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台湾问题论文

台湾大同技术学院通识教育的借鉴与思考

  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算起,台湾技职院校实行通识教育已有17年左右的时间,其开设的通识教育课程十分丰富,各学校在办学上各有特色。学习借鉴台湾技职院校在通识教育上的做法和经验,对于内地高职院校通识教育发展是很有必要的。
  今年,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选派第一批教学骨干赴台湾大同技术学院学习深造,在教师访学期间和访学归来后,笔者获取了部分大同技术学院通识教育资料。
  大同技术学院前身为“私立大同商业职业学校”,创立于1963年,后更名为“私立大同商业专科学校”,2003年改制为“大同技术学院”。该校作为技职类学校,不仅注重学生的“做中学”、“学中做”的技能培养,而且非常注重学生的通识教育,注重专业与通识课相结合的融合,在通识教育的改革上富有特色。该校规定学生毕业须修满128学分,其中通识课程占30学分。为开展好通识教育,该校通识教育中心作为一级教学单位,现设中心主任一人,职员若干人,主持中心相关业务,该中心下设有“通识教育中心会议”、“通识教育中心教师评审委员会”、“通识教育中心课程规划委员会”、“艺文中心”等机构。该中心职责是研讨通识教育理念并加以推广,整体规划通识教育课程并进行审议,对通识课程进行评鉴,规划推动校际通识教育合作和其他与通识教育相关事宜。
  一、该校通识教育课程开设办法
  由通识教育中心依据该校办学理念、通识教育目标、课程方针及数量做整体规划,经通识教育中心课程委员会、校课程委员会审议通过后,由通识教育中心主动邀请校内外学者专家或教师授课。
  本校教师提出申请者,需先填写申请表经系同意,并检查课程相关之资料及著作证明,于每年11月送交通识教育中心汇整后,提送通识课程规划委员会审查通过,再提请校课程委员会审议通过后开课。
  二、通识教育课程审查标准
  一是拟开设的课程是否符合该校通识教育课程核心能力与能力指标;二是拟开设之课程群类别与目标是否适当;三是申请开授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师,必须具备该领域之学术与专业条件。具体而言,就是已取得该课程领域讲师以上资格,对该课程领域有相当程度之学术著作出版或论文发表,修习过相关学术专业学程,并获得经国际或政府有关机构认证之专业证书,如果在该课程领域无前三项条件,但公认已有杰出表现并可资证明,也是可以的。
  三、通识教育课程目标
  该校通识课程目标是培育具备人文与科学素养的技职体系学生,使之能逐步进入博雅与全人化发展。通识课程目标从认知、态度、技能三个角度而言,在培养学生认知上,通过通识课程学习,使学生有多元文化的视野,提供学生在本行之外,对其他领域的认知,以弥补只钻研专业课程的不足,训练学生整合知识,使其不至于在知识爆炸时代中迷失,明白人我和谐的意义;在人生态度上,使学生对生命产生感恩,尊重和利他的美善情操,培养人文素养,启发人文关怀,使学生具有完整的人生观;在技能培养上提升学生语文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与艺文赏析素养,强化学生的数理、逻辑推理和理性思考的能力,促进各种专才之间的沟通,培养共识。
  四、通识课程核心能力培养
  大同技术学院的通识课程根据课程属性和特点,将学生需掌握的核心能力分为沟通表达能力、具备良好公民资质与品德、人际互动与团队合作能力、迎接全球化的恢弘视野、思考、创造与自学能力、关怀生命与自然的能力、健康体魄与情绪管理、人文艺术与美感品味。其能力指标是检视学生是否具有“公民基本素养”与“专业外博雅素养”这两项能力,具体而言,“公民基本素养”包含语文沟通能力、历史思维能力、民主法治素养和逻辑思维能力;“专业外博雅素养”包含人文艺术鉴赏素养,外国语文应运素养、社会科学领域素养、自然数理领域素养、跨领域素养。
  五、通识教育课程架构
  该校通识课程开设基于社会变革、学校转型和学生本位需求,涉及面广泛,不只是国文、英文、数学等公共基础课,借用该校通识教育中心主任陈云雯女士的话说就是“为什么我们要把这个门打开,当然是学生的要求,之前我们给学生只是一个便当,就是一个固定的菜色,我给你什么你就吃什么,那现在我们学校最大的特色就是我们给他一个像自助餐式的多元的选择,就是你想吃什么,你选择自己想吃的,但是我又怕你偏食,比如说大家都上艺术类,或都喜欢电影,都去偏向喜欢的那边,那我们就给你们模组,就是主菜要选几样,然后配菜要选几样,点心要选什么,水果要选什么,类似这样,所以我们就设定了几个模组,生命教育类、社会科学类、文化艺术类,各种课程的设计,希望学生在这个当中可以学到自己喜欢的东西,比较贴近你的需求,然后希望满足学生本位化的要求。”
  大同技术学院给学生安排了多元化课程。该校正式开设的通识课程目前有语文课程、实践课程、核心通识与深化通识四大项目。语文课程占8学分,包括中文鉴赏、英文听讲训练、英文阅读;实践课程包括体育、服务学习、劳作教育;核心通识课程占6学分,分为三大领域:历史思维、法治、管理类。深化通识课程占16学分,分为五大领域:生命教育、艺术与美学、社会科学、应用语文、跨领域与自然科学类。除正式课程外,该校通识教育潜在课程也不少,所谓的潜在课程是指在“正式课程”之外的内容,或隐含在正式课程中,为正式课程所忽略的部分,如实践课中的服务学习课程、劳作教育课程、全校性大型艺术活动、驻校艺术家校园创作及作品、校园环境美化及公共艺术设置、双语化环境塑造、全校及学院周会演讲、心理健康等通识讲座、社团活动等。
