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从“全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大学生基本功比赛”看全新生态下的中国音乐教师培养

  一、音乐教师培养
  (一)比赛的发展
  1998年谢耿教授受广州珠江钢琴集团公司委托举办了第一届全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大学生基本功比赛。该项赛事凭着对普通高等院校音乐教育改革的促进目的应运而生,以不断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和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促进教育公平,突出师范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求为比赛宗旨,全面展示当代高校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精神风貌,努力打造一个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方面最具权威和实力的交流、观摩、学习平台。现今,此项赛事已经发展成为我国教育部重点赛事。下面是近年全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大学生基本功比赛赛事情况表:
  由上表可知,自1999年起,全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大学生基本功比赛已成功举办了七届,这项赛事的成功得益于国家教育部的支持和有关高校音乐教育专业领导、老师和学生的积极配合。如今它已经成为我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大学生比赛中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品牌,在全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二)比赛的特点
  1.赛事涉及的知识面广。该赛事围绕音乐教育专业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共设置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学科。一是音乐专业理论,包括专业基础和教育基础两个知识;二是音乐专业技能,包括最基本的钢琴演奏、歌唱与钢琴伴奏、自弹自唱、合唱指挥和中外乐器演奏五个方面的知识。
  2.赛事的与时俱进。在第六届全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大学生基本功大赛的参赛对象中,只允许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生参加。而从第七届开始,赛事改革了选手产生的办法。相比以往几届由相关高校自主推送优秀选手不同,本次比赛参赛选手先进行随机抽签然后再择优录取,这不仅使参赛选手的实力明显提高,还使其范围扩大了。另外,从第七届开始,合唱指挥比赛由原来的笔试变为实际操作,钢琴弹奏增加了随机抽签的五线谱视奏环节,曲目范围为中小学音乐教材歌曲伴奏,以全面切实地考察学生的基本功。
  不仅比赛的选手选择进行了改革,在整个比赛活动内容上也紧密地围绕高师课程改革,赛事的评价也逐步有意降低或者淡化一些专业技能,而更强调学生的教学技能。
  3.无论是钢琴演奏、声乐演唱、即兴弹唱、器乐演奏,中国作品明显增多。
  4.参赛学校逐年增加。到2012年杭州比赛中,全国有54所高校的162名学生参赛,此次比赛是历届规模最大、参赛单位最多的一次。
  二、从比赛看全新生态下的中国音乐教师培养
  比赛既是展示的舞台,更是学习提升的平台。全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大学生们在同一个舞台上交流、学习、观摩、竞技,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客观上对我国音乐教师的培养起到了一个反思、引领和推动的作用。中国十八届三中全会中高考制度的改革,会带给基础教育巨大变化。2015年会进行中小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艺术素质测评。艺术素质测评结果会直接记入学生的成长档案,成为学生中考和高考录取的参考依据,一并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以及教育现代化和教育质量评估体系。
  那么,作为艺术教育中重要组成部分的音乐教育,我们应该培养什么样的师资来适应这个新的生态形势?
  (一)音乐教师需要有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意
  全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大学生基本功比赛中所涉及的基础理论知识板块(含专业基础理论综合和教育基础理论综合)就是对专业知识的考察。从比赛结果来看,大部分选手专业知识的掌握不容乐观。其中两个方面的问题较为突出,一是专业知识掌握得不牢固,面不够丰富;二是文化修养亟待提高。2012年比赛评委会主任、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全国普通高校音乐学(师范类)本科专业课程改革专家组副组长、理论知识测试组组长王国安老师指出“这是师范,而非专业音乐,文化修养亟待加强”。
