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基础教育论文

文科类小学期教学改革效果分析

  一、引言
  目前我国高校大多以传统的两学期制为主,即春秋两个学期。两学期制是根据我国地理、气候条件和实际办学需要制定出来的,经实践检验并沿袭多年,其教学设计和配套的管理制度都比较完善。但在当前社会需求下,急需更多满足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同时两学制弊端也日益明显。主要体现在:其一,教师多采用讲授式教学,学生被动式接受;其二,象牙塔式教育,实践教学少;其三,部分课本理论知识更新慢,而当前科技极快,一些新的科研成果、理论信息未能及时反馈到教学里。这使得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脱轨。许多教育管理者认为三学期制比二学期制更有优势,认为通过三学期制,改革课程体系,培养能够无师自通的人,能够独立地到一个未知领域里工作的人。通过学期制改革,促进学生实践能力、自我学习能力的提升已经成为了一种潮流和趋势,因此,我校也开展了小学期教学改革。但效果如何?取得了哪些成绩,存在哪些不足?为了更好地了解我校小学期改革的现状,本项目组以文科学院为例,发放调查问卷,对其进行了研究。
  二、小学期研究现状
  小学期是舶来品,是向西方高校教学制度学习的产物。从世界范围来看,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源于哈佛大学在1871年开设的暑期学校。小学期改革是我国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的又一次尝试,具体指在不影响春秋两季学期正常教学的基础上,在暑假开展教学活动,课程时间不限,教学内容不固定,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增加实践教学,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等目标。高等教育管理者认为小学期可以为师生提供互动与实践和科研训练两个重要的平台,能够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其宗旨是改善人才的培养模式、提高教师的素质和实现学校的国际化。小学期应该开设灵活多样的课程,并且在内容上要突出短、平、快的特点。
  在我国,早在上世纪80年代,北京大学就试办过暑期学校,但因为当时办学目标不明确、机制没有理顺等原因而没有坚持下来。2004年,北大参照美国一些大学的学期制度,空出12周时间进行暑期学校模式试点。北大自开办暑期学校以来,除了本校名教授开设课程外,还邀请了一批知名学者到校授课,让学生更快地了解各学科前沿的知识。开放性、国际化、服务性,是北大暑期学校的三大特点。
  复旦大学的学期安排,是两个为时20周左右的长学期,3周左右的寒假与8周左右的暑假。在8周的暑假中,有6周用于暑期教学活动安排。复旦大学暑期学校的主要特点,一是具有鲜明的制度变革性质,其安排暑期教学活动、开办暑期学校的直接原因之一,是进一步推行以文理教育为特色的全面学分制。二是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多样化课程,包括在正常学期中与教学时间有冲突的课程安排、第二专业课程等安排在暑期。三是引进国际一流教育教学资源,进行合作办学,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和社会化服务。
  厦门大学于2004年再度推行三学期制。厦门大学更注重学期制改背后的东两,认为学期制改只是一种制度形式的转变,其核心应该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变。厦门大学对三学期制的定位是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平台;实施三学期制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自我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些都是大学新三大职能在培养对象方面的体现。
  中国科技大学在开办暑期学校过程中,坚持少而精的原则,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率。科大的人才培养定位是“科技英才”,这就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多接触科学前沿、开展科研实践的机会,让学生有更多的自我选择、自主学习的空间。
  而非研究型大学,如江西理工大学也有其自己的特点,在其推行的三学期制改革中,春秋两个长学期与现行两学期制差别不大,大多数为理论课的教学,同时也包括部分随课程的实验课程。短学期安排集中性的实习、实验、实训、社会调查等,包括军训、金工、单独设课的实验和一些能在短学期内完成的理论课(主要是综合素质任选课程)。少量课程的实践教学也可以安排在长学期里进行。具体而言,短学期主要解决大面积的集中实习问题,同时,合理安排好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四部分实践教学内容。
  三、云南农业大学文科类小学期教学现状分析
  1、研究对象
  对于云南农业大学的三个小学期,分别划归大一、大二和大三。大一小学期主要是军训,因此,研究对象主要是大二、大三的学生。
  2、研究方法和过程
  小学期教学改革是一个涉及因素多、实施难度大、跨度时间长的工程,为了更好地了解现状,本次研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文献分析法。采用文献分析法,收集、鉴别、整理学期制改革的相关文献和资料,来全面的了解小学期的历史,国内外高校的发展情况等;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来获取相关数据和信息。此次调查共向大二、大三的本科生发放问卷400份,回收345份,回收率达86.25%。
  3、存在的问题
  通过分析调查问卷的数据,对当前云南农业大学的小学教改活动有一定的认识,发现其当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具体如下。
  (1)小学期的课程设置创新不够。课程设置是是学期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之一。学生们也很关注自己在小学期能够学到什么。对于我校文科专业的课程设置,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
  本校学生小学期后普遍认为课程设置创新不够,多是些枯燥无味的讲座和理论教学活动。学校文科小学期的课程设置实践课程较少,完全不能体现学生的自主性、选择性,多样性等。此外,在实际运作中,部分小学期的课程和两个长学期的内容关联甚少,小学期内容与春秋两学期的内容没有相呼应形成完整的教学计划。小学期实践教学不是孤立的教学环节,而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和质量的提升过程,是对所学知识的深入理解的综合应用的过程。   (2)部分教师思想观念没有转变。部分教师上了一学期的课后,还没有从疲劳中缓过来,加上小学期的开设对教师的科研时间造成了冲击等等方面,导致部分教师对第三学期持消极态度。有的小学期授课教师沿用陈旧的教学方式,致使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甚至引起了学生的抵触情绪。学生的不配合,又反过来严重影响了教师的上课情绪,降低了上课质量。学校应加强引导,建立健全小学期的评价机制,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小学期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小学期教改需要学校、老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探寻符合当前需要、又力所能及的教学课程。