  根据该校规定,除语文课程及实践课程外,还有22学分可供学生多元选择,每位学生须自行选择课程,完成学分,使之可以培养出独立思考、明辨是非、多元包容与创新发展的能力。学生选修通识课程的自由度较大,以核心通识课程为例,在“历史思维”类学生可以选修中国现代史、台湾开发史、日本文化、韩国文化等很多课程;在“法治类”可以选修宪政与生活、新闻媒体与政治、校园法律与伦理、法律与生活等;在“管理”类可以选修人力资源管理、金融市场概论与实务、证券投资实务、管理心理学、理财与生活等。以深化通识课程为例,在“生命教育”一类可以选修禅与人生、生命的幸福、从生活中看自己、建构完整的生命、婚姻与家庭、生命哲学等;在“艺术与美学”一类可以选修艺术欣赏、流行文化与美学、旅游摄影、饰品设计、镜头语言等;在“应用语文”一类可以选修实用中文、职场英文、戏剧欣赏与表达创作、应用文写作等;在“跨领域与自然科学类”一类可以选趣味数学、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医学常识与保健、博弈逻辑推理游戏等。   六、借鉴与思考
  (一)高等职业教育中通识教育必要性。(1)全球化趋势所带来的多元文化之间的冲突碰撞,迫切需要高职院校的通识教育。社会经济高速发展,整个世界日趋一体化。在此一体化的过程中,首先即会碰到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这个问题便是不同文化之间冲突碰撞的问题。在这种多元文化的社会里,我们必须要相互尊重各种不同的文化,必须要学会欣赏其他文化的长处,而不能以自己的文化固步自封,当然,同时不能去闭着眼睛一味盲目崇拜。当代教育的日趋专业化,不仅使人变成了单向度的,而且知识也变成单向度的。知识与人的基本情感、道德伦理开始划清“楚河汉界”,使整个社会日趋冷漠、无情甚至是残暴。面对这种问题,我们不能不承认,正是我们高职院校对于通识教育的不够重视,才引发了这一系列问题。(2)我国高职院校长期实行的专业化教育模式迫切呼唤通识教育的出现。专业化教育模式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特定时期、特定社会背景中的选择。这个选择尽管在当时有合理性,对我国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不过缺陷也是明显的。过分强调专业划分,把学生的学习限制在一个狭窄知识领域,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社会生产的发展日新月异,旧工作岗位不断消失,新工作岗位不断出现。而高等职业教育中专业的变化,已经无法跟上社会职业的变化。过去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中的“专业对口”已经不再是一个目标了。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化做得越好,学生就越难适应变换了的工作,情况可能越糟糕。应对工作岗位的变化,培养学生的一般能力,似乎比专业化更为有效。而当前的产业升级和建立创新型和谐社会要求高等教育培养深入了解人性、市场和社会的人才。
  (二)对策与建议。(1)创设通识教育中心。目前内地高职院校的通识教育课程大体是在教务处领导下,一般由课程归口院部来开设,没有像大同技术学院那样专门设立通识教育中心,这也体现出通识教育的地位和重要性次于台湾高校,我们有必要提升其地位,建立通识教育中心,并将其作为一级教学单位,依据高职院校各自办学理念、通识教育目标、课程方针及数量做整体规划,严把课程准入关、教师资质关和教学质量关,在通识教育中心统一协调下,摆脱任课教师各自为政,资源浪费现象,深入细致建设好通识课程,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提供最大助力。(2)设置通识课程群。高职院校今后通识教育课程开设应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设置课程群。目前大同通识教育课程设置有两类课群,一是核心通识课群,包括“台湾与世界文化(历史思维领域)”、“公民与社会参与(法治领域)”、“经济与国际脉动(管理领域)”三种不同的课程类别;二是深化通识课群,包括“生命的自我探索(生命教育、哲学、性别领域)”、“艺术与美学(人文艺术领域)”、“人为的文化体系(社会科学领域)”、“语文表达与应用(应用语文领域)”、“跨领域与自然科学(跨领域与自然数理领域)”五种不同的课程类别。内地高职院校结合学校实际,可仿此设课程群,教师在申请开课时清楚学校的通识课程群设置,结合自己的学历背景、研究专长和兴趣点,有针对性的开设相关课程,避免了“想开什么就开什么”、“想不开就不开”的随意性,真正使学生受益,使教师经受锻炼、得到成长。(3)重视生命教育。大同技术学院非常重视生命教育,将生命教育作为全人教育的一部分,激发学生思考及探索人生,引导其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帮助他们体察生命的尊严和价值,从而热爱生命,并以这种生命关怀影响他人。近年随着内地经济快速腾飞,社会快速变迁,社会道德出现严重滑坡,一些学生遭遇价值选择的迷惘、难以抵挡外界诱惑,难以承载挫折和失败的冲击,做出极端的事情,令人扼腕叹息。内地高职院校非常有必要开展此方面的教育,虽然在这方面我们研究基础还不扎实,在内涵界定上还未达成共识,目前大体在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中有所涉及,但借鉴台湾成熟的生命教育体系与内容是很好的现实选择。

相关论文

借鉴技术思考教育台湾
关于音乐教育中的审美哲学探讨
试论党史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适应电子商务的福建省老年教育需求分
会计环境变革下财务会计理论创新路径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教育戏剧”的实
基于现金流量税重构国际税收规则的理
高校钢琴教育的多元化发展构想
写生课程融入学前教育美术教学的应用
电商直播课程教学融入思政教育构想
浅析高等教育预算绩效评价的实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