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医药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23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护理体会

  方法:将我院2013年3月~2013年6月,接诊的23例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患儿入院后,行常规治疗。根据患儿临床表现与诊断结果,给予针对性护理。患儿治疗前后,检查SOD活性与MDA水平,根据SOD活性与MDA水平前后差异分析治疗效果。
  结果:全体患儿治疗后,SOD活性与MDA水平较治疗前有明显提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23例患儿均康复出院,提示疗效显著。
  结论:在治疗患有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新生儿时,临床医护人员需结合患儿病情与个体差异,拟定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通过科学护理,提高治疗效果,促使患儿早日康复。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358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215-01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为儿科常见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发病机制复杂,致残致死率高,因此采取科学手段给予及时干预很有必要。就我国目前医疗水平来看,临床治疗该疾病多采用综合治疗法,其中护理干预对改善患儿预后质量影响深远 [1]。在本文中,笔者将我院2013年3月~2013年6月,接诊的23例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接诊经验,分析总结护理体会。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我院2013年3月~2013年6月,接诊的23例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23例新生儿中,男12例,女11例,胎龄范围为36~43周,平均胎龄(38.5±3.5)周,入院时间为出生后80min~2天。入院后,患儿经彩超、头颅CT扫描以及脑电图等常规监测,结合1996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发布的HIE诊断标准以及临床分度标准进行诊断。
  1.2 方法。
  1.2.1 护理方法。基础护理:为患儿提供良好的住院环境,定时对保温箱进行消毒与灭菌,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为避免交叉感染,医护人员应尽量减少新生儿家属探病次数,缩短探视时长。护理期间,按照规范严格执行各项操作,做好消毒隔离等工作。考虑到新生儿心肺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因此务必注意输液量与输液速度。加强新生儿口腔护理,定时更换尿布,保持新生儿臀部与脐部皮肤干燥清洁。密切关注患儿生命体征有无异常,当患儿出现啼哭、斜视等症状,则应判断是否出现抽搐征兆,提前做好抗惊厥的准备 [2]。当新生儿生命指标出现明显变化时,医护人员需提高警觉,提高防范意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喂养护理:病情严重的患儿通畅吸吮乏力,因此,医护人员应给予科学的喂养护理。可通过鼻饲管喂养、重力喂养以及胃管持续点滴等方式开展喂养护理,喂养期间,密切关注新生儿意识与呼吸,当新生儿出现呕吐或面色乌青时则立即停止喂养,避免发生严重窒息。医护人员认真记录患儿每日的吸吮情况、食量以及排泄量,为治疗方案的拟定提供有效参考。
  保暖护理:一般情况下,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因神经中枢受损严重,所以体温调节能力弱,所以医护人员应为新生儿进行保暖护理。保温护理期间,恢复体温应循序渐进,每小时将保温箱温度调高1℃即可,以免快速升温导致患儿出现肺出血或其他严重并发症。正常患儿皮肤温度应保持在36℃~37℃之间,当患儿体温持续过高或过低时,可利用药物进行干预。所有治疗与护理操作均需在保温箱内完成,频繁或多次开箱均不利于箱温稳定 [3]。
  1.2.2 评价方法。治疗前后,检查全体患儿血清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与血清丙二醛(MDA)水平。疗效评价标准:治疗后患儿体征与临床症状均已消失为显效;患儿体征与临床症状较治疗前获得明显改善为有效;患儿治疗后病情无任何起色或恶化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3 统计学分析。利用统计软件SPSS13.0对采集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以(X±S)代表计量资料,以t检验,计数资料行X2检验。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4]。
  2 结果
  治疗结果显示,23例缺血缺氧性脑病治疗后,显效15例,占比65.2%;有效8例,占比34.8%;无效0,治疗总有效率100%。治疗前后病情改善情况明显,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儿MDA水平,治疗前为7.48±1.32mol/L,治疗后为5.25±0.96mol/L;SOD活性变化治疗前为347.48±103.59g/L,治疗后为639.59±128.71g/L。所有患儿治疗后MDA水平与SOD活性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胎位异常、胎盘早剥、脐带绕颈、早产、胎盘功能异常、胎儿宫内缺氧均易导致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发生。患儿主要临床症状包括:嗜睡、莫名啼哭、焦虑烦躁、抽搐等,倘若未及时获得有效干预,非常容易引发终身残疾或死亡等严重后果。新生儿各组织功能尚未发育成熟且无自我表达能力,为此,临床医护人员务必具有足够耐心与责任感,认真仔细地按照规范制度,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操作,动作尽量轻柔,避免患儿发生感染或受到二次伤害。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案,给予患儿周密、细致的护理,能有效改善患儿病情 [5]。另外,还应在早期对患儿进行动作训练或感知刺激,促进患儿尽早恢复。患儿出院前,对患儿家属做好有关护理知识的宣教工作,提升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的可能性。
  在本次研究中,笔者将我院2013年3月~2013年6月,接诊的23例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接诊经验,分析总结护理体会。患儿入院后,给予常规治疗与周密、细致的基础护理、喂养护理以及保养护理,治疗结束后,23例患儿均已康复出院,MDA水平与SOD活性较治疗前获得明显提升。综上所述,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发病机制复杂,进行治疗的同时务必给予科学、周密的临床护理,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降低致死致残率,改善患儿生存质量。

相关论文

护理体会脑病新生儿
肩袖损伤行肩关节镜手术后的早期康复
情景模拟教学在我国护理教育中的应用
循证护理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部感染
综合护理干预在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
腹腔妊娠的护理现状与体会
论普外科护理中引流护理重要性
急诊重病监护室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
浅论护士分层管理结合目标管理模式在
针灸临床带教中的几点体会和思考
试论医技、药学及护理开设门诊实践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