年一贯制学校、初级中学、完全中学、高级中学、大中专院校等。本研究中的基本教育设施指普通幼儿园、小学、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不包括专业类教育设施、特殊类教育设施和大中专院校。
  
  3.实证研究:秦汉新城教育设施布局研究
  3.1现状阐述
  秦汉新城地处陕西省关中平原中部,是国家级新区西咸新区的组成部分,隶属于咸阳市管辖范围。规划总面积302.2平方公里,新城总人口22.3万人。
  秦汉新城范围内的高中主要有2所,2所高中均为三年制高中。高中学校较少,学生大多集中于咸阳市或所在区县入学,高中较资源不平衡。初中主要有12所,其中英才学校为九年一贯制学校。其数量基本满足现状适龄学生入学的要求,但分布不均衡,整体配置较低,多数学生入学距离较远。而小学目前有78所。基本按村一级单位设置,能够满足适龄学生就近入学,但学校整体办学规模小,一般不超过12班,师资力量也比较薄弱。
  
  3.2规范的制定
  (1)千人指标研究
  a.规划幼儿园千人指标
  现状幼儿园的学生包括了外来民工学生,而目前外来民工尚未完全统计在常住人口中,导致现状千人指标没有如实反映现状情况。由于户籍制度的改革,外来人口逐步纳入常住人口,另外考虑人口的老龄化以及生育高峰的过去,幼儿园的千人指标势必会下降。
  参照西安市的指标,以及相关省市标准,确定秦汉新城幼儿园千人指标为36‰。
  b.规划中小学千人指标
  现状城区中小学千人指标偏高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一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市区城市建设水平大大高于周边城镇,市区教育设施资源丰富、教育质量高,吸引周边地区来市区就学。造成秦汉新城城乡教育设施资源差距较大。二是由于西安人口构成中,外来流动人口较多。近几年外来子女就学问题也受到政府的关注,共享公立学校富裕的教学资源成为趋势。而目前外来民工尚未完全统计在常住人口中,导致现状的小学千人指标没有如实反映学生就学的比例。
  根据秦汉新城的规划,秦汉新城将形成几大片区,未来义务教育设施的布局也应考虑均衡发展,逐步摆脱中心城区过于集中的现状。由此,中心城区现状小学生80‰的高比例必然逐步下降。
  规划参照西安市的千人指标,以及国家相关省市标准,规划市区小学千人指标为72‰,初中千人指标为36‰。
  c.普高与职高
  由于普高和职业教育的布局需要从整个区域来分析,因此我们通过市域人口规模来预测千人指标。秦汉新城是产业新城,随着交通区位的不断完善,秦汉新城作为西安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医疗很惨也基地,对受过专业技术培训的产业工人需求将会大大增加。从市域整体来看,普高与职高的学生人数总和与市域初中人数对等,参考省市标准,规划控制在36‰,高中与职业教育学生数比原则上按照1:1控制。
  (2)最小规模选择
  秦汉新城位于国家级新区,且交通便捷,适度集聚的设施规模可提高优质教育资源的配置效率,因此最小规模应当适当大于全国性指标中的最小规模。建议学校最小规模取值为:幼儿园:9班,每班30人;小学:24班,每班40-45人;中学(包括初中、高中):36班,每班45-50人。
  (3)服务半径选择
  服务半径按照国家规范,小学和初中分别为500米和1000米。而实际上秦汉新城的中小学规模和实际就学的范围、服务半径已大大超出标准。因此规划参考西安市的经验值:小学服务半径500-800米,初中服务半径1000-1200米,来平衡中小学的布局。
  
  3.3布局指引
  (1)幼儿园
  幼儿园的布局应保证学校在正常运作的前提下就近入学的原则布置。幼儿上学时间控制在15分钟以内。
  (2)小学
  近期在小学数量充足地区可结合现状小学进行整合,扩大用地面积,提高生均建筑面积,增加必要的教学辅助设施如操场跑道。远期随着城镇化发展,需要增加小学数量,并在交通便利的位置结合公共交通设施布局,保证在服务半径内的居民就近入学。
  (3)中学
  应增加农村地区初中学生寄宿比例、逐步将初中学生集中至各级中心地区就近入学。中学应在交通便利的位置结合公共交通设施布局,学校主入口附近100米内应设公交车站。
  
  4.结语
  城乡统筹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城乡规划面临的新课题,城乡统筹背景下基础公益性设施布局也对我国过去以国家标注为依据的城乡规划编制方式提出新的挑战。教育设施作为广大市民日常活动的重要载体,涉及城市整体生活水平和公共利益。本文以西咸新区秦汉新城为实证,对传统的千人指标、最小规模选择与服务半径进行了修正,从布局的角度对教育设施布局进行了一些探索性的尝试。
  

相关论文

教育布局用地研究
微生态医学作为临床医学学科的研究
借助数据加密技术提升计算机网络安全
应用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构建与
浅析后疫情时代高职来华留学生教育
做好文秘工作和档案管理工作的研究
新形势下将柔性管理融入企业人力资源
试论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中的风险管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产品跨境电商发展路
浅谈图书馆在数字人文服务研究中的实
论我国不动产更正登记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