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我国高校教育对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之探究

  作者简介:刘君,东莞理工学院,莞城校区管委会,研究方向:高教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4)07-170-02
  一、前言
  公民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反映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反映了公民之间平等的关系。法律规定所有公民在法律面前完全平等,即公民不论担任何种职务,从事何种工作以及何种出身,都处于平等地位,都享有同等的权利,都承担同等的义务。公民意识即公民个人对自己在国家中地位的自我认识,是现代社会生活中公民对价值观念和社会规范的认同,它围绕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反映公民对待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之间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行为规范,等等,它强调社会人在社会生活中的责任意识、公德意识、民主意识等社会意识,具体体现为视自己和他人为拥有自由权利、有尊严、有价值的人,勇于维护自己和他人的自由权利、尊严和价值的意识,这种意识还包含公民对于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一个合格的公民应当具备科学的公民意识。大学生经过高校教育而成为社会的合格人才,进入就业岗位,发挥专业才能,为社会服务。公民意识是大学生素质的重要体现,高校教育是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的主要途径。
  二、我国大学生公民意识缺失之原因
  公民意识是现代民主政治国家的公民所必须具备的一种社会意识,虽然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我国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一些原因,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公民意识还显得不尽人意:在公共场所随地吐痰,大声喧哗,乘车不排队,不主动给老人、孕妇、小孩让座,或者一有言语不和,便恶言相向,甚至拳脚相加,对他人缺乏最起码的尊重和礼貌;对人对事都采用“个人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消极处理方式,不积极参加公共活动,对他人的事情漠不关心。可以说,缺乏公民意识已经成了建设和谐社会的绊脚石。部分律师、学者建议将见死不救、见危不助等行为入罪;也有很多学者表示,与其立法惩处“见死不救”,不如立法鼓励和保障“见义勇为”。除此之外,我国大学生普遍缺乏社会责任感,不清楚自己享有哪些权利,该尽什么样的义务,缺乏参政、议政的公民意识,缺乏社会监督观念,即使对官员的腐败现象,深恶痛绝,义愤填膺,却又不敢举报,有的想举报却又不知道以哪种方式,哪种渠道去哪个部门进行举报。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高校大学生缺乏公民意识,有它深刻的历史与现实原因,具体如下:
  (一)历史上封建专制传统导致现今社会公民意识缺乏
  我国是有着二千多年封建专制历史的国度,历史上没有公民这个词,国家与公民的关系在中国就是天子与臣民的关系。到了近代虽然经历资产阶级革命,但很不彻底,旧中国留给我们的封建专制比较多,长期的君子臣民关系导致应该与民主同时伴生的公民意识缺乏。
  (二)个人主义膨胀导致社会公德与社会责任感缺乏
  社会责任感是指一个人对他人,对社会所承担的职责和任务,是公民对这种责任的一种强烈的自觉意识和崇高的情感。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时期,不同的人,社会责任感的内容也不同,在当今社会,缺乏社会责任感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都不断涌现,如政治方面,如官员们滥用公权或在其位不谋其政,经济方面如只考虑经济利益使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以及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在文化方面最突出的就是制黄贩黄,等等这些都是缺乏社会责任感的具体表现。
  (三)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主体追逐物质利益而忽视义务与责任
  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之下,人们一味强调个人的能力而不顾社会公德,唯利是图,个人主义抬头,胜者为王败者寇的思潮流行,人们的社会公德心、责任感滑坡。同时由于我国法律意识比较淡薄,在普及法律意识时,比较强调维权意识,对法律责任义务强调得少一些。人们分析中国传统法律时总是强调不讲权利只重义务,我们在普法时特别强调公民的权利,反而对新时代公民应有的义务、责任有所忽视。须知法律是讲公平均衡的,权力义务是对等的。市场经济过分强调个人的能力、独立、个性、创造性而忽略公民起码的责任感的培养。总之,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导致公民意识缺失的原因之一。
  (四)转型时期,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尚未建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市场经济的一些不良影响渗透进来, 特别是经济转型时期,追逐利益的个人为了一己之利丧失了社会公德和社会的责任感,而转型时期属于新旧交替之际,原有价值观念受到挑战,甚至瓦解,而新的价值观念尚未树立起来,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尚未建立,人们的价值观念存在缺失。
  三、我国高校教育对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之不足
  公民意识教育是指通过各类教育活动,使公民增强民主意识、权利与责任意识、法制意识等公民意识,增强政治参与、社会参与等公民能力,成为与民主法治国家相适应的现代公民。公民意识教育是十七大提出的新任务,是要把公民培养成具有民主法治理念、自由平等和公平正义意识、能够享受权利、履行义务和承担责任的公民。但高校教育对于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上存在诸多不足: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公民意识教育脱节
  自尊、自爱、自律,诚实、勇气、谦逊等等这些精神理念和价值观都是人们在市场经济当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所以说,市场经济同时又是道德经济。现代化的市场经济实践要求有现代价值观念支撑,需要与之相应的道德教育理念。然而,我们的教育还没有转变到提高公民道德水平和社会责任感上来,这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不足之处。   (二)高校对于公民意识教育的内容安排不合理
