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理学论文 > 农林学论文

云南高原特色农业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2-0028-02
  云南省是一个水资源总量相对丰富的省份,居全国第三位,仅次于西藏和四川,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7。但由于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开发利用效率低等原因,导致局部地区水资源短缺,水旱灾害频繁。近年来,云南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日趋突出,制约了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所以找到有效的措施来支持云南高原特色农业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可谓迫在眉睫。
  一、云南高原特色农业水资源利用的现状及问题
  1.云南省水资源量有所下降
  近年来,云南省水资源量有所下降,旱灾不断。据2012年云南省水资源公报显示,2012年全省年平均降水量1090毫米,折合降水总量4 177亿立方米,比常年偏少15%,长江、珠江、红河、澜沧江、怒江和伊洛瓦底江流域年降水量分别比常年偏少18%、11%、15%、16%、15%和7%。2012年全省地表水资源量1 690亿立方米,折合径流深441毫米,比常年偏少24%。长江、珠江、红河、澜沧江、怒江和伊洛瓦底江流域年地表水资源量分别比常年偏少29%、32%、25%、23%、22%和8%。2012年全省地下水资源量583亿立方米,比常年偏少24%。地下水径流模数15万立方米/平方千米。长江、珠江、红河、澜沧江、怒江和伊洛瓦底江流域年地下水资源量分别比常年偏少28%、35%、25%、24%、24%和8%[1]。水资源总量的减少加剧了农业用水的困难程度。
  2.农业有效灌溉面积少,水利化程度低
  农业用水在云南省生产用水中占有很大比例,约77%,然而在发展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等问题,导致全省有效灌溉面积较少,只有24.27万公顷,人均灌溉面积只有0.015公顷,受旱程度较大[2]。除此之外,农业水利化程度较低也是制约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瓶颈。虽然云南省水利建设事业经历了3次大规模建设高潮,蓄水能力有所加强并形成一套相对完善的节水灌溉技术体系,但总体水利化程度较低,仍不到10%,支撑力量有限。
  3.水质污染严重
  云南省9大高原湖泊中,有5个是劣V类水质,湖泊水质不断恶化,富营养化,水面萎缩,淤积严重。预计到2015年,云南省的湖泊水面将减少20%[3]。水质污染破坏了水资源应有的使用功能,使有效水资源量减少,“有水不能用”的严峻事实更加重了农业用水供需矛盾。
  4.农业用水管理机制混乱
  云南省水资源的管理现状是多头管理。多部门管理体制与水资源的统一性之间矛盾突出,并随着市场经济利益的驱动日益暴露出来,多部门各自为政,掠夺式的开发利用水资源,水资源保护责任相互推诿等问题接连不断,效益低下。
  5.工业化与城市化对农业水资源的冲击较大
  随着人口的增长、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社会工农业的持续发展,工农业用水和城乡生活用水的大幅增长已是不争的事实,而开源工程建设受到资金、技术、环境等因素的限制,使其发展与需水增长同步存在着较大困难,作为用水大户的农业水资源,必将进一步受到生活及工业用水的巨大冲击。
  二、云南高原特色农业水资源利用出现问题的原因
  1.云南省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一方面,云南省水资源空间分布极不均匀:南多北少,西多东少,深谷多,平坝少。加之云南省岩溶分布众多,降雨径流量大部分或全部下渗至百米或千米以下的深度,不能被截获使用,导致占全省6%的盆地(农业主产区)水资源贫乏,供需矛盾突出。另一方面,云南省水资源时间分布极不均匀:年中、年际降水分配差别大,干湿季分明,湿季降雨量占全年的 85%左右,干季降雨量仅为全年降雨量的15%,在急需用水(农业用水约占全年灌溉用水量的70%~80%)的干季,较长时间的连续无降雨现象,很容易造成旱灾。
  2.云南省节水灌溉技术水平低、效率低
  云南省的农业节水技术水平尚处于较低层次,大多地方还普遍存在漫灌等落后的灌溉方式,而传统落后的漫灌、跑马水有效用水率仅为32%左右,灌溉用水量大大超过了作物的需水量,造成严重的水资源浪费,导致灌溉水利用率极低。
  3.生态环境恶化,水污染严重
  云南省在“三废”治理整顿措施上严重滞后,河流水质污染、湖泊水库富营养化问题不断加剧,水体功能受到损害或破坏,有效水资源量不断减少。加之云南省对环境保护力度不够,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水源涵养能力减弱,从而加重了农业用水危机。
  4.农业用水管理机制混乱,法律法规不健全
