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基于“1+X”模式的民族院校计算机公共课教学改革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7-00-02
  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各个院校围绕高等教育计算机公共课教学改革争议不断,意见不一。大部分民族院校改革的做法都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强调改革的重点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考核等方面。但是,随着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科目设置的变化及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方向调整,传统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已经很难能够应对,因此加强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环节中的课程设置,强调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针对各个专业对计算机基础教学的不同需求构建一个课程集合是本次教学改革的主要核心部分。
  一、“1+X”模式的构建
  2006年,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提出了4个领域×3个层次的计算机基础教的知识结构,以及“1+×”的课程设置方案。4个领域内容包括系统平台与计算环境、算法基础与程序设计、数据管理与信息处理、系统开发与行业应用;3个层次指概念与基础、技术与方法、综合与应用;“1+×”的课程设置方案指1门“大学计算机基础”加上几门核心课程。2009年,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重申了上界教指委的基本要求,这是迄今为止国内计算机基础教学最为权威的指导性文件。西藏民族学院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1+X”模式即《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和根据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二级开设科目对应专业需要分多模块科目教学。具体为大学第1学期统一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第2学期按专业特点和需求分模块课程教学,共设置5个教学模块,如表1所示,各学院按照专业性质与需求自主选择对应课程模块。
  表1分模块课程
  二、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一)“1+×”模式需要遵循的原则
  西藏民族学院是一所老牌的民族院校,学院发展是以文为主,文理结合。学校致力于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具有实际动手能力的人才。而大学计算机公共课教学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计算机应用人才,而不是计算机专业人才。因此,计算机公共教学要与专业教学融合,面向应用,服务专业,以就业为导向。在制定“1+×”课程设置方案时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基础性原则。
  大学计算机公共课教学是一门基础性课程,是为专业教学服务的,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基本操作技能是必选的。
  2、适用性原则。
  大学计算机公共课教学所选取的教学内容应该满足各类专业教学的需要,但又不可能面面俱到。要有针对性,不同的专业所选取的教学内容也应该有所区别。
  3、实用性原则。
  大学计算机公共课教学选取的教学内容要实用,要舍弃那些对专业学习来讲空洞的理论和不实用的知识,应强调实际应用性内容。
  (二)分层次、分模块改革
  大学计算机公共课教学改革以“1+ X”模式为核心思想,即: 1 是指《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X”是指若干门计算机应用课程。各个专业首先统一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课程授课采用分层式模式。根据摸底考试成绩划分高、中、低三个层次,按层次编班上课。第二学期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采用分模块教学改革方式,根据专业差异,各学院自主选择确定“X”科目,“X”科目包括《Office高级应用》、《平面图形设计》、《网页设计基础》、《数据库技术与应用》、《程序设计基础》五种类型。各模块科目学时及教学场地要求如表2所示:
  表2 各模块课程学时分配与教学场地要求
  三、推进“1+ X”课程改革的相关措施
  推进并实现基于“1+X”模式的民族院校计算机公共课教学改革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完善相关条件,制定相应措施。
  (一)领导重视,多部门协调配合
  基于“1+X”模式的民族院校计算机公共课教学改革是一项涉及学校各个专业计算机公共课程的改革,改革涉及面广,涉及部门多。为保障改革顺利实施,需要领导重视,教务处组织多部门协调配合,改革内容可以推荐各个专业写入培养方案中。
  (二)建立一只有效合理的师资队伍
  为保障改革的顺利实施,需要建立一只技术过硬,具有丰富教学经验,有层级,有分工的师资队伍。教学实施过程中可打破过去旧传统,师资队伍中即有负责理论教学的教师,又有负责实验教学的教师,还可以设置助教教师辅导学生,以的多元化、多层次、多分工的形式共同完成教学。在这种多元的教学组织形式下,不仅可以提高理论课教学的教学质量,同时还提高了实验教学人员的积极性,提供助教教师实习环境,各尽其能,从而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为培养符合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打好基础。
  (三) 动态化改革,适时性原则
  计算机技术发展迅猛,计算机基础教学不同于其他基础课程教学,其自身特点决定了计算机公共课教学改革是动态化的,是要不断变革的,计算机软件版本的提升,办公软件的变化需要适时调整《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授课内容,各个专业的发展变化,对于“X”部分的选择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也需要根据发展变化情况适时调整。因此必须合理设计改革方案,不断改进“1+ X”的设置和内容的改革,突出“X”设置和“X”课程模块的内容变化发展,才能更好的完善大学计算机公共课教学改革。
  (四)加强实验室建设,保障改革顺利实施
  计算机教学很多课时均要求在计算机机房里完成教学,需要建立并完善满足全校学生上机要求的多个实验室,实验室的计算机应保证流畅运行课程要求的软件环境,实验管理人员也要熟悉实验内容并能够及时处理计算机软硬件的各类问题。
  总之,基于“1+X”模式的民族院校计算机公共课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我们必须群策群力,只有从政策、实施方案、师资队伍、实验环境等多方面加强管理,才能更好的完成改革。

相关论文

公共教学改革民族院校计算机
医疗保险本科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研究
浅谈心理学理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教育戏剧”的实
写生课程融入学前教育美术教学的应用
浅谈乡村振兴战略的基层公共图书馆建
电商直播课程教学融入思政教育构想
浅谈卫生职业院校教师素质的提升
课程思政融入“保险学”教学的路径及
浅谈茶文化的旅游管理教学改革模式
高校商务英语教学中的思政融入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