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心理学论文

浅谈刑事案件中心理测试(多导仪测试)技术的假阳性

  作者简介:张广涛、王力,心理测试助理工程师,南京市公安局刑侦局。
  中图分类号:D9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4)10-129-02
  一、假阳性的概述
  假阳性即在心理测试中无辜被测人不能通过测试,结论为“不通过”或“生理反应特异”的情形。无辜被测人在刑事案件中被卷入侦查,往往由于其与案件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或者是被害人的重要关系人,或者是重要知情人,或者是有犯罪前科且本案中形迹可疑,或者仅仅是案件在大范围排查中的被调查人。这类人员最终有证据证明并非作案人,但在测试中往往会出现,图谱上一个或几个相关问题(或关键问题)产生阳性反应,使测试人员难以给出“通过”结论的情形。
  (一)CQT和CIT的假阳性表现
  一般来说,准绳测试(CQT)更易出现假阳性现象,准绳问题测试法是通过对被测人在相关问题和准绳问题回答的反应强度进行比较,来判定被测人是否在相关问题上说谎。在CQT中,假阳性被测人在案件相关问题上反应较大,且显著高于准绳问题,皮电反应尤为突出,而且在几次测试中均有表现,尽管表现形式有所变化。
  隐蔽信息测试(CIT)同样存在假阳性现象,按原理来说,无辜被测人在CIT中对关键问题的反应应该是随机的,但实践中的确存在被测人猜中关键问题或故意隐瞒所了解到的案件真实情况,而对关键问题做出稳定而显著反应的情形。
  (二)假阳性的危害
  在刑事案件调查中,基于假阳性产生错案,会使无辜者莫名卷入案件,可能使其人身权及财产权遭受重大损失,这种错误是心理测试事业的巨大灾难,也是对心理测试结论合理信赖的巨大打击。著名的云南昆明杜培武案即为典型例证,杜培武在承受了连续的长时间高强度的讯问后,在昆明市中级法院的心理测试中出现假阳性,无法通过测试,随后经历了一系列灾难。在实践中,很多测试人员无法真正区分“假阳性”与“不通过”,甚至于不敢做出明确的结论。因此,心理测试中假阳性问题不容忽视。只有降低假阳性的出现,才能提高心理测试的效度和信度,使心理测试事业得到最大保护。
  (三)假阳性与不通过
  “不通过”即表明被测人具有案件的相关心理信息,被测人极有可能是作案人或参与人。在目前的司法实践中,委托单位过分信赖测试结论的情形仍然存在,“不通过”结论对被测人影响深远,正是由于存在假阳性的情形,测试人员在得出“不通过”结论时十分谨慎,甚至于不敢做出结论,笔者认为,做出“不通过”结论时应充分考虑,排除假阳性存在的可能。
  (四)假阳性与不结论
  “不结论”即测试中被测人的生理指标既未达到“通过”阈值也未达到“不通过”阈值,而落入“不结论”区域,只能宣告本次测试无法得出被测人是否通过的情形。测试图谱上尽管有些指标呈现“阳性”反应,但反应混乱且无规律,测试人员又无法找到假阳性理由时,可能会给“不结论”的结果。
  (五)假阳性与有偏测试
  当被测个体的生理状态未达到良好或心理信息受到干扰,但能够有条件的取得测试效果时,这时的测试即为有偏测试。在有偏测试中心理信息“污染”的个体出现阳性反应,其结论的意义将下降,其心理测试的“通过”结果远比“不通过”结果有意义,其不通过结果,被认定为“假阳性”的概率更高。
  二、假阳性产生的原因
  (一)被测人(被试)
  1.特殊人格。有实验证明,心理测试中个体皮电指标的变化在某些人格维度上有显著差异。实验通过MMPI人格量表测量被测人的人格,并记录心理测试中皮电频率和幅度的变化。实验发现:在MMPI人格维度的责任感(Re)上得分高者皮电频率高、幅度变化大。责任感(Re)得分高者表明对自己的行为后果负责任、可靠、有集体的责任感,有固定的价值观。这两项指标的变化趋势都表明一向诚实,守信,有行为准则的人很容易被测谎仪鉴别出来。这可能是由于高责任感的个体,由于一向诚实、守信,对自己的一言一行高度负责,偶尔的说谎会令他紧张与不安。可以推论,具有高度责任感的被测人在心理测试中由于皮电反应敏感,出现假阳性的概率可能较大。
  2. 心理信息“污染”。心理信息“污染”造成的有偏测试是造成假阳性的重要因素。案件调查期间被测人主动或被动的对案件细节有所了解,其心理信息受到干扰,同时其因为受到高度怀疑,通常会坚决否认对案情的了解,而导致CIT中出现假阳性。
  3.近期应激水平。测试结果受近期应激水平的影响,比如测试前经历高强度的讯问或刑讯逼供,由于讯问中反复纠缠案件相关问题或者遭到刑讯逼供,使被测人对案件相关问题已形成类似条件反射式的反应,这种被测人在CQT中对相关问题会产生反射式反应,很难通过测试。杜培武案件中,杜先是受到连续十天十夜的讯问,之后接受测试,其难以通过任何CQT实属情理之中。另外,生活中的创伤事件等也可能改变其心理应激水平,如亲人去世、离婚等。
  (二)测试人(主试)的期望与偏见
  测试人由于在事前查阅了案件的相关证据,在测试中难免存在先入为主的心理定势,测试中出现假阳性可能与测试人的期望与偏见存在一定关系。主测人在测前谈话中的暗示,甚至在测试中对题目的宣读方式,语气、重音和语调的变化,都有可能使敏感的被测人有所察觉,使测试结果出现偏差。
  (三)测前谈话与测试方法
  测前谈话中无法获得无辜被测人的充分信赖,无法缓解其紧张和担心,同时被测人故意隐瞒知情情况,而测试人未能对被测人心理信息污染有较好的评估,这样的测前谈话是失败的,很可能导致假阳性的出现。而测试方法单一、测试题目单调且没有相互印证,也是导致假阳性出现的原因。   (四)测试环境
