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建设特色校园文化,提升高职软实力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08-0043-03
  一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1.党和国家对培养合格人才的要求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文化已“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同时提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构想。文化软实力的提出,表明国家已经把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的战略着眼点。国家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庞大的系统,高校作为文化传承和引领的重要基地,在这个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类型的高职教育,同样也肩负着文化软实力建设的任务。
  2.社会发展对校园文化的要求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化交流区域扩大,信息技术的发展带动了文化的传播与交融,社会文化真正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景象,开放性和多元性已成为当代文化的特征。大学校园文化也随之一改过去的单一现象,也经历着多元化文化的撞击。多元的社会文化拓宽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路,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和拓展了思维,促进了学生的个体意识和能力的发展,给大学校园文化的建设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极大的挑战。价值取向的多元性及各种文化之间的冲突,给这些正在形成价值观、世界观的大学生带来了认识混乱,引发了理想错位、信念危机、道德评价标准模糊等问题。
  校园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以各种形式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良好的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有利的校内环境,一方面可以作为一种屏障,抵御和过滤大环境对学生的消极影响;另一方面,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催化剂,对社会环境和文化施以积极的影响。
  3.高职院校自身现状和发展的需要
  第一,大多数高职院校还处于发展的初期时,学院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基础设施、办学规模、教育质量、师资队伍等方面,在调整专业设置、招生等方面倾注了大量心血,经过十余年的建设发展,这些方面已经具有完备或较成熟的管理机制,相对而言,校园文化近几年来才开始重视。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出现了不平衡。
  第二,高职院校建校时间短,文化底蕴薄弱。目前的高职院校,有的是中专学校升格的,如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2004年从原云南省昆明林业学校升格而成。这些中专学校都有较长的办学历史,在教职工中已沉淀了较深厚的原教育模式的办学思想,虽然已经换了牌,但教育理念往往落后于新的教育形势,高等职业教育的意识还较淡薄;还有的是由几类不同特点的学校合并而成的,如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是由原版纳教育学院(之前版纳教育学院、电大、师范合并为教育学院)、财校、农校等多所学校于2001年合并而成的高职院校,各自在办学历史、行业特色、文化背景等方面差异性较大,短时间内很难相互融合,形成共同的高职文化。与那些几十年甚至百年的本科院校相比,大多数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仍然处于探索与积累的阶段,没有真正形成自己独特的校园文化理念与精神,更无从谈发挥校园文化统一思想、鼓舞精神、凝聚力量、规范行为和指导办学的重要作用。
  第三,从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之一学生来看,高职教育处于高等教育的末端,高职学生的录取批次与分数线,客观地反映了高职学生与本科生综合素质的差别,他们大多数的文化基础和学习、养成习惯较为欠缺,由此造成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自觉性、主动性、钻研性相对欠缺。他们对单纯的课堂教育很难接受,甚至产生抵触。
  大学校园文化不仅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整个教育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职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作用。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正处于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的关键时期,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高等职业教育增强自身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性、基础性要素,高职院校的未来发展急需校园文化建设的配合和推动。因此,提升高职院校文化软实力是高职院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 高职校园文化内涵及特点
  1989年版的《辞海》给文化的注释是:“广义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作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然而,我国学者对校园文化的界定还未形成共识,西方国家对校园文化的研究已有了相当成熟的理论,美国学者将校园文化界定为“学校的历史、使命、物质环境、标准、传统、价值观、办学实践、信仰、假说等诸多因素综合起来的且相互影响而形成的指导学生个体和团体行为以及为认识理解校园内外的一些事件、行为提供参考框架的一种模式”。① 其基本内容包括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三者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形成了校园文化的有机整体。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其校园文化具有高等教育校园文化的内涵与共性。但作为为社会培养一线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的职业技术学院,其校园文化必然有别于其他高等院校校园文化。注重“理论够用、实践为重”,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上手快”的应用型人才是高职教育的显著特点,高等性、职业性、经济性、社会性是其特性。因此,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应尽可能突出“职”的特点,营造有利于技能人才成长的实践教学环境和良好职业环境氛围,还要吸收企业文化和区域文化,始终把学生能学得一技之长、服务社会作为核心价值理念。
  三 建设具有鲜明特色的高职校园文化
  1.按照“职”的要求建设校园物质文化
