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高职非环境类专业环境生态学教学改革初探

  长期以来,我国随着人口数量的迅速增长、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使我国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环境生态问题频发。发展生态环境教育,提高国民生态环境意识成了当务之急,一些高职院校顺势而为,开设环境生态类教育课程――环境生态学。高职教育以理论“必需、够用为度,实用为主”,注重实用性。环境生态学作为高职院校非环境专业的公共环境生态教育课程,在教学上不同于高职环境类专业,这就要求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笔者试图从实用性原则入手,探讨高职院校的环境生态类教育课程――环境生态学教学改革。
  一、高职环境生态学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针对高职非环境专业环境生态学课程面临的是:一是内容多,课时少的矛盾。环境生态学教材有10章左右的内容,包括了从绪论到生物与环境、种群与群落、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生态系统类型及保护、环境污染的生态防治、受损生态系统及生态恢复、生态监测与评价及防治、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及生态安全,全球生态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其中有些内容讲得过多过细,而在课时安排上理论课和实训课课程总学时一般有60学时左右。
  二是教材不少,但教材内容都主要侧重于生态学;同时内容设计主要是针对环境专业的学生,重点放在生态环境问题的的治理、监测上,如环境污染的生态对策、生态工程、生态监测与评价、生态规划和生态示范区建设、生态系统服务、管理及生态安全等内容偏多,占了大量的章节及篇幅。而非环境专业的生态环境通识教育侧重点在掌握环境生态知识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的生态观念,提高环保行为。例如,我国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环境污染及环境污染与人类的关系,可持续发展等内容相对来说涉及的很少。还有一些内容与其他课程重复。如生物与环境一章部分内容就与生物学、地理学等课程内容重复,可以只讲重点。
  教学方法上。环境生态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很强的基础学科,教学实施者对教学方法的探索不多,多采用传统的填鸭式讲授教学法,即教师站在讲台上唱独角戏,学生坐在台下静听。教师的这种单向教学法把教师与学生截然分割开,教师讲得是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是昏昏欲睡,哪些内容是重点,哪些内容是难点,哪些内容与现实生态环境问题密不可分,学生全然不知。学生在课堂的参与度不够,主体地位没能体现。
  另外,高职院校的生源一部分是职高的毕业生,另一部分是普通教育的弱势群体,这些学生各门学科的基础都相对薄弱,知识面窄,环境生态学又是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丰富的内容,有些知识内容在课堂短时间内不易理解、消化,影响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
  二、构建以生态环境教育为主的高职环境生态学教学体系
  生态环境在日益恶化,越来越多的高职生毕业走向社会,这个群体对社会的影响力也日益扩大,他们既是科学知识的接受者也是传递者。所以,对非环境专业的学生在环境生态学教学中要求在掌握环境生态学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生态观念及保护自然、热爱自然和维护生态平衡的责任感,把学习环境生态学专业知识和提高个人保护环境的责任心相结合,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提高环境生态保护行为,进而影响到周围人的生态环境观念。针对以上现状,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生源情况等方面,提出构建以生态环境教育为主的高职环境生态学教学体系。
  (一)以生态环境教育为主的高职环境生态学教学内容改革
  作为公共环境生态通识教育课程的高职环境生态学,在教学内容上要科学规划,设计要更贴近高职环境通识教育目标,即在掌握环境生态学基本知识、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生态观念及保护自然和维护生态平衡的责任感。
  1.适当调整教材内容的章节顺序,突出环境教育的紧迫性
  职业教育是为就业和职业生涯发展服务的教育,也是终身教育。高职环境生态学的教学内容要恰到好处地为高职生的职业生涯与日常行为、生活习惯服务,时刻提醒他们要保育生态环境。例如,在讲“绪论”中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时,将第12章内容“全球生态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提前到第二章来讲,其他章节顺序不变。目的是让学生直面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对他们固有的生态观念、不良环境行为从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上进行强大冲击,意识到生态环境问题的紧迫性,只有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人类才不致最终毁灭自己,才会可持续发展。
  2.整合教材内容,删繁就简,体现环境生态教育的实用性
  教师应根据生态通识教育的需要来选择教学内容。生物与环境一章,虽然这些内容是必要的,但没必要讲得过多过细。因此,把与生物学、地理学、土壤学等学科重复的内容进行简化。把生态系统服务、管理及生态安全一章简化为生态系统服务并入到生态系统类型及生态保护一章。退化生态系统的生态恢复、生态工程概述、生态监测与生态评价、生态规划和生态示范区建设四章内容可以不讲,如果是涉农专业,可考虑把退化生态系统的生态恢复、生态工程概述这两章内容压缩和精简为受损生态系统的生态恢复并且少讲。这样既解决了内容多,课时少的矛盾,也体现了公共环境生态教育的实用性。
  3.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适当增加部分教学内容,增强学习环境生态学课程的现实意义
  教师在现有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可以有针对性的拓展,适当增加有较强现实教育意义的内容,做到学用结合。如增加我国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脆弱生态环境与保护、环境污染与人类健康的关系及需要长期进行的生态环境建设等内容。
  4.转变教学观念,创新实验实训内容,强调环境教育的时效性
  环境生态学实训教学应一改过去以验证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来巩固课堂所学理论知识的目的,而是要让学生亲自参与环境生态问题的现场调查、实地参观等活动,通过耳闻目睹,理解环境与人类的关系,熟悉人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环境对人类的反效应。例如,可以结合当地实际,调查环境生态问题、调查生态示范区、参观污水处理厂和自来水厂、参观垃圾处理厂等。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去发现问题,同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根源,进而得到解决环境问题的最好方法。   (二)以环境生态教育为主的高职环境生态学教学方法改革
