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艺术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简论勒姆布鲁克的雕塑艺术

  中图分类号:J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21-0050-01
  威廉?勒姆布鲁克(Wilhelm Lehmbruck,1881-1919年),德国雕塑界的杰出代表,也是欧洲近代史上最优秀的艺术家之一。勒姆布鲁克1881年出生于杜塞尔夫附近的一个矿工之家,1901年进入杜塞尔夫艺术学院从事雕塑研究。由于成绩优异,在校期间获得诸多殊荣。为了学习古典雕塑技艺,勒布鲁克1905年前往意大利的米兰、弗洛伦撒、罗马等地游学,参观了众多古罗马和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作品,对基布尔提、米开朗基罗等艺术大师的作品有了更深入的理解,画了大量相关速写。1910年勒姆布鲁克前往法国并移居巴黎,在这个世界艺术之都结识了许多活跃于当时的雕塑家,并拜访了雕塑泰斗罗丹。1911年勒姆布鲁克首次参加巴黎的艺术展,作品《跪着的女子》深受好评,勒姆布鲁克也因此一举成名。《跪着的女子》将哥特式建筑的某些特征融入其中,如峭拔冷峻的空灵结构和神秘的精神指向等,整件作品呈现出肃穆庄重的色彩。艺术家创作于1913年《登高的小伙子》同样具有这种特点:青年男子瘦骨嶙峋,身体没有任何的修饰,借助夸张的空间营造――拉长的躯体和交叉的双臂――和静默的表情再现其静谧内敛的情绪,象征意味强烈。
  威廉?勒姆布鲁克不同时期的作品有着一定的差异,这和同他在不同阶段对雕塑的定位是一致的。“雕塑是事物的本质,自然的本质,是永恒人性之物。”“我们表现主义者所寻觅的,是从我们的材料中精确地提取精神的实质。”上述认识是艺术家早年对雕塑艺术同社会、自然、宇宙乃至人自身关系的阐述,强调雕塑艺术语言的纯粹性及精神的象征性。一战爆发后,勒姆布鲁克返回德国柏林,1915年他应征入伍,做了2年的名急救车司机。这个时期的作品又融入了更多的民族主义情感,对德国在战场上无法挽回的颓势,绝望和抗争情绪左右着艺术家的思想与创作,消沉颓废的情绪也表现的更为浓烈和直接。创作于1915年《跌倒的年轻人》,表现了一个匍匐在地、伤痕累累,随时可能倒毙战士的痛苦爬行。他手握一柄残缺的短剑,僵直不动的身躯一如彩虹般醒目耀眼,在挣扎中力求再次重新站起。1916年的作品《坐着的男青年》(又称《思想者》《弯腰者》《悲伤者》),“无论是否具有立体的力量,都首先被视为战败了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标志――被视为灵魂的伤痕和和平主义的纪念碑。”对于战后民族精神的深刻揭示和再现,让勒姆布鲁克的作品充满不一样的情感和力量,在整个德国社会引起了强烈共鸣,也确立了其艺术大师的地位。
  由于这种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以及秉持的政治立场不同,第一次世界大战也使勒姆布鲁克使同很多巴黎的朋友关系走向破裂。
  整体来看,勒姆布鲁克的雕塑除了浓郁的象征性外,造型也有着独特之处,他笔下的人物被刻意地拉长化处理,传统雕塑形象中那种夸大的饱满体块和结实的肌肉被抽离,形象变得单薄而洗练。这种结构形态应该是受到乔治?米内(George Minne)的影响:“比利时雕塑家George Minne最擅长的就是拉长人体的各个部分。”乔治?米内的风格被勒姆布鲁克进一步进行了发挥,人物形象更为纯粹和洗练,当然也更为夸张。他的这种消除立体造型的塑造方式对后来更为极端的贾科梅蒂应该产生了一定影响。
  虽然人物被刻意处理成长条形的结构,但形体间的比例关系依然非常科学和合理,“好的雕塑基于测量和各部分的和谐,”这是勒姆布鲁克的创作原则之一,虽然被一度视为最具破坏力的前卫艺术家,但由于对早年接受的传统的学院派教育选择性保留,他的所有作品都能找到与头的高度相匹配的整体的完美结合,就其他部位而言也是如此,因而其变形的躯体仍然给观者带来视觉上的和谐之美。
  1917年勒姆布鲁克来到瑞士治疗长期困扰自己的“间歇性忧郁症”。1918年德国的战败让他深受打击,加之不堪忍受多年的疾病折磨,勒姆布鲁克于1919年3月25日自杀身亡,年仅38岁。

相关论文

雕塑艺术雕塑艺术
德化窑明清时期观音瓷雕塑像浅析
庆城县博物馆馆藏唐代彩绘陶马俑造型
在职业教育中融入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
数字媒体时代下美术教育的研究
行为艺术中的审美意蕴探讨
传媒艺术类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
融艺术疗育的特殊教育专业美术技能课
浅析传统茶文化在音乐艺术中的传承与
茶画艺术在美术鉴赏课的传承探讨
浅谈高校美术教学与现代艺术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