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证券金融论文 > 公司研究论文

首秦公司煤气系统优化研究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TF7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4)30-0179-02
  首秦公司地处沿海城市秦皇岛,以“节能环保型、循环经济型、清洁高效型”为建厂方针,设计产能为生铁255万t/a,钢坯260万t/a,宽厚钢板180万t/a,生产流程包括烧结、炼铁、炼钢、轧钢和公辅系统。钢铁企业煤气潜热约占余热资源量的53.9%,其中大约32.7%为高炉煤气、17.3%为焦炉煤气、3.9%为转炉煤气。由于地处沿海城市,首秦公司未建设焦化工序,缺少热值相对较高的焦炉煤气,因此副产的高炉煤气、转炉煤气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对其尤为重要。
  1 首秦公司煤气系统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高炉煤气系统
  高炉煤气发生端为两座高炉,容积分别为1 200 m3和
  1 780 m3,按照设计产能,高炉煤气设计发生量50万m3/h,热值为720~780 kcal/m3,建有一座15万m3煤气柜,主要供应热风炉、加热炉、烧结点火炉等用户。设计时根据煤气平衡建有75 t中压锅炉,燃料为高炉煤气和转炉煤气混烧,配套15 MW发电机组。利用高炉煤气压差,建有TRT发电机组(16.4 MW)。自发电率15%,与行业平均水平50%相比较低。
  原设计各用户用量之和约为49万m3/h,放散率2%。近年受限产及各用户设备效率影响,实际发生量49.5万m3/h,用量仅为43.5万m3/h,静态平衡放散量为6万m3/h,放散率12%,与行业相比存在较大差距。生产过程中,热风炉换炉、加热炉加热不同品种等情况,高炉煤气用量会有一定波动,动态放散量6~8万m3/h,反映调度平衡不精细。首秦公司高炉煤气平衡现状见表1。
  1.2 转炉煤气系统
  转炉煤气发生端为三座100 t转炉,回收量约3.1万m3/h,热值1 500~1 700 kcal/m3,建有一座8万立煤气柜,主要供应套筒窑生产石灰,其余用户为生产流程中需要保温升温设备,包括炼铁鱼雷罐烘烤、钢包烘烤等。其中修砌间烤包已实现转炉煤气烘烤,车间内钢包、中间包、RH炉真空室等仍采用天然气烘烤,属于高质低用,行业上多数已采取转气烤包,转炉煤气存在提升利用空间。2012年吨钢转炉煤气回收水平为110 m3/t钢左右,与行业先进水平130 m3/t钢相比,存在较大差距。首秦公司转炉煤气平衡现状见表2。
  2 首秦公司煤气系统优化分析
  2.1 燃气炉窑热效率分析
  首秦公司燃气炉窑主要包括锅炉、热风炉、加热炉、套筒窑,在统计2012年消耗数据基础上,经现场测试及热平衡核算,四个炉窑的热效率分别为78.31%、72.32%、54.66%、64.58%,与设计水平对比仍有一定差距,燃料利用率不高。首秦公司炉窑设备已服役十年,设备劣化,燃烧器、换热器、密封系统、窑体耐火材料等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降低等问题,使炉窑热效率下降。因此,通过技术改造提升燃气炉窑热效率是节能节气的一个重要方向。首秦公司主要燃气炉窑热效率现状见表3。
  2.2 煤气系统优化方向研究
  首秦公司为提升煤气利用率,充分利用煤气资源降低能源成本,从开源节流两方面提出优化方向。开源上以提升转炉煤气回用量为攻关课题探索优化措施,节流上以提升燃气炉窑热效率为核心研究技术改造措施。同时,从管理上加强煤气平衡及使用,进一步节约煤气。通过开源节流两条通道,挖掘足够的煤气资源开发新用户,以提升自发电率为目标,建设高温高压煤气综合利用发电设施,从而提升转炉煤气回收水平,消除高炉煤气放散,减少外购电及天然气消耗,降低能源成本。
  3 煤气系统优化实践
  3.1 转炉煤气回用量提升
  首秦转炉煤气回收标准为烟气中O2含量<1.5%,CO含量>30%。钢包烘烤、套筒窑使用热值设计为1 500±100 kcal/m3。经测试,转炉煤气热值约1 700 kcal/m3,高于工艺要求,但少回收了满足工艺要求的回收初期的煤气量。为获取更多煤气资源,采取降低CO回收标准措施。经过多次试验,通过热值监测,在满足用户最低热值要求、氧气标准(O2<1.5%)与CO下限(CO>23%)前提下,只要转气用户及煤气柜允许条件下即可进行回收操作,从源头挖掘转气资源。经对比,小时回用量达到3.75万m3/h,增加6 500 m3/h,吨钢转气回收水平达到130 m3/t钢以上。多回收的转炉煤气供应炼钢生产过程中的钢包、中间包、RH炉真空室等设备烘烤(约4 500 m3/h),替代天然气,实现经济用能,富余的转炉煤气供应燃气锅炉进行发电。
  3.2 燃气炉窑热效率提升改造
  3.2.1 锅炉节能喷涂改造