  非环境专业环境生态学的教学过程:不再只满足于让学生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影响学生的环境行为,启发他们对生态环境的感知、思考,并最终形成他们意识形态中最深层的环境生态保护观念。为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提倡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多种常用的教学法及现代信息技术相融合,合理应用。下面列出的是笔者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几种常用的课堂教学方法,并且采用以下方法教学也取得了学生们的一致好评。
  1.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是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以现实生活中的典型案例作为教学媒介,让学生设身处地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教学法。案例教学架起了课堂理论与现实情境的桥梁,加深记忆,提高学生理解与应用知识的能力。
  如在讲“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时,讲解完基本理论后,立足本土实际,给学生展示两个案例,以此来教育学生发展经济要与保护生态系统、维持生态平衡同步进行,如只顾眼前利益或局部利益,自然会反过来无情地报复人类。
  案例一:云南省从2009年开始持续5年大旱的典型案例。2009年,云南省遭遇50年一遇的严重旱情;2010年,云南遭遇百年一遇的全省性特大旱灾,干旱范围之广、时间之长、程度之深、损失之大、受灾人数之多,均为云南省历史少有;2011年,云南遭遇局部持续干旱,25县降水破历史最少记录;2012、2013年云南旱情旱情持续加重。
  案例二:近年来,云南省大面积的种植人工经济林桉树林和橡胶林,当地人对桉树林的描述是“地上无杂草,天上无飞鸟”。案例展示完,引导学生从环境生态学的角度来分析以上两个案例,并结合本章内容提出3个问题:(1)面对严峻的甘旱,除了气象因素以外,是否还有其他因素存在?(2)根据生态理论,论述当前云南省持续5年的大旱;(3)从生物多样性的角度分析天然林与人工经济林的不同之处及两者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有何不同?要求学生思考、分析,做笔答。部分云南本省学生结合他们本地区地方政府为了大面积种植橡胶林、桉树林、杉木林而以种种名义和借口大量砍掉原始雨林和天然林的实情,一时兴起,三道作业题竟然洋洋洒洒的写了几千字交上来。可见上述两个案例结合所学知识对学生的触动有多大。
  2.课堂讨论法
  这种方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通过讨论或辩论活动,获取知识或巩固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环境生态学介于环境科学和生态学之间,也介于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之间。在教学过程中应用讨论法可以将几种学科有效地结合,促进学生灵活地运用知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批判性、灵活性,提升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讲环境污染及生态学防治一章前,提出问题环境与人类健康让学生分组讨论。讨论过程为:学生自愿组合,4~6人为一小组,小组内先进行观点交流,观点改进,观点总结,然后各个小组依次向全班同学表述本组观点,最后教师总结各小组观点。教师参与整个讨论过程,巡回指导,对犀利、典型的观点给予表扬,同时紧接着提出问题“要防止和治理环境污染,最好的解决办法是用生态学的原理去防去治”,成功导入教材内容环境污染及生态学防治。
  3.专题教学法
  什么是专题教学?“专题”专门研究或讨论的题目。专题教学是在教学中将一问题进行专门的研究、讲解、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
  环境生态学的要点之一,是人与环境的关系,课堂教学要把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突显出来。在讲“全球生态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章节时,可采用专题的形式授课,一个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一个专题,要求学生了解、熟悉目前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养成良好的环境行为习惯,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如讲到人口问题,结合本节知识点人口数量、人口质量、性别比例失调,理论联系现实生活展开授课。以我国的人口问题为专题分别从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调整性别比例、摒弃重男轻女的思想三个方面进行教学,深入浅出的举例、讲解人口与生态环境、人口与资源、人口与经济发展、人口与社会环境等的关系,同时还可以结合讨论法让学生进行讨论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罪魁祸首,加深学生认识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作用。
  4.信息化教学法
  信息化教学法,就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以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环境生态学课程具有很高的视觉要求,有些教学内容仅凭理论讲解难以让学生感受到具体的情境,更不会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而借助图片、光盘、网络将经典的纪录片、科教片片段直观地播放给学生,能更完善地理解所学知识,提高环境生态意识。
  如在讲生物与环境时,播放《人与自然》《动物世界》等精彩片段,让学生细细地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生物与自然间的关系,激发了学生热爱自然、爱护生态环境的热情,也弥补了教学内容的欠缺,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在讲生态系统类型及生态保护时,利用校园网络给学生放送BBC电台历经多年录制的探讨人与自然、生物与环境关系的纪录片《人类星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体会几大生态系统的分布、特点及目前存在的问题;思考人类如何与其他生物共同生活,如何保护它们,并与之分享环境空间。
  (三)以学生为主解决学生主体问题
  针对高职生源基础知识薄弱的特点,在环境生态学教学过程中要用赏识教育的理念来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授课内容知识点不要讲得太深,以实用为主,学习过程中对高职生要多鼓励、多帮助、多指导、多宽容,增加他们的自信心,调动他们学习环境生态学课程的激情。
  综上所述,教师在教学中要以生态环境教育为主,明确非环境专业环境生态学教学的目的性与方向性,熟悉教材,整合教材内容,把握所教学科的动态发展,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根据教学目标选用有效、合理的教学方法,使环境生态学课程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关论文

环境生态学教学改革高职生态改革
浅谈新媒体环境下传统文化传播力提升
深化改革视角下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
浅析低碳经济环境下纺织印染行业现状
浅谈文旅融合背景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
会计环境变革下财务会计理论创新路径
浅谈互联网环境下会计电算化发展现状
乡村生态治理共同体建设的农民主体性
浅谈茶文化的旅游管理教学改革模式
浅析恢复性司法理念在我国环境犯罪中
北京市旅游经济与城市环境协调发展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