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德国职业教育对我国大学生就业的启示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7-005-01
  随着中国“世界制造工厂”地位的确立,似乎应该带来大量就业岗位,但作为就业主力军中的应届大学生就业状况却不容乐观。麦可思研究院撰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指出:2012年10月29日至2013年4月10日,被调查的2013届硕士毕业生签约率为26%,低于2012届同期11个百分点;本科毕业生为35%,低于2012届同期12个百分点;高职高专毕业生为32%,低于2012届同期13个百分点。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分析
  1、职业教育缺失
  2012届受雇全职工作的本科毕业生中,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为69%,高职高专为62%。在2012届本科学科门类中,专业相关度最高的是医学(87%),其次是工学(76%),最低的为农学和法学(均为53%)。而高职高专专业相关度最高的专业大类为医药卫生大类(86%),其次是土建大类(80%),最低的为轻纺食品大类和电子信息大类(均为52%)。
  “学非所用”的背后是职业教育的缺失,经过大学三到四年的培养,毕业的时候学生发现所学的东西能够应用到工作中的寥寥无几,专业学习与职业教育的脱节使大学生就业陷入尴尬的境地。用人单位的反馈则是学生就业能力不足,大学生对基本工作能力掌握的水平均低于工作岗位要求的水平。
  2、高技术人才的短缺
  与应届大学生就业难相对的却是企业社会对高技术人才的的需求节节攀高。据2004的数据统计,中国2004年有技术工人约7000万人,其中高级技工仅为5%,而西方发达国家高级技工的比例要超过35%。部分地区许多企业开出年薪几十万元的高价却找不到一名合适高级技工。为什么我们自己培养的大学生找不到工作,而让外国人来抢我们的饭碗呢?为此我认为因加强职业教育。可适当让大学生进行职业教育或培训,以提高其职业素质和能力,促进大学生就业。在此选取德国职业教育为例,希望能对我国职业教育能有所启示。
  二、德国职业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职业教育在十九世纪的德国处在自由发展阶段,但到了十九世纪下半叶,古典学徒培训在德国开始复兴。各行各业几乎都设立了自己的专门学校。为了适应这种形式的发展,1897年德国颁布了现代史上第一个重要的职业培训法案,规定行业协会有责任为18岁以下离开学校的青年提供职业补习教育。1919年魏玛宪法规定青少年受完8年业务教育之后必须进入职业补习学校接受职业补习教育,直至18岁。这是一个带有强制性的法律条款,但却由于战争而未得到强制实施。二战以后,德国职业培训进入了特色化发展阶段,当很多国家告别学徒制培训时,德国却大加发扬。
  1919年,德国首届全国学校大会在柏林召开,凯兴斯坦纳的职业教育思想倍受称赞,会后“职业补习教育”开始向全国蔓延。凯兴斯坦纳的思想核心就是要使所有青年在就业前都能够得到职业培训,培训将在职业补习学校进行,这种补习教育的特点就在于既注意提高实用技能,培养健康职业道德,又不忽视职业知识的学习。
  在职业教育培训现状上培训的责任主要是由政府和企业的共同责任;德国规定的培训的期限也比较长,一般为3至4年,且已基本普及;德国主要以双元制培训形式占主导地位,并且培训具有强制性;并且在德国培训资格证书得到了社会的尊重,被看作是进入职业的绿色通道;在资格证书考核上,德国考察和测检实际操作和职业理论知识并以前者为核心;最后在培训效果上,德国的双元制培训常被看作是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德国人自以为豪,其它国家也竞相效仿。
  三、德国职业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1、完善职业技术教育法规
  现代社会是是法制社会,只有制定好相关法律法规,才能让职业教育有法可依。德国的职业技术教育法规较为完善,仅自20世纪50年代之后就颁布了10多项有关职业教育的法令,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组织机构和配套机制。而我国直到1996年5月才首次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依法治教尚处蹒跚前行状态。
  2、突出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
  在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中,企业的主导地位十分明确,职业学校通常只负责学生的专业理论教育,学校和企业是法律规定的合作伙伴,共同使培训达到最佳效果。企业参与职教,既能使学生受到很好的实践训练,又解决了教育的投人问题。但我国的企业能将职业教育视为促进企业发展根本因素的还很少,整个企业界投入搞职教的意识非常薄弱,这样导致我国许多职业学校因无实践条件和场所,成为与市场脱节的“学堂”式教育。
  3、提高职业学校师资
  德国的职教师资尤为精良,职校教师除具有学历和资历并享受国家公务员待遇这些基本条件外,还必须经过两年以上的工厂实践才具备职校教师资格。而我国目前的职教师资来源于师范院校和非师范类普通高校。这样,就形成职校教师受过师范教育者不具备专业技能,懂专业者未经过正规师范教育的现象,而且都缺乏专业实践技能。我们应将德国的经验同中国的具体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借鉴其成功经验,以提高中国现有的技术学校和培训机构的教育水平,培养更多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使我国的劳动力能更加适应劳动和就业市场的发展需要。从而帮助大学生缓解就业压力。

相关论文

学生就业德国职业教育启示就业
在职业教育中融入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
马克思的就业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以学生党建促进学生就业实现路径研究
国外医疗旅游业发展的经验及对我国的
探索马克思恩格斯贫困理论及其当代启
浅谈上海自贸区贸易便利化的经验及对
试论中国共产党百年维护农民经济利益
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旅游人才培养存在的
浅谈数智经济对财会行业的冲击及启示
辅导员视角下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学生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