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高校学术腐败的成因及治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识码:A
  1腐败与学术腐败
  腐败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汉书?食货志》上,其内容为“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主要是指谷物长期放置于外,以致发霉腐烂不可再食用。《辞海》中将腐败解释为:“腐烂”。《辞源》解释为:“溃烂发臭、陈旧迂腐、腐败朽坏”。可见,腐败一词在当时只是一个中性词而已。但是,到了当今社会,它却成为了描述社会黑暗、不公的贬义词,存在于政治、文化、经济等多个领域中,这不得不让人深思。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在大学这片神圣的土地里,崇高和纯朴的学术之风已经日渐消逝,学术腐败正在肆无忌惮的挑衅着大学这片神圣、圣洁、真善美的净土,治理学术腐败势在必行。为此,已经有诸多学者致力于高校学术腐败这方面的研究了。但是,关于什么是学术腐败,并没有很明确的定义。广义上认为,学术腐败是学术活动领域中一些集体和个人为谋取私利采取不正当手段违反学术道德,违背学术良知的行为。狭义上是指,在学术活动领域中拥有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个人或集体为谋取个人私利或集团利益滥用权力而违反学术道德,违背学术良知的行为。
  2高校学术腐败的表现
  纵观现在的高校学术环境,学术腐败行为可谓是林林总总。本文将高校学术腐败的表现总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1)学术行为的腐败。主要是指个人行为,主要表现为抄袭、剽窃、假冒伪劣。抄袭剽窃者对于别人的文章,都是照抄原文,不注明出处,东拼西凑,连标点符号或者错字都是照抄不误。杨守建在《中国学术腐败批判》一书中描写道:“飞蝗所过,风卷残云,片青不留,可喻抄袭影响之烈。”可见,抄袭剽窃已经成为了学术界的最大公害。假冒伪劣主要是指将别人的学术成果假冒为自己的或者将自己的假冒是别人的,其目的就是为了加重成果成分,抬高自己的身价,在自己的文章中署上具有知名度的学术大师。这就是学术界所谓的“扯虎皮,做大旗”,这种行为完全玷污了学术的真实性。
  (2)学术权力的腐败。主要是指集团行为,主要表现为近亲繁殖、学术乱伦,内定奖项、学霸统治。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这种影响也直接体现在了学术领域。在某些高校,博导的博士生大多是他的已毕业的硕士生。有些学校在招收硕士、博士生的时候,对于外校的学生都有严格的条件设置,而对于本校学生却是非常宽松的。在成果评奖中,评委们彼此关照、利益互投关系票,有些评委竟给自己的成果作评委,并在评价过程中实施暗箱操作。对于学霸统治现象,有些资历高、名声大的学者,不能接受与自己观点不一的思想,这种独霸一方的行为,不仅自己没有进步,也将此领域有创造性的观点扼杀在摇篮。
  (3)学术原则的腐败。主要是指学术界系统的整体行为,主要表现为学术贿赂、学术交易。有些政府要员平时忙于行政,无瑕专于学术,但是又因为提升职位或是名声的需要,他们又必须获得某种学位。为此,他们就选择为高校提供某些好处,如科研项目、重点学科基地等,而高校则为他们提供“学历”。当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结合时,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官大学问长”。有些学者在学术上稍有成就,就会把目标投向官位,因为有了职权,他们就可以在学术界坐稳自己的位子,还可以用职权公费出书、申报项目、评奖。
  3高校学术腐败的原因
  要遏制高校学术腐败,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首先要对高校学术腐败的原因进行有效的分析,从而得出有切实效果的政策。总体来说可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3.1学术道德滑坡
  学术道德,是指学者在学术活动中应该坚持的职业道德。在学术活动中,学者本该要始终践行对真理、道德的统一追求,而不是因为外部环境的利益诱惑而放弃了自己的职业操守。改革开放以来,西方的利己主义思想已经侵蚀了我国一部分人的思想,在学术界里,则表现为急功近利、以权谋私、剽窃抄袭等违法违纪的行为。我国许多高校只重视学生专业课的学习,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只是流于形式,对教师的道德教育更是少之又少,加之外部环境的利益诱惑以及部分学者学术责任感薄弱,也就导致了后面的学术腐败了。
