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基于人本主义理论的高校学生分年级管理研究

  展,针对当前高校大学生的特殊性和管理工作的具体性,运用人本主义理论基础对高校大学生各方面真实需求状况进行调查研究,提出以分年级管理为主的精细化、人性化和专业化的高校学生工作管理模式。
  引言: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一直就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的成长和个人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上世纪末以来,高等教育的大量扩招导致我国高校正在经历着全方位的改革,从以前的精英式教育,转型为大众式教育。同时由于市场经济模式的逐步深入和改革,使得高校学生工作面临诸多机遇和挑战,对高等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高校学生管理研究现状
  高校学生工作管理的研究在上世纪末以来,受到专家学者们的关注,目前众多高校在学生管理工作方式和途径较为单一和传统化,已经不能适应社会高速发展的步伐和现代社会的发展特点,学者们纷纷提出分年级管理的理念,如刘怀玉结合学生工作年级化管理的实践,分析了学生工作年级化管理的主要特点、理论依据和实践意义,并对完善年级化管理提出相应对策。[1]黄建平认为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当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成长规律,分年级、围绕某一个主题开展。 [2]杨亮等认为面对学生主体人群特点和每一个阶段的教学目标,需要实行分年级管理才能适应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 [3] 虽然已经有不少的学者认识到高校分年级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但是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关注点主要在于从整体性和宏观上考虑,未从学生内心真实需要方面进行探讨。
  著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
  需求是人动机产生的源泉,也是人行为的最直接的原因。作为身心发育逐渐成熟的个体,当代高校大学生个体需求和群体需求具有很大的特殊性和时代特征,只有了解大学生的各方面真实需求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有效的管理。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本研究采用大学生需求调查问卷(UNI)对贵州财经大学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共发放问卷617份,回收501份,回收率为81.2%,其中有效问卷403份,有效率为80.4%。在各年级总体需求状况方面,大一新生总体需求均值最高,依次是大四毕业生、大二,大三学生均值最低。在各因子中大一新生在自我认识、学习指导、就业准备三方面需求最强烈,大四学生在技能指导、人际关系、情绪管理及经济需求方面需求最强烈。而大二和大三学生在各因子方面需求相对较低。
  三、对策与建议
  (一)管理工作要紧抓,管理重点要突出。(1)大学一年级实施适应性管理模式。一年级是大学生活的起点, 也是大学四年的基础阶段。首先是校园生活适应性管理,这个阶段首先要做好新生入学教育管理, 让学生在短时间内熟悉学校的历史、学校培养学生的目标及各项管理条例。其次是学习适应性管理,大学学习与高中学习的巨大差异性让很多大一新生面临困惑,这个适应性基础打的好不好, 打的牢不牢关系到整个大学的学习、生活能否取得成功。第三是时间管理,大一新生不知道怎么样安排和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通过时间管理培训,帮助大学生更有效的运用时间完成学习与计划,实现学习目标和人生理想。第四是职业规划管理,通过职业指导课程重点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专业,了解自己的个性特征,结合自己的专业和个性特征进行合理的自我设计, 让广大的学生对自己的大学生活有个长远的规划。(2)大学二、三年级实施拓展性管理模式。大学二、三年级学生的需求程度最弱,目前学生们所表现出来的“平静”大部分是因为大学二、三年级既无大一的迷茫,也无大四的压力这两个原因。事实上大学二、三年级的学生在整个大学阶段反而是最关键的阶段。这个阶段应该着重培训大学生各方面的素质拓展,首先,专业知识及技能拓展,二、三年级是大学生进行专业学习的关键期, 学生管理工作应着重引导学生将主要精力用到专业技能的拓展上来。其次, 培养学生组织、沟通与协调的能力,大二、大三阶段是学校学生会和社团协会的中坚力量,社会对人才需求越来越呈现多样化和复杂化,组织协调与沟通技能成为将来就业的必备素质,除了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外,多方面的技能拓展成为这个阶段重要的组成部分。第三,在校园文化不断丰富的过程中,注重学生学术型和技能型的不同发展以及学生的个体特征差异性,积极为学生创造学术性和技能性两种不同的成长途径和道路。(3)大学四年级实施针对性管理模式。大学四年级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同时也是一个抉择的季节。众多学生都将面临着多重选择,面临就业与考研不知所措,所以这个阶段对于学生的管理可以实施针对性管理。首先,开展就业指导系列工作,利用就业指导课、专题讲座等形式, 不断提高学生求职技巧和注意事项。其次,开展考研指导系列工作,提高学生考研成功的可能性。第三,情绪与压力管理。本研究调查发现大四学生在人际关系、情绪管理方面需求最强烈,很多学生在求职受挫后郁闷、焦虑, 考研也不一定就是成功者,这些都可能会给学生带来失败的阴影,情绪会低落。这个阶段对于学生的情绪与压力管理,开展心理健康的疏导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同时,社会人际关系的复杂性,也让大四毕业生感觉难以应对,帮助大学生掌握一定的交际技能和提高自身的人际吸引力对大学生的就业和职业生涯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管理工作精细化。在实际的工作中和学生的调查中发现,学生管理工作容易出现重复管与无人管的现象。在学校的学生工作中,辅导员与班主任的工作有很大部分是重复的,学生很多时候会重复的接受管理信息,根据工作中的实际情况,可以考虑取消班主任这一管理环节。事实上国内不少名校就没有设立班主任,而是由辅导员直接管理班委会完成管理工作。即“分院领导――辅导员――班委会――每个同学”的管理网络。要求“人人都是管理者”,把大小而琐碎的工作分配到每个人,使每个人都是官,都是管理的主人,同时接受监督又是被管理者。其次,学生管理工作应具体化,具体工作范围应落实到每个管理者,否则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容易出现无人管或多人管的现象,延误或多重管理等局面产生,不利于管理工作的实施。第三,学生工作管理的精细化还应该建立适当的监督体系,做好详细记录,及时表扬先进,鞭策落后。
  (三)管理工作人性化。学生工作的管理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和要求,合理满足其自然性和社会性的要求,并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即主体性。只有在人性化管理的基础上,学生的需求、心理、情绪、价值观、素质等等才可能成为管理工作关注的重要问题。学生管理工作才不会成为一种上传下达的行政管理模式。学生管理工作的中心不应该仅仅停留在管理的层面,同时应该注重学生的发展层面。
  (四)管理人员专业化与持续化。目前,很多高校认为学生管理工作只是学校教学工作的辅助,没有真正的重视学生工作的管理。学生工作管理队伍在高校中长期处于边缘化状态,身份介于专业教师和行政管理干部之间,没有合适的角色定位,从事学生工作的人员相对复杂化,很多都是兼职,由于高校对辅导员的一种偏见,很多从事辅导员工作的教师慢慢都会想方设法的调离岗位,转入其他工作,学生工作的管理也很难落到实处。对于辅导员频繁更换问题很不利于学生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与可持续性发展。事实上,在高校中必须建立和培养一支相对稳定的从事学生工作管理的专业性人才。只有稳定的专业化人才队伍,才能进行专业化和持续化的管理工作,否则学生工作很难有更进一步的发展。

相关论文

主义理论学生高校管理研究
浅谈茶文化的旅游管理教学改革模式
试论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的协同管理策
辅导员视角下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学生就
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创新路径研究
试论战略成本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高校商务英语教学中的思政融入构想
河南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
数字媒体时代辽宁老字号企业品牌运营
大数据时代拼多多盈利模式研究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