  目前,云南省颁布实施了《云南省水文条例》、《云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云南省水利建设基金筹集和使用管理实施细则》等管理制度,还制定了《云南省牛栏江保护条例》、《云南省滇池保护条例》、《云南省曲靖独木水库保护条例》等河、湖、水库保护的地方性法规[4]。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对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执行力度不够,没有形成全社会保护水资源的强大舆论氛围和自觉行动,也没有做到有法必依,从而没有发挥出法律的强大威力。加之这些法律法规仍存在相互冲突、相互矛盾的地方,导致水资源管理权属不清、管理混乱,削弱了水资源管理力度。
  三、云南高原特色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措施
  1.大力推广节水农业模式和节水灌溉技术
  一方面,大力推广坡改梯模式、以集雨工程为重点的高效节水补灌技术模式、混凝土“U”型槽节水防渗设施建设技术模式、高位蓄水PE等距离布局自流浇灌技术模式、山区玻璃钢水窖PE管节水灌溉技术模式、喷灌、滴灌、微喷节水灌溉技术模式六大节水农业模式和以小沟、小塘、小池、小窖、小提水站结合旱坡地改造的“五小一改”旱作农业模式,以解决耕地的土壤蓄水和缺水期用水问题[5]。另一方面,大力推广渠道防渗(可以加大纵比降、缩小断面,减少占地面积,降低成本,防止输水渠道周围土壤的盐渍化)、喷灌(灌水均匀,少占耕地,节省人力,对地形、土壤的适应性强)、滴灌(水资源利用率相当高,灌溉均匀,节能又省工,可用在某些特定的作物(比如说茶叶、花卉等)灌溉上)、低压管道灌溉(节水性能好,管理方便,不受地形影响,对于地形平坦和地块起伏变化大的田地灌溉均适用)等节水灌溉技术,以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   2.积极开展水利建设,增强储水能力
  大力兴修水利,修建小水池(窖)、截流沟等集雨和灌溉设施,增加水资源存量,减少流量,实现水资源总量的提高,以备不时之需。在干旱季节可以适当改变农业用水紧张的现状,扩大有效灌溉面积,提高灌溉效率,最终提高农作物产量。
  3.不断优化高原作物品种和种植结构
  一方面通过对农作物的遗传改良培育抗旱节水新品种、新类型,以适应干旱条件。另一方面根据降雨时空分布特征,地下水资源、水利工程现状,合理调整农作物布局,增加需水与降水耦合性好的作物和耐旱、水分利用率高的作物品种,以充分利用当地水资源;调整播期,使作物生育期耗水与降水相耦合,提高作物对降水的有效利用;调整作物熟制,使之与水分条件相适宜,避免干旱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要根据云南省的实际情况,在发展云南高原特色农业时加大对咖啡、烤烟、茶叶、橡胶等用水率相对较高的经济作物的种植比例。
  4.保护水源并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
  云南省地表水资源丰富,要想充分发挥出水资源带给我们的福利就必须从源头上杜绝水污染,对污染进行综合治理,以免影响中下游用水安全和效率。云南省地下水资源也非常丰富,而其开发利用却远远不足,所以我们可以聘请专家就云南地下水资源分布及可利用状况进行研究分析,做出科学评估,并在他们的指导下有计划、分步骤地开发和利用地下水资源,提高地下水资源利用率,以缓解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过程中的用水危机问题。
  5.积极推进农业用水的法制建设
  在总结过去农业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有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积极研究和制定以高原特色农业发展为基础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政策、法规和制度,不断纠正矛盾偏差,提高各级主管部门依法治水、依法管水的能力,不断强化人们用水的法律意识和水利法制观念。例如我们可以通过规范农业用水许可证管理制度、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等来激励人们节约用水。
  四、结语
  云南省虽然水资源总量丰富,但由于其地形、资源、耕作技术、管理水平和经济条件差异较大,造成季节性、地区性缺水情况十分严重,因而我们很有必要采取有效措施解决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过程中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使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取得长足发展。

相关论文

利用特色农业水资源可持续云南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的建
浅析农业保险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及
新时代中国特色区域经济学理论的完善
新时期电子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中的应
浅析电子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应用的特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利用思考
浅析新时期农业科研档案价值实现途径
利用心理学理论提高税收管理与服务效
农业企业会计网络化对策探讨
利用心理学理论提高税收管理与服务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