  3.2学术制度不合理
  当前,我国高校的人才考核、职称评定、薪酬奖励的制度很多都是流于形式。特别是在人才考核中,过于看重学历、资历,学历越高,职位越高。在业绩考核和职称评定中,以发表了多少篇文章,做过多少课题为标准,有的只看数量不看质量,许多学者为了达到论文数量,不惜抄袭剽窃、以假乱真,使整个学术界乌烟瘴气。同时,有些高校在学术评审和学术监督的过程上过于松懈,使得有些学者借机暗箱操作,谋取私利。在有些评审中,评审委员之间相互照顾,有些评审委员同时还是被评审人,这就使得评审只是流于形式,
  3.3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高校的学术腐败现象在我国已经愈演愈烈,但是,目前为止,仍然没有一部专门惩治学术失范的法律法(下转第27页)(上接第14页)规,也没有对论文的注释规范、科研立项规范、科研成果评审规范做出有法律效果的规定。知识产权法的不足,对学术腐败行为无法形成足够的威慑。正因为学术腐败的投入低,难度小,发现后被惩罚的代价也不高,所以许多急功近利的学者都会选择这条道路来谋取利益。许多专家教授在被发现剽窃抄袭、以权谋私后,校方也只是稍微给予惩戒。
  4高校学术腐败治理措施
  高校学术腐败严重危害科学的健康发展,损害学者个人和学术界的声誉,不利于学术新人的教育培养,有碍学术后继发展。所以高校学术腐败必须进行严肃治理。   4.1加强学术道德教育
  学术腐败是一种违背学术道德、科学精神的行为,它是学者缺乏严格自律所致。所以高校要加强学术道德教育,让教师和学生明确学术道德内涵。让他们知道学术研究者要本着追求真理、献身科学的精神去从事研究。要学会自我评价和自我约束,严谨求实,勇于创新,为人类谋利益。同时要尊重和保护他人的劳动成果,不抄袭剽窃,具备理性的怀疑和批判精神,公平公正地进行学术评价,以保证学术研究的质量。
  4.2改革学术制度
  高校需要规范教师职称评定程序,健全人才激励机制,适当提高教师待遇。同时要建立科学完善的学术评审机制,建立权威的学术评价机构,杜绝学术腐败。学术评价机构的评判者不应该是非学术性的政府官员或领导,而应该是相关领域的教授和学者,他们是以领域专家的身份参与评审,不带任何政治色彩,关注的仅仅是学术的质量,而不是被评审者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关系,他们本着公平公正的态度对待评审,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学术腐败。
  4.3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健全学术法律法规建设,加大对学术腐败的制裁力度。遏制学术腐败,除了从事学术活动的人员自律外,他律也是不可或缺的。所以要强化行政立法,建立健全学术惩戒机制,用法律的手段来惩治学术腐败行为。完善知识产权立法,加强对学术成果的保护和增加侵权行为的责任。学术腐败,之所以层出不穷,主要是风险小,就算被揭发了,也只是受到轻微的惩罚,一般情况是不需要负刑事责任,所以要强化刑事立案,以刑事制裁严厉打击学术犯罪,增大学术腐败成本,减少学术腐败的产生。
  总而言之,学术腐败的产生,虽然也有其社会因素,但是其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学术道德的缺失,社会保障体系、制度不合理,法律法规不健全。只有加强学术道德建设,改革相关学术制度,健全法律法规才能有效防治学术腐败,在社会和校园内营造出清晰、自由的学术之风。

相关论文

学术腐败成因治理研究高校
试论互联网平台异化导致的伦理问题及
高校钢琴教育的多元化发展构想
新农村建设中强化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的
课程思政融入“保险学”教学的路径及
辅导员视角下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学生就
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创新路径研究
高校商务英语教学中的思政融入构想
河南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
数字媒体时代辽宁老字号企业品牌运营
大数据时代拼多多盈利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