  校园物质文化是学校教学、科研、生活的物质条件及物质环境,它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同时对学生起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精心规划和建设校园环境和设施,如教学场所、图书馆、文体场所以及校园的绿化美化等,使之达到使用功能、审美功能、教育功能的协调统一。作为培养以实用性为主,突出操作性、应用性的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高职院校,在物质层面上还应处处突出“职”的特点,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设施建设必须摆在首要的位置,如云南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和特色院校建设单位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除校园内的基础建设,还建有校内实践教学基地68个,校外实践基地57个,这对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   在美化校园方面,应当更多地体现专业和职业特色,让学生在校园里体味到专业、职业的氛围。如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的绿化植物就体现了云南植物的多样性,既美化了校园,又是实训教学的场所。每种植物上所挂的标识牌,各种活动的海报,如“新林杯”篮球赛及“林中路”系列讲座等,处处有专业文化的存在和熏陶,使大学生在耳濡目染中逐渐对专业熟知、热爱,从而增强学好专业技能的兴趣与信心,树立起坚定的职业理念和职业道德,为把自己培养成合格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奋发努力。
  2.按照高职教育特点创新校园制度文化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校园制度文化是组织构架及运行规则,是校园文化的保障和促进高职院校各项工作顺利、持续开展的依据。
  随着时代以及学校的发展,制度文化也应随之优化,使之具备时代性、可操作性和科学性。如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根据新的教学需求,及时跟进一系列新的规章制度,如学分管理、教师管理、课程建设管理、实验与实习管理等,《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综合素质考评办法》《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评优奖励实施办法》等激励制度和考核标准陆续出台,对学校管理、学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方面都起到较好的规范作用。但鉴于高职教育是“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的专业培养模式”,以及高职院校的学生实际,还需制定适应于高职教学的职业资格评聘制度,教师考核制度,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到职业院校担任专兼职教师的相关制度和具有人文情怀的行政管理、后勤服务制度以及能力、态度、知识并重的学生考核制度,使教师在激励与感召中爱岗敬业,潜心于高职教育教学,使学生的兴趣与潜能得到挖掘,更好地完成学业,掌握技能。
  3.按照高职办学理念打造校园精神文化
  校园精神文化是师生、员工经过长期努力积淀而形成的相对稳定并共同遵循的价值观、理想追求、思维模式、道德情感等,是校园文化的核心。
  第一,明确办学理念和突出学校精神。校训、校徽、校歌即“三校”,是一所学校的“名片”,是校园精神文化的表征和灵魂,不仅反映一所学校的学术传统和办学宗旨,对学生人格品行的塑造更有着指向作用,如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训“敏学笃行,树木树人”,既表明了办学理念和宗旨,也突出了学院的专业特色。
  第二,营造“专”与“职”的校园文化氛围。校风、学风、教风即“三风”,是一所学校的“拷贝”,是学校师生学习、工作、生活风貌的蕴涵和再现。好的校风直接关系到学生优秀品质、良好习惯、优良职业道德的形成,校风一旦形成便产生一种强大的向心力和内聚力。
  优良的教风和良好的校风相辅相成,密不可分,但教风又是学风的前提。高职院校培育的人才是直接进入到生产第一线的技术工人,因此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要求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教育教学能力、专业技术水平,还要有精湛的业务技能和实践能力;较之于普通高校的学生,高职学生在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心理等方面,有着一定的差距,高职教师更要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度的敬业精神,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感召、影响学生,从而让学生产生积极学习、积极实践的热情,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而形成良好的学风。
  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活动更要围绕“专”与“职”办出特色,如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每年举办运动会、社团活动展示月等常规活动外,还开展一系列“职”的活动,如2014年12月刚刚落幕的专业技能大赛(共有园林景观设计、花艺艺术设计与制作等18个赛项,覆盖了学院大部分专业,学生参与面达38%)、大学生创业设计暨沙盘模拟经营大赛等,还参加了全国的“挑战杯――彩虹人生”全国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等,使校园内弥漫着浓厚的学习和技能操作氛围。定期的“林中路”系列讲座和不定期的一些校外知名的学者专家的讲座,校园的媒体文化载体(网络、广播)时时发布和报道相关行业的人才需求信息、行业与专业的发展趋势等与职业相关的信息,以“职”为特色的校园文化无处不在,让学生浸染其中。
  4.跳出校园搞建设,使文化建设呈开放性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产教融合、特色办学。同步规划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突出职业院校办学特色,强化校企协同育人。”这就要求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必须跳出校园搞建设,使校园文化呈开放性,学习借鉴优良的企业文化因素,丰富和补充高职院校的文化内涵。《决定》还提出“推进高水平学校和大中型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这意味着不仅要定期选派相关老师到企业实践,感悟企业文化,把最新的技术和优秀的企业文化带回学校,释放在课堂中,还要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到职业院校担任专兼职教师。
  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到企业中实训、实习,支持高职学生参加企业技改、工艺创新等活动,有主题地举办科技咨询、技术服务、下乡帮教、校企联谊等社会实践活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更加明确学习方向,培养学生学得一技之长、服务社会的价值理念。
  四 结束语
  总之,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不同的校园文化对学生产生不同的影响,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高职学生,而不是本科学生,更不是中专学生。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既要立足高等教育体现“高”,还要立足职业教育突出“职”,在继承优良传统和普通高校优秀校园文化的基础上,构建符合时代发展的、有利于技能人才成长的、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体系,为培养合格的高职人才创造优良环境,有力推动高职院校的发展。
  注 释
  ①杨晓江.美国校园文化的理论与实践[J].比较教育研究,2000(S1):43~47

相关论文

校园文化高职实力特色校园建设
浅谈文旅融合背景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
钢铁企业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探讨
基于案例的行政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研究
试论高校图书馆动态化管理建设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老年大学建设探索
乡村生态治理共同体建设的农民主体性
新农村建设中强化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的
浅谈乡村振兴战略的基层公共图书馆建
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创新路径研究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