  比赛所涉及的歌曲演唱、钢琴演奏,合唱指挥、乐器演奏等项目是一名音乐教师应该掌握的专业技能,它关系到教师是否能用正确的方式把音乐的美传递给学生。纵观比赛,三个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一是选手演绎的音乐作品对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理解、把握不到位。在情感的表达,音色的处理上也没有很好地雕琢,以至于演奏或演唱缺乏感染力。二是有些选手基本功不扎实,一味地挑战高、尖、深的曲目,效果极不理想。还有些选手会唱,但演奏太差;或者有些选手会弹却不会唱,还有些选手除了嗓音条件稍好点以外,理论知识、演奏、指挥均不擅长。因此,中小学音乐师资应该立足于“一专多长”适用性人才的培养,就如第七届基本功大赛福建师范大学领队黄明珠老师说的,“我们培养的是站在教室的教师,而不是跻身于舞台的演员。” 三是高校音乐教育内容与中小学教学内容脱节。从比赛选手的状态可以看出,有很大一部分高校在设置课程内容时,依然是参照专业音乐学院的标准,并没有紧扣中小学音乐教学内容。以至于部分选手面对钢琴抽签项目和为中小学音乐课本中的歌曲即兴伴奏时,无从下手。
  音乐教学的过程应该体现的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和谐场景。音乐教师加强基本技能的目的应该是更完美的将音乐中的美传递给学生,力求体现“情育”而非“琴授”。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
  这就要求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要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与渠道来引领学生感受音乐的美,潜移默化地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要求学生不仅有音乐情感上的共鸣,还应客观分析音乐艺术的审美表现特征。在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正确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使其真正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二)音乐教师的音乐文化视野要有多元化
  世界多民族音乐文化教育的多样性称为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其宗旨是倡导各种族平等与各音乐文化并存。世界音乐文化的多元,已经随着世界经济和文化全球化的发展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1994年的国际音乐教育学会所商定的《ISME世界文化的音乐政策》,不仅将世界音乐文化做了理论上的界定,还针对如何在世界范围内实施这种多元音乐文化教育进行了建议和指导,明确了世界音乐文化在教育中的地位、价值、功能、目标、实践等策略,如何正面直观认识世界音乐文化的差异性,即怎样进行多元音乐文化的教育,已逐步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
  就中国而言,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中国是多民族的国家,民族的差异,就造就了音乐本身的多元性。另一方面,中国具有悠久的民族历史文化,音乐文化又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因此,在尊重我国民族文化的同时也要分享其他种族的文化。
  我们在强调弘扬民族音乐的同时,还应以开阔的视野,学习、理解和尊重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以利于我们共享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当然要想培养的音乐教师具有多元文化的视野,音乐教育机构、课程设置、教材亟待改革,同时教师、学生对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都要有积极的态度和多元平等的观念。要理解并尊重民族音乐间的差异,对音乐的价值判断,以该音乐所属文化的标准为基础,努力做到不对不同音乐进行质量的比较。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本科课程设置一方面应以提高学生的音乐专业能力和素养为目标,而非为突出师范性而简化音乐技能和专业学术方面的课程,避免音乐教育在教学中音乐性目标的缺失。另一方面,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更为重要。新形势下,我国的中小学校越来越重视课外音乐活动。很多学校都有自己的管弦乐队、民乐队或军乐队,大多学校还要搞艺术节、音乐节等等,这些音乐活动需要音乐教师有很强的组织能力和指挥技巧。更为重要的是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数字技术对音乐的介入使音乐的表现形式、体验形式、学习形式出现了全新的改变,学生可以很快地从网上而非教师手中获取他们想要的大量音乐。在当今几乎是全新的生态环境中,要培养出与中小学音乐教学需求相符合的综合实用性、应用型人才,高校音乐教育任重而道远。

相关论文

音乐教育音乐基本功中国生态比赛
浅谈新中国企业成本管理的发展与演变
浅析传统茶文化在音乐艺术中的传承与
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儒家体育思想特
音乐综艺类节目对音乐文化产业的推动
浅析生态文明视野下的中华优秀传统文
东北振兴的中国经济学视角及其产业选
关于音乐教育中的审美哲学探讨
浅析跨文化视域下中国音乐的国际传播
乡村生态治理共同体建设的农民主体性
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的提升途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