  锅炉运行中燃烧室水冷壁上会生锈及结垢,影响炉内热辐射,影响换热效果,降低热效率。采用高温红外节能喷涂技术,对清理后的水冷壁涂刷高温红外线节能涂料,涂层厚度约0.3~0.4 mm,涂料粘结牢固,有利于降低锅炉烟垢结生速度,加快锅炉升温速度,防止炉管腐蚀,延长锅炉使用寿命,强化炉管传热与吸热,降低锅炉煤气消耗,增加锅炉蒸汽产量,提高炉膛热效率。经实测,锅炉喷涂实际节能率10%左右,小时节约高炉煤气7 700 m3/h,热效率由78%提升至87%,接近设计水平。
  3.2.2 热风炉烟气废热预热煤气
  首秦1 200 m3高炉热风炉燃烧高炉煤气未经预热,高炉煤气温度仅约60 ℃,煤气消耗偏高。热风炉烟气温度在300 ℃左右,直接排放,浪费余热,回收烟气余热对入炉煤气进行预热不仅有利于改善炉内燃烧,更有效提高热效率,降低煤气消耗。在热风炉煤气与烟气管路间设置热管换热器,并增设连接管道及支架等附属设备,通过热管换热器实现烟气余热回收功能。预热后的高炉煤气温度达到160 ℃,有效提高理论燃烧温度。经对比改造前后煤气消耗量,热风炉高炉煤气节约量约12 000 m3/h,单耗水平降低103 m3/t铁,热效率由72%提升至83%。   3.2.3 加热炉节能改造
  为提升加热炉热效率,首秦公司对两座加热炉进行了系列节能改造。针对1#加热炉分散换向三通阀漏气严重问题,2013年中修时将高温段分散换向改为集中换向,同时对炉顶脱落破损的黑体进行修补更换(2008年实施黑体改造),实现煤气量降低约1万m3/h;针对两座加热炉均存在的炉门控制不精细,逸气损失接近10%,进行炉门开闭自动控制优化改造,全开时间减少29 s,有效降低炉门散热损失,煤气消耗减少约5 000 m3/h。通过以上改造,加热炉煤气消耗降低1.5万m3/h,单耗水平降低58 m3/t材,热效率由54%提升至62%。
  3.2.4 套筒窑燃烧室节能改造
  经测试,套筒窑燃烧室部分区域炉壳外表面高温区已达到250 ℃,远高于50 ℃正常温度,炉内部分耐材区域已无隔热、保温功能,反映长期服役未大修,热效率已大幅下降,实测仅为64%。为改善窑体状况,首秦公司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大修改造,主要对套筒窑燃烧室耐火材料进行更换、砌筑,对燃烧系统进行维护,更换燃烧器,对助燃空气预热器进行升级改造。经测试,改造后燃烧室外表面温度范围为50~80 ℃,保温、隔热效果较好;经预热器预热后,助燃空气由改造前约370 ℃提升至约420 ℃。经测算,改造后套筒窑转气消耗降低约70 m3/t,小时节约转炉煤气1 500 m3/h,热效率由64%提升至76%。
  经过对重要燃气炉窑节能改造,炉窑热耗降低,热效率得到较大提升,单耗水平显著下降,高炉煤气节约量达到3.47万m3/h,转炉煤气节约量1 500 m3/h。燃气炉窑改造前后热效率对比见表4。
  3.3 煤气精细管理及调度平衡优化
  根据开源节流效果,挖掘转炉煤气3 500 m3/h,高炉煤气3.47万m3/h,全部折合为高炉煤气量4.17万m3/h,加上放散量6万m3/h,富余高炉煤气为10.17万m3/h。管理上通过价格导向机制,将高炉煤气使用价格由0.53元/m3调整至0.73元/m3,转炉煤气使用价格由0.12元/m3调整至0.17元/m3,并辅以煤气消耗限额控制,促进各煤气使用单元精细管理,降低消耗。另一方面优化煤气调度平衡,进一步细分用户,以煤气消耗限额为标准,结合生产及时控制并稳定用户用量,消除不必要的浪费。通过精细管理,使高炉煤气资源累计达到13万m3/h,提出建设一台130 t/h,9.8 MPa高压锅炉,设计高炉煤气用量13万m3/h,配套35MW发电机组,设计年发电量2.8亿kW?h,使自发电率由15%提升到40%,高炉煤气放散率降至2%以下,每吨钢的能源成本降低约40元。
  4 结 语
  ①钢铁企业煤气平衡设计与实际往往存在较大差异,实际运行中存在放散,利用不充分,用能不经济等问题,系统分析煤气资源配置,挖掘优化潜力,开发新用户,是提高煤气利用的有效途径。
  ②首秦公司通过煤气系统优化实践,从开源节流两方面采取措施,提升转炉煤气回收量达到130 m3/t钢,对燃气炉窑进行节能改造,提升热效率,采取价格机制引导,辅以消耗限额管理,优化调度平衡,挖掘煤气资源约7万m3/h。
  ③综合挖掘的煤气资源,充分利用现有放散的6万m3/h,以提升自发电率为目标,开发煤气发电新用户,建设130 t/h燃气锅炉,配套35 MW汽轮发电机组,年发电量2.8亿kW?h,提升自发电率至40%,高炉煤气放散率降至2%以下,每吨钢降低能源成本40元。

相关论文

优化煤气实践系统研究公司
微生态医学作为临床医学学科的研究
借助数据加密技术提升计算机网络安全
应用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构建与
做好文秘工作和档案管理工作的研究
网络环境下优化图书馆阅览服务探讨
新形势下将柔性管理融入企业人力资源
试论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中的风险管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产品跨境电商发展路
浅谈图书馆在数字人文服务研究中的实
论我国不动产更正登记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