  测试环境差,比如温度低、噪音大等一般更多产生无结论的结果,但在羁押场所的测试,如看守所、讯问室,会给被测人造成有罪推定的暗示,往往由于无辜者的过分担心受冤枉而容易出现假阳性。因此测试场所的中立、客观,也应当是考虑因素之一。
  (五)图谱分析
  假阳性的反应一般在皮电反应上,评图时过分倚重皮电指标而忽视其他指标,或者过分倚重电脑自带的评分系统,也容易产性假阳性的结论。
  (六)系统误差
  由于心理测试结论的依据为概率科学,根据信号检测论,存在系统误差在所难免。假阳性正是信号检测论中虚报的情况,若测试人的判断标准很低,即更倾向于作出不通过结论时,他必然会作出较多的虚报反应(假阳性),若为避免出现虚报反应,提高判断标准,就必然产生较大的漏报率(假阴性)。
  三、解决假阳性的对策
  (一)进行充分的测前谈话
  充分利用测前谈话,测前谈话是控制假阳性出现的有效手段,一方面通过测前谈话使被测试人对测试仪器、测试技术以及心理测试员产生足够的信任;另一方面,通过测前谈话,使目标问题和准绳问题得以充分开发,使被测试人在测试中,对不同的测试问题都能产生正常的心理反应和生理反应。
  另外,在测前谈话中对被测人的人格特点进行初步考察,判断是否具有责任心过重、极其敏感或十分偏执等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谈话。
  (二)使用科学的测试方法
  第一,一般情况下CQT和CIT应当结合运用,相互验证来给出判断。在CQT中出现假阳性与人格特点以及高强度讯问关系较大,但此两种情况下,若具有案前保密良好的案件细节,采CIT可有效降低假阳性;同理,CIT测试的假阳性主要来自心理信息污染,若案件细节均已暴露无可用情节,可采用系统的多目标准绳测试。
  第二,测试问题应当系统化,要求测试主题不仅具有独立性,同时须满足互补性和印证性。例如通过测试印证了犯罪的动机、手段、后果,又同时印证了案件发生时的恶劣天气等具体情况,这样的测试才不是孤立的测试,才能使测试人员作出正确的判断。
  第三,可设虚拟案件加以验证,例如在测试甲地的一起盗窃案时,可以同时虚拟乙地发生了类似的盗窃案,将两起案件一起测试,对被测人的反应图谱进行比较验证,以确定是否是假阳性。
  第四,有效控制测试人期待。为防止主测人员的期待和偏见,测前谈话并编制题目的测试人不再主持测试过程,而由另外一名测试人员实施测试。
  (三)进行审慎的图谱分析
  实践表明,说谎综合概率较高的涉案人(有罪者),其目标问题在呼吸和血压图谱上均有异常反应(说谎征候),尤其表现在呼吸图谱上。而对于图谱显示“说谎”的综合概率值较高的被测人(假阳性无辜者),其在呼吸图谱上均显示正常反应,无说谎征候,只是在皮电上的反应较明显,造成最后的“说谎”综合概率较高。过度敏感的被测人回答目标问题时,皮电会产生突发的瞬间变化,然而在呼吸图谱上,这种由敏感造成的瞬间的心理触动不会显示出两个以上呼吸波的异常,因此,目标问题上的呼吸图谱显示,在识别假阳性问题上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在CQT中“说谎”综合概率高但呼吸图谱正常的,可能是假阳性。
  (四)合理运用观察判断
  在心理测试中,尤其是测前谈话时通过“察言观色”来判断被测人有无说谎也是一种辅助手段。仔细辨别被测人言谈中的弦外之音和细微的矛盾点,以及仔细观察被测人非言语行为,包括表情、动作、脸色、姿势、语音、语调等,来综合判断其表现是否与测谎结论具有一致性,当图谱产生“不通过”结论但又与其行为表现不符合时,应考虑假阳性的情况。
  (五)认真进行逻辑分析
  测试人员应当全面了解案情,系统掌握全案的证据,不设立场的带着疑问去设计题目,通过心理测试验证案件中的疑问,作出最终判断,任何时候都应当了结全案案情,从因果关系和客观逻辑的角度考虑问题,若图谱上“不通过”测试结论违背逻辑和常识,应考虑假阳性的存在。
  (六)有效减少系统误差
  笔者认为,在刑事案件调查中假阳性的危害远大于假阴性,有罪者因假阴性侥幸通过测试,不过延长了其罪行被发觉的时间,在掌握其它证据后,有罪者终将被绳之以法,但假阳性的结果往往会给无辜被测人带来难以挽回的灾难性命运。故在设定“不通过”标准时应当从严,以较大的漏报率换取较低的虚报率是符合当前司法实践的有价值的牺牲。当然,由于价值取向的不同,在间谍、反恐工作中,假阳性的情况应另当别论。

相关论文

测试案件技术中心刑事
建筑工程材料试验检测技术及措施研究
浅析电子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应用的特
浅析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在地质勘查工作
低压配电线路故障处理技术思路与方法
浅谈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防冻技术措施
论新能源汽车维修保养技术分析
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技术难点和质量控制
浅谈信息化技术在思政课程中的应用
绿色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实践
物联网技术在图书馆管理中的运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