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浅谈“摩擦力”教学研究

  一、摩擦力的产生
   (1)两接触面必须有弹力
  摩擦力的产生条件: (2)接触面粗糙
   (3)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
  二、摩擦力的大小
  在实际教学中发现,部分同学由于对摩擦力认识不够,因此在计算摩擦力的大小时,不管是滑动摩擦力还是静摩擦力,一律套用公式f=FN进行计算,更有甚者,不管物体受几个力作用,只要计算摩擦力,就马上套用公式f=mg。针对这种情况,我重点讲解了摩擦力的计算分两种情况处理。
  1.滑动摩擦力的计算公式:f=FN,其中FN为两物体接触面处的正压力,不要以为FN就等于重力,其实压力与重力无必然的联系。
  2.静摩擦力的计算:静摩擦力是一个善变的力,其大小、方向随受力环境及运动状态的变化而变化,静摩擦力大小总大于零而小于等于最大静摩擦力,其大小无专用公式可用于计算,一般用以下方法进行求解:(1)利用二力平衡列平衡方程进行求解:在平衡问题中,静摩擦力总等于引起相对运动趋势的外力的大小。(2)用牛顿第二定律进行计算。
  三、摩擦力的方向
  不少同学存在着一种错误认识,认为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并认为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是阻力。出现这种错误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同学们对摩擦力的概念中的“相对”两个字理解不够而造成的。为了纠正同学们的这种错误观点,我做了如下尝试:
  例:如下图所示,小木块B叠放在长木板A上,长木板放在水平地面上,现对A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拉力F,使A由静止开始向右做匀加速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后,木块B将离开木板A,则B在木板上滑动时,B所受的摩擦力方向如何?
  通过对以上例题的分析,总结出以下方法帮助同学们分析摩擦力的方向。(1)先判断相接触的两物体的运动方向,(2)判断这两个物体间有无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3)再根据摩擦力的方向总跟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去判断摩擦力的方向。
  四、摩擦力有无的判断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判断摩擦力的有无主要有两种方法:
  1.根据摩擦力产生的条件进行判断。若两物体间同时满足:(1)两物体间有弹力,(2)接触面粗糙,(3)两物体间有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则两物体间存在着摩擦力。另外,同学们对相对运动的趋势也不好理解。在教学中,我也用假设法进行判断:即先假设两接触面间是光滑的,则物体向哪个方向运动,就有哪个方向的运动趋势。
  2.用假设法判断摩擦力的存在。即先假设两物体间有或没有摩擦力,则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条件进行判断,若与题目中给出的情景(运动状态)相同,则我们的假设成立,否则就不成立。
  3.根据运动状态进行判断摩擦力的有无。在一些问题,根据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运动状态,也可判断摩擦力的有无。
  五、摩擦力突变的问题
  由于摩擦力的大小或方向突然变化而形成的临界问题是同学们感到头痛的问题之一,解决摩擦力发生突变时的临界问题的关键在于分析突变情况,找出摩擦力突变的点。
  例:如右图所示,传送带与地面的倾角为θ=37°,从A到B的长度16m,传送带以v=10m/s的速率逆时针方向转动,在传送带上端无初速地放一个质量为m=0.5kg的物体,它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求物体从A到B所需的时间是多少?(sin37°=0.6,cos37°=0.8,g=10m/s2)
  解决这类问题需要注意:对于临界条件不明显的物理极值问题,解题的关键在于通过对物理过程的分析,一般可用假设法、极限法等使隐蔽的临界条件暴露,从而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六、结语
  摩擦力教学虽然是高中的一个教学难点,但只要我们遵循摩擦力的教学规律,讲清以上几个摩擦力的知识点,就能使同学们掌握这个教学难点,从而使难点不难。

相关论文

摩擦力教学研究摩擦教学研究
借助数据加密技术提升计算机网络安全
做好文秘工作和档案管理工作的研究
新形势下将柔性管理融入企业人力资源
试论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中的风险管
浅谈新工科背景下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
试论大学物理教学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产品跨境电商发展路
试论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有效整合信
浅谈图书馆在数字人文服务研究中的实
论我国不动产更正登记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