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艺术论文 > 电视电影论文

微电影与地方文化传播

  互联网的诞生,带动文化飞速传播,微时代的今天,文化的传播更是以惊人速度走向世界各地。微电影相对于其他传播形式,更多了一份艺术情怀。目前,在全国各省市县均有微电影制作公司,虽然水平层次不尽对等,但对地方文化的传播则远远超出传统媒介的功效。基于政府、商家的大量介入,微电影分类不同于传统电影,其中政府宣传类与商家订制类占据大部分,这也是微电影的主要生存方式。从事微电影拍摄的文化公司,其一般都是从政府或者商家两方取得经济回馈,再拍摄一些自己喜欢类型的电影。本文所涉及的微电影不包括政府宣传与商家订制这两类作品。
  一、微电影对地方文化的叙述选择
  (一)普通小人物情感表达
  将日常化的社会生活进行小品式的提取和浓缩化的呈现,是微电影通用的一种叙述选择。立足于网络媒体传播形式的微电影,基于自身的特点与优势,努力挖掘小人物的情感,并将其不断扩大,使之表现为感性的个人审美和更加个性化的私人诉求,从而引起观众的心理认同和情感共鸣。由山西大同千映目文化公司制作的《出租车?迨隆罚?讲述的是一个穷出租车司机虎虎和一个酒吧女柳夏的爱情故事。虎虎父亲疯癫,母亲早逝,妹妹读书,自己32岁还没搞过对象,从小扛过锹,搬过砖,家里的一切都需要他来支撑。酒吧女柳夏,父亲去世,母亲瘫痪,早早步入社会,靠陪酒为生。两人都处于社会底层,经过几次接触,二人互生情愫。虽然仍是穷日子,但相互理解与信任,也自有乐趣。由山西朔州马邑人网络投资拍摄的《大伟的烦恼》,讲述一个大学生村官大伟因长期待在农村耽误婚姻大事,经过多次相亲未果,最终偶遇自己大学暗恋同学的爱情故事。打开全国各省市微电影网络,类似题材非常之多,没有太多的大悲大喜,有的更多的是小人物的亲情、爱情以及努力奋斗的励志情感表达。这种小人物的主题所反映的都是每一地方最普通民众的细腻情感、不懈坚持以及他们对生活的追求和感悟。
  (二)地方语言、风俗、人情呈现
  微电影的创作者选择拍摄的内容更多的是自己熟悉的风俗习惯与人文情怀,他们对所拍摄的生活有着深切感触,在借鉴传统电影叙事手法的基础上,借用微电影这种新型的视听表现手段,在叙事角度与视听手段实行创新,进而表达自己对这一方水土的诚挚情感。
  纵观全国各地微电影,除个别运用普通话之外,大部分都是运用方言。方言作为一种地方历史文化的显性呈现,承接着一方水土的文明脉搏,微电影的方言运用无疑是对地方文化最好的传播。由山西大同京?C文化公司拍摄的《杏花》是阳高方言,千映目拍摄的《出租车?迨隆吩蚴谴笸?方言,还有其他如《族谱》是天镇方言,《红宴事》《大伟的烦恼》是朔州方言等。虽然同属于晋北地区,但发音用词均有差异,这些影片用影像方式真实呈现了“十里不同音”的说法,也将这一地方方言做了很好的音像留存。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史博公先生在其著作中写道:“电影与民俗是一对可以互动互惠的范畴,将民俗元素运用于电影创作中,不仅能增添作品的艺术魅力与民族气质,同时也可以通过电影这种现代视听媒体,让民族、民俗文化遗产得到更加直观、生动、持久、广泛的传播与传承。”[1]史先生谈的是电影与民俗的普遍意义,而对于微电影来说,则已然是一种生存方式。因为自身的诸多因素无法与传统电影抗衡,如果无法呈现当地民俗,微电影的存在意义也就微乎其微了。全国各省市县的微电影都竞相呈现自己的地方特色,对于民俗的传承做了莫大的贡献,也为自己赢取了更多的生存机会。在网络上能找到的大同微电影里,如《出租车?迨隆贰堵槔笔ν健返扔捌?都能看到“红内裤”。穿“红内裤”,是大同地区非常传统的一种习俗,除了结婚要穿之外,逢九、本命年、过大年也是要穿的,且还有逢“前三九后三九”“明九暗九”的说法,所以,“红内裤”是当地人必备之物,每年在大同的内衣销售量上,“红内裤”必然遥居榜首。但是,“红内裤”同时又是一种与现代文明对立的一个标志,其寓意辟邪、吉祥之外,另一层意思是土气,而外露“红内裤”则是一件极?逯?事。在山西朔州怀仁县南小寨拍的《香火》,慧明在正月时节站在怀仁街头四处化缘,用长镜头显现慧明背后十米之高的用煤炭垒成的正在燃烧的旺火。旺火是晋北地区传统民俗,在过年时节或者婚娶之日,这里的民众都要垒旺火,尤其是大年晚上,在请神迎神时分点燃旺火,摆贡品,全家老少转旺火,以表达一家人团团圆圆,在新的一年里万事如意的期盼与愿望。旺火带给这里的人们喜庆、欢快的气氛,传达了这些以煤炭为生的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微电影对地方文化的叙事方式
