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高职物业管理人才培养思路探析

  物业管理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在我国刚刚走过30年的辉煌风雨历程,伴随着我国住房制度改革和住房商品化政策的持续推进,以及城镇化、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物业管理前景更加广阔。而当前物业管理人才储备基础薄弱,从业人员队伍建设远远滞后于行业的发展,职工队伍的专业技能培训跟不上行业发展,成为制约行业发展、产业升级的主要因素[1]。因此,有必要就物业管理行业“人才困境”与高职物业管理专业就业“不尽如人意”的错节现象进行分析,探索高职物业管理人才培养新途径。
  1 物业管理行业的人才瓶颈问题突出
  中国物业管理协会会长谢家瑾表示,我国物业管理业起步较晚,人才储备基础差,从业人员队伍建设远远滞后于行业的发展,突出表现在精干的职业经理人匮乏,部分管理人员与所任职务不适合,职工队伍的专业技能培训跟不上行业发展等方面。
  另据中国物业管理协会公布的近期物业管理行业生存状况调查报告显示,现阶段我国物业管理行业的从业人员构成存在很大的问题,仅以下面4个表进行说明[2]。
  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同时要大量聘请物业管理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通过物业管理专家把企业最新的技术和管理理念带进课堂,使学生了解行业发展的新情况,感受企业的精神和文化,从中接受良好的职业技能、道德素质教育。另外,建立“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制度也尤为重要,这不仅是高职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也是为人师表的重要体现。2010年开始的注册物业管理师执业资格考试为物业管理“双师型”教师的涌现又辟新渠道。此外,学校也应加强对在职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力度,理论课教师要积极的深入物业服务企业,时刻注重自身技能的“充电”,来不断适应物业管理教学跟随社会发展的需要,只有一流的教师才可能培养出一流的学生。
  3.3 切实推行双证融通
  高职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根本方向和目的是相同的,都是以就业为导向,都为就业创造条件;在培养过程中,两者都以能力为本位、把职业能力作为核心。因此,可以推行双证融通的培养模式,重新构建物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将注册物业管理师、助理物业管理师、物业设备管理师等职业资格证书的技能标准、技能鉴定大纲和试题库等作为制订教学计划的充分依据,设置与物业管理职业资格证书对应的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并且与职业资格证书对应的学分应该占有一定的比例,将职业培训贯穿于专业教学的全过程,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的有机结合。
  3.4 立足物业管理工作实际,进行教材选择、教学计划制订
  针对企业、学生普遍反映的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现象,学校在加强实用教材的建设与选择时应基于物业管理工作岗位的实际进行工作过程、工作任务的分解,分析总结对应各岗位应具备的核心知识与能力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材选择和实习实训环节的设置,注重专业含金量、能使学生身怀绝技的课程优先选择。此外,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采取的是“2.5+0.5” (如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培养模式,即学生理论学习5个学期实践锻炼1个学期。高职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为项目经理即住宅小区或大厦的负责人,属于实践型一线管理者又因为物业管理涉及内容宽泛,对管理者综合素质要求比较高,所以建议该专业尝试“2+1”的培养模式,即2学期的顶岗实习,期间可以就实践过程中的疑惑与顶岗指导老师进行实时交流同时又能及时应用与实践,增加顶岗实习时间,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毕业后的就业能力,不仅提高了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为企业选人用人提供了很好的途径,可谓“共赢”。
  3.5 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
  高职教育除了专业课程学习外也应注重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尊重知识尊重劳动、爱专业学专业,干一行干好一行,一腔热情投身于蓬勃发展的物业管理行业中。

相关论文

人才培养高职物业管理思路物业人才
浅谈学分制下高职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模
应用型本科院校保险学专业人才培养路
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旅游人才培养存在的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探
浅谈高职院校创新型动画人才培养现状
试论新经济背景下企业市场营销战略新
试论学分制下高职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模
电力企业改革中高质量人才梯队培养优
浅谈文旅融合背景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