  公民意识教育的内容包括思想、道德、政治和法律多方面的内容,通常情况下高校重视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而忽略政治和法律方面的教育。大学生对于政治权利只知道选择权与被选举权,忽视社会公共参与权利及能力培养;对于法律,只略懂刑法,不能深入理解民法的平等、公平、诚信原则,不懂劳动法的竞业禁止义务以及职业素养提高,没有形成公平、正义观念,这是因为高校教育不重视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
  (三)高校对于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的理论与实践脱节
  大学生处于集中学习知识、文化的时期,逐渐形成问题意识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力不会停留在书本上和口头上。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必须内化为个人意识,有切身体验或情感的介入,才能获得行为和人格力量。但大学生所处的环境主要在于高校之内,高校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有些脱节,系统教育使得大学生公民知识水平普遍较高,但行为水平偏低,在公共生活中与他人和谐共处的能力不强。
  四、对策研究:我国高校教育对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的强化与促进
  构建和谐社会、法治社会已成为全国人民的迫切愿望,提高公民意识已显得意义重大。提高公民意识已成当务之急,我国高校教育对在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的强化与促进,们如何提高公民意识呢?根据我国国情和当前的当前的社会现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法律教育从思想政治教育分离,专列为一门通识课程
  公民意识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权利义务内容,尤其是义务内容。我国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根据不同群体的需求,有重点地开展普法宣传,如对青少年重点宣传未成年人有关的法律;对农民工和流动人口等重点宣传劳动保障方面的法律,积极引导广大公民 自学法律知识、参加法律培训、寻求专业咨询 ,充分利用大众传播媒介进行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公民法律意识。法。高校法律教育目前被思想政治课程涵盖,课时安排上以思想政治为主,法律教育为辅。高校教育课程安排上应当改变这种状况,重视法律教育内容,单列一门法律教育作为通识课程。通过高校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重点在于教育大学生牢记自己的公民义务和竞业禁止义务,注重职业道德之中的自律和他律,其中他律即是法律约束。
  (二)高校领导干部是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的风向标
  领导干部作为社会的管理者,理应属于社会成员的佼佼者,除了能良好地履行公务之外,他们在业余时间的言行举止,同样会对周围的公众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对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表率作用,他们的社会影响力足以涵盖其所在的领域和社区。所以领导干部们要身体力行,以身作则,把正能量传递给身边的每一个人,让自己的言行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成为大家行动的方向标。高校领导对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起着风向标的作用。
  (三)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强化公民道德教育
  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必然要形成一定的价值观念,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的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必然要形成一定的价值观念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居核心地位、起主导和统领作用的就是核心价值体系。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实践过程中,必然要形成一定的价值观念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公民意识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处于统领和支配达到地位,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没有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规范,就没有正义感,公民意识教育就会失去方向。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只有与社会主义道德有机结合起来,使大学生养成与人为善、乐于助人的道德情感,履行见利思义、顾全大局的道德准则,形成互谅互让、友好协商的道德风尚,才能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的形成。
  (四)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规范,增强和树立正义感
  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规范是培育公民意识的根本。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荣誉、耻辱的根本观念和总体态度,是社会主义道德观的核心理念,对于培养公民意识具有基础性作用,是公民是否具有良好公民意识的重要标志。因此,社会主义荣辱观应该成为加强公民意识教育的重要内容。要让大学生对和谐社会法律秩序所包含的价值观充分理解并作为精神支柱,很难想象,一个不知何为荣辱的大学生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高校公民意识教育应当以责任意识、公德意识、民主意识等为主要内容,培养大学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意识,增强大学生责任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相关论文

教育大学生大学公民培养意识
关于音乐教育中的审美哲学探讨
试论党史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适应电子商务的福建省老年教育需求分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教育戏剧”的实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老年大学建设探索
高校钢琴教育的多元化发展构想
写生课程融入学前教育美术教学的应用
电商直播课程教学融入思政教育构想
浅析高等教育预算绩效评价的实现途径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