  (一)碎片化的结构叙事
  微时代,是人们接受信息越来越碎片化的时代。“网络碎片化的一个后果是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在网络时代的技术性改变,特别是现代人的时间被无限切割,观众的收视习惯已经碎片化了。”[2]微电影在技术上、设备上都无法成就一部大型制作,也正因如此,造就了微电影的构思方式和叙事模式,即碎片化的结构叙事。法国著名文艺理论家让?贝西埃认为:“碎片化叙事是相对于传统叙事而言的,传统叙事一般倾向于线性地、完整地展示故事的全貌,注重故事的起承转合,戏剧结构要素交代得完整而充分,而微电影受篇幅以及其观赏环境所限,在叙事策略上呈现出典型的碎片的特点,即强调突出戏剧的高潮部分,而对其他部分做略微描述。”[3]这种叙事结构虽然不是所有微电影的叙事方式,但极具普遍性。
  山西传媒学院毕业生高峰导演的《连翘》中,来自山西的刘盛林为寻找离家出走的女儿刘藻,钱被骗光后在地铁过道弹吉他卖艺求生,女儿刘藻在北京寻梦,却过着居无定所每天晚上张贴小广告的窘迫日子,来自东北大连的药师傅在北京做早点多年却时刻想着回到大连老家,而同样来自大连的小伙子任强有一个摄影师的梦想。女儿与父亲虽有关联,却并没有在京城碰面。四个人各自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梦想,影片没有强烈的戏剧化叙事,没有激烈的情感波澜,没有跌宕的起承转合。四个人的故事没有交集,唯一能交集的是他们都拥有梦想以及在寻梦过程中的无奈与孤独。影片借用连翘,这种在山西土地上遍地生长的适应性非常强的灌木植物,寓意山西人坚强向上的品质。山西朔州拍摄的《红事宴》,影片讲述石韦在好兄弟苏木和马宝的帮助下,通过假结婚筹钱为父治病的故事。红事宴本是为石韦筹办,影片结局真正结婚的却是苏木。影片运用开放式的结尾,石韦、苏木以及马宝的婚姻未来到底走向何方,都没有明确交代。影片通过好兄弟之间的情谊,传达出这一方水土人与人之间的真性情,这里的人重朋友、讲义气,就犹如他们的先辈尉迟恭一样,淳朴忠厚,知恩图报。   (二)标志性的时空表达
  一种文化的表达须借助一定的空间实体和一定的时间维度,尤其是一些极具标志性的意象性元素,如自然景观、特殊建筑物等组成的物质意象以及业已形成的民间传说、饮食习惯或者戏曲艺术等组成的非物质意象。这些意象是这一地方独有的标志性符号,微电影将这种意象不断强化、夸大,并将其地构建为影像时空。由千映目文化公司拍摄的《酸辣师徒》,取材于大同煤矿下井工人的真实生活,影片实景拍摄矿工地下地上生活空间,地下空间是由一个个工人头顶灯照亮的煤炭世界,管道、锚杆、支架、割煤机是基本构成部件,地上空间由食堂、澡堂、宿舍构成,这是下井工人一代又一代日复一日的生活构成。对于煤炭大省山西来说,这样的生活空间无疑是山西人极具标志性的一种生存空间。
  山西是戏曲之乡,故而无论省里还是县里拍摄的微电影,无一例外都能够听到地方戏的声音,晋剧、蒲剧、道清、耍孩儿、秧歌、北路梆子等这些戏曲在这些微电影的片头、结尾、片中的街道和院子等各个角落显现,戏曲对于生存在这一片土地的人们犹如空气一样自然存在。传统文化的良好保存以及自身地方特质的延续和传承为微电影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场域和多彩的视角。在微电影的镜头下,处处可见的标志性建筑物、独有的人文景观、普通人家的嬉笑怒骂、细小琐碎的生活、男女老少各式各样的行为习惯,都是微电影表达的最地道、最本质的地方生活。镜头触碰到人们集体无意识的文化氛围中,一方水土,一方人,对于祖祖辈辈生命延续的地方,已然不只是生活归宿,而是成为一种习惯,一种思维方式。