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中等教育论文

浅谈高中体育课堂教学学生学习热情的激发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的中学生都对体育有着无与伦比的热爱,很多同学更是非常积极的投入到体育锻炼和体育竞赛之中,这从很大程度上说明了我们的学生对于体育这门学科还是有着十分浓厚的兴趣,但是反观我们的高中体育课堂,落差之大令人瞠目,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学生热爱的是竞技体育的激情和魅力而不是沉闷的理论教学和乏味的课堂讲述,另外很多体育教师对于高中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也有待提高,虽然在沉重的学习压力之下,体育这门学科显得无足轻重,但是正是因为如此才忽略了它对于学生身心成长的重要作用,由于教师的忽视,学生的学习态度自然很难得到端正,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恶性的循环。除此以外还有一些体育教师的教学态度存在问题,而且方法上有待商榷,仍然坚持着理论教学的一套,课堂气氛十分压抑,固然理论知识诸如运动保健以及体育基础理论等知识非常重要,但是这些都需要学生去用实际的运动去感悟,过分的压抑必然会导致学生的反感。[1]
  一、回归运动赛场,点燃学生参与激情
  在高中体育课堂教学中,我们首先应该坚持以理论知识教育为基础,毕竟在高中阶段学生仍然处于发育期,对于伤病的预防和处理能力较低,需要教师给予格外的关注,这就需要教师在理论教学中突出实践性,有针对性的进行一些运动保健以及预防和紧急处理伤病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运动保护意识。在此基础之上就要让学生回归运动赛场,让竞技体育的魅力去感染学生,将学生的运动热情充分激发出来。在此过程中可以采取分组教学与整体教学并重的教学方式,对于课程内有要求的项目进行整体教学,提高学生的基础体育水平。其次要根据学生们的兴趣让学生自主选择运动项目进行学习,例如很多男同学喜爱足球、篮球等竞技性较强的项目,而很多女同学则喜爱羽毛球、乒乓球、网球等竞技性相对较弱的项目,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将学生们分成若干个兴趣小组,分别进行教学。这样学生会在自身的兴趣催使之下主动的进行学习,并且在运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体育的魅力,获得身心的成长。[2]
  二、开展竞技性学习,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体育教学除了需要回归赛场之外,还需要进一步的回归,那就是回归到竞技比赛之中,现阶段我国的高中学生普遍缺乏竞争意识,竞争意识的缺乏必然致使学生前进的动力不足,单纯的依靠教师和家长的敦促毕竟不是长远之计,根本的办法还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和不服输的精神。而关于这点在体育的教学中能够很好的得到培养。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经常的举办一些班内之间以及年级或者是校际之间的竞技比赛,让学生去参与、去拼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高中阶段学生的热情和活力,毕竟没有任何一个学生会甘于败给别人,在这种信念之下学生会主动的进行体育学习,提高自身的竞技水平。笔者曾经在年级之间组织过篮球和足球的比赛,收到了极为可观的教学成果,学生为了能够在竞技场上发挥出自己的竞技水平,为了能够赢得比赛,很多学生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即便是作为观众的其他同学也在比赛中收获到了自己的一份感悟,那就是付出与回报的关系。自此以后的体育课堂教学,学生的学习热情极为高涨,课堂效率得到了空前的提高。
  三、升华竞技比赛,开展体育精神教育
  在高中阶段的体育课堂教学中,除了要利用体育这门学科来锻炼学生的身体,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之外,更为关键的是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让学生懂得顽强拼搏、永不言败,不论是在学习还是在未来的人生当中,只有敢于付出才会有应有的回报。另外在很多诸如篮球、足球等团体项目中,还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让每个参与其中的学生都能够明白团队对于每个人成长的意义,也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努力对于团队的意义,让学生能够懂得与他人进行合作,发挥自身的长处,弥补自身的不足,以一种宽容的心态去协助自己的队友,以团队的力量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另外作为竞技体育还要让学生懂得去尊重自己的对手,只有在对手的不断压迫之下,自身才能够不断的进步,同时这种体育精神的教育还能够让学生的胸襟变得更加豁达。
  总而言之,在高中的体育教学中,首先作为教师应该给予这门学科的教学以充分的重视,这样学生才能够有意识的去关注这门学科的教学,其次教师要充分的利用学生对于体育的热爱来开展体育教学,让学生能够在兴趣的基础之上激发更大的学习热情,为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进一步提高奠定一个有力的基础。

相关论文

体育课堂教学学生学习激发
医疗保险本科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研究
浅谈心理学理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
试论党史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教育戏剧”的实
写生课程融入学前教育美术教学的应用
电商直播课程教学融入思政教育构想
课程思政融入“保险学”教学的路径及
浅谈茶文化的旅游管理教学改革模式
辅导员视角下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学生就
高校商务英语教学中的思政融入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