  (3)学生积极性不高。由于小学期被安排在暑假,部分学生忙着打工、培训等各种策划和行动,不能集中精力学习。旷课、迟到、早退现象时有发生。来上课的人积极性也不高,有时是老师一个人在课堂上唱“独角戏”,下面的学生要么玩手机,要么睡觉,和老师几乎没有互动。此外,因学期调整而出现的理论课程教学“缩水”,而实践类教学又因安排组织不当流于形式。增加短学期后,本来教学内容应更丰富,教学方式更为灵活,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学生学习理论的积极性不高,出勤率很低。
  (4)资源整合不充分。小学期改革,在资源使用率上,并没有注入多少新的活力因素,校企合作、校校合作、校县合作等很多资源并没有被充分利用。小学期的一些课程资源、专题讲座及学术报告,类别不够丰富且数量有限,远不能满足学生们的需求。各学校之间的交流不够频繁,范围不够广。对于成功的改革方法以及改革误区等经验交流不够,造成一些不必要的弯路,阻碍了改革的速度。
  四、小学期教学改革对策和建议
  结合上述的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在改进第三学期运行效果上,学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优化小学期课程体系
  学校可以根据不同专业的需求,加强校企合作、校校合作、校县合作,完善小学期课程体系。引入优胜劣汰的课程机制,推广学生们爱选、爱听的课程,淘汰一些学生反映较差的课程。同时,在课程设置上积极以拓展知识面、提高实践能力为导向,充分重视课程的实用性、实践性,提高学生对第三学期课程学习的兴趣。
  2、注重学生实践,加强动手能力培养
  对于学生对所开设的课程,问卷调查的结果如图2所示。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学生最认可实践类课程和实用型课程。实践教学是高校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主要措施和保障。在实践中将书本知识和实际操作相结合,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活动,学以致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同时通过实践活动检验理论知识,可以发现理论教学中的不足,及时弥补和修正。在整个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正确学习方法,破除之前被动式学习习惯,培养自主创新能力,以提高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形成批判性思维方式。这样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面对新知识和信息,灵活地运用批判性思维,对信息分析、归纳,从而适应变化多样的社会,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足。实际上,在访谈中发现,很多学生希望多参与一些社会实践,提高就业能力。但是由于自身资源和信息有限,部分学生都无法参与到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实践中去。而小学期的灵活性,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现实需要,使学生深入到企业进行社会实践。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使学生走出去,企业引进来,学生在实践教学计划中进入企业顶岗实习,专业实习都是对自身专业能力的提升,也为尽快融入社会做前期准备,另外降低了企业对人才职业能力培养的成本,为企业找到合适的工作人员提供人才资源。
  3、完善对学生成绩的评定考核
  在成绩考核方面,调查结果如下图3所示。
  通过问卷调查也可以发现,同学更倾向于实际操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而非理论知识。通过实际操作或者实践的方式考察,提升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培养,这也符合小学期教改的最初目的。
  4、合理规划师资力量
  高校推行三学期,应加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统筹规划校内外师资资源。一方面学校管理部门要充分了解学校的师资力量,挖掘出教师的最大潜力。不但要鼓励教师开设出灵活、多元的教学课程,提高学生积极性,还要综合考虑教师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结合,以便教师能够有充分的时间从事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同时也能有更多机会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另一方面,学校可以利用小学期,邀请一些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开设一些短期课程,使学生可以了解学科最为前沿的动态,丰富课程内容。
  5、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
  学期制的改革,使得传统的二学期制考核评价制度不再适应于小学期。因此,学校必须根据其自身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制定出一套适合小学期的考核评价机制。考核评价机制对于学校教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时刻起着有效的调节和激励作用,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小学期的优势。若缺乏对小学期评价可能导致教学管理制度改革过程中出现教学混乱、小学期实施遇阻、师生积极性不高等各种问题。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对成功实施小学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关论文

教学改革效果小学
农村小学新入职教师教学技能培训需求
新闻传播政策与法规“课程思政”案例
医疗保险本科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研究
浅谈心理学理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教育戏剧”的实
写生课程融入学前教育美术教学的应用
电商直播课程教学融入思政教育构想
课程思政融入“保险学”教学的路径及
浅谈茶文化的旅游管理教学改革模式
高校商务英语教学中的思政融入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