大同京?C文化公司拍摄的《杏花》取地产杏的大同阳高,明代长城是这片土地的历史存在,窑洞院内院外的杏树抽芽、开花、结果,是这里人们的生存方式,每年在一座座烽火台脚下展现的绿色杏叶、粉色杏花、黄色杏果是这里一代代人不可磨灭的记忆。在微电影中,地方文化越来越多地以具体的、物化的样式展现。微电影借助地方特色文化意象,表现出地方成长的烦恼与快乐、文化存在的困惑与执著,也让我们倾听到一片土地与一方人的传奇故事,凝结出地方文化的气质与精神特征,进而积淀成为人们对这些地方空间实体和时代认知共同的文化记忆。
  地方文化不仅仅是历史的记忆,而是在持续不断地发展变化,在急迫追求现代化的过程中,无论是乡村还是城市,曾经的生活方式和文化选择在发展中总是要更替或改变。现代化的发展,在为人们提供舒适便利物质享受的同时,也带给现代人无限膨胀的欲望和无助的精神恐慌,每一个人都竭尽全力跟随时代步伐,却似乎距离自己理想的生活愈来愈远,微电影聚焦这种时代发展造成的文化困惑,关注那些被飞速旋转的历史车轮分割的人群,真实记录了变革时代中精神追求与物质欲望在人们生存空间的游离。千映目文化公司拍摄的《出租车?迨隆氛瓜执笸?市旧城改造,出租车司机所住的80年代的老小区,坑坑洼洼的街道垃圾漫天飞舞,各种狗皮膏药式的广告充斥着整个街道,小区没有任何安全设施,导致出租车的轮胎经常被盗。破旧手机、合租廉价房、低端出租车是出租车司机虎虎每天的生活基本构成。与之相对应的是酒吧女柳夏所住新城建设的高档住宅,干净整洁的街道,安全设施的摄像头,窗明几净的套房,只是这一切的构成是需要柳夏每天每夜的陪酒才行,个中所付出的辛酸滋味只有自己明了。《天上?人间》涉及大同旧城改造拆迁补款问题,主人公老刘曾经大公无私将自己应分的房屋让给单位年轻人,但自己面临旧房拆迁因无房本而得不到补偿的尴尬境遇,作品通过曾经是国企单位的党委书记靠给他人摇签算命谋生,曾经是专业的技术员工做了老婆花圈寿衣店的送货工,折射出国企变革后职员们的生存状态。在影片中,老刘用电动车驮着一件里面放有丫头以及高级轿车等各种现代化设备的三层别墅纸扎,穿梭在拆迁废墟中四处寻求拆迁补偿款的门路,暗示出人生存在的荒诞与虚无。影片《香火》所选之地南小寨是个世代靠杀羊为生的村庄,出家人慧明努力想要为村里塑一尊佛像为村民赎罪,却因不会暗箱运作,处处遭遇尴尬,而懂得运作的同门师兄却是如鱼得水,到处做住持,建庙宇。慧明在遭遇非法化缘集资被抓、街头算卦被小混混抢钱等遭遇之后终于“开窍”,借着五台山开光之名用12元小佛像换来3000元人民币,终于塑成一尊金佛,然而又面临拆房危机。影片通过慧明和尚的一系列遭遇折射出现代人信仰的匮乏与现代社会变迁中人世间种种的荒唐与怪诞。
  在快速发展的网络时代,互联网在未来的时间里势必影响整个电影产业结构以及投资模式,微电影也正可借此机遇大势发展,在日渐凸显自身文化意义与媒介意义的同时,也为地方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地方文化凭借其独特的方言、风俗以及人情世故则给予微电影更多的文化意味和美学内涵。不过,微电影处于刚刚起步阶段,无论从内容品质还是艺术形式,都需要进一步的探索与拓展,地方文化历史久远,在继承与摒除方面也需更多的研究与探讨。故而,在微时代的今天,微电影之于地方文化的传播,需要更多的努力与坚持,也需要谨慎的思量与考究。

相关论文

文化传播传播地方文化电影
浅谈新媒体环境下传统文化传播力提升
新闻传播政策与法规“课程思政”案例
试论战略重组企业文化融合创新与实践
浅析跨文化视域下中国音乐的国际传播
汉语言文学对传统茶文化的作用研究
浅谈茶文化的旅游管理教学改革模式
试论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的协同管理策
辅导员视角下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学生就
浅析“四色文化”背景下江西省旅游商
河南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