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音乐学专业合唱教学中的音准问题探析

  《合唱与指挥》是音乐学专业课程设置中的综合技能训练课程,合唱教学是这门课程的主要内容之一,它体现的是立体化的音乐思维和多声部的音乐织体。通过合唱教学不仅可以训练学生的合唱技能和多声部的音乐思维,提升学生在合唱音乐中的协调合作能力,还能全面锻炼学生的音乐感知力和音乐表现力。音准是指演唱或演奏中乐音的准确度,隶属于音乐美学范围,它是为音乐表演而服务的,也是音乐表现力的基础,它对合唱这个多声部音乐来说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元素。同时,合唱的音准又是一个错综复杂的问题,主要原由有:一是合唱音准都是由人声决定,是由人体发声器官控制完成,可以达到精准;二是旋律上、下行的不同倾向性,和声功能的倾向性,合唱色调的变化、调式的转换、不同律制的应用等,又使得综合音准表现是一个变化的动态过程。在合唱艺术中,横向的旋律线条和纵向的和声织体两者有机结合的统一体,只有让旋律与和声的音准都正确了,才能让合唱唱出和谐动听的音响。如果一个合唱队音准存在问题,再好的音色和情感表达都不足以弥补。因此,音准是合唱教学的基础,只有正确地把握好音准,才能正确的表达作品内容,才能准确演绎音乐形象。当然,影响合唱音准的因素较多,需要在合唱教学和训练中逐步解决音准问题不仅需要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音乐听觉能力,还需要对人体发声器官和演唱技巧了解,并结合艺术实践的实际体会和经验在演唱中把握音准。本文将结合相关几方面的问题做一些探讨。
  一、关于音准和音律的关系
  音准和音律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在音乐中如果音律不同,使得音准参考标准也不同。下面我们从常见的“三大律制”来做简要分析:首先从五度相生律看,因为它的规则存在音差的原因,最终导致无法回到起音的八度音原点。因此,五度相生律在音高上对转调手法的运用是不利的;其次,从纯律看,纯律又称“自然律”,因为五度相生律中用构成的倍音列的二倍音即八度,三倍音即纯五度和五倍音即大三度而构成的律制,这种律制也是存在无法回到“出发律”的现象,因此还是不能适应转调要求;再次,从十二平均律看,它是将一个纯八度分成频率比一样的十二个半音律制,半音和全音都存在特有的均匀新,又称“十二等比律制”,这就使得律制作何种变化它都能回到“出发律”,从而为合唱的转调提供了可靠的基础,这样,无论什么合唱运用什么乐器运用伴奏都不会为转调而犯愁。因此,尽管“十二平均律”是一种人为的律制,具有自身的缺点,但对于音乐学专业学生的而言,由于受学生专业基础、教学时间等条件限制,运用钢琴伴奏和“十二平均律”的采用在合唱教学中对学生的音高概念和音准把握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是一种被广泛采用和行之有效的办法。
  当然,在合唱教学的实践中,“音准”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为了获得好的“音准”,我们往往是对“三大律制”加以综合运用,即在十二平均律作为基本参考标准的前提下,适当采用其他律制作为补充,针对不同的曲目“因曲而异”地对音准和律制作一些灵活的把握。譬如,在处理以旋律为主的主调性大小调式合唱外,我们可以采用十二平均律来处理音准,在处理中国作品的民族五声调式主调作品时,可采用五度相生律;在纵向的和声处理方面可选用十二平均律;在处理中国作品五声民族调式的无伴奏合唱时可采用五度相生律和纯律相结合的办法等。
  二、合唱教学中音准问题的主要解决途径
  (一)加强视唱练耳学习
  视唱练耳课程是音乐学的骨干课程之一,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对音高、音程、和弦、节奏、旋律等基本要素的音乐感受力和听辨力,还可帮助学生增加音乐语汇,增强他们对调式调性的把握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将为合唱教学中的音准问题解决起到基础性作用。然而,由于音乐学专业学生相当部分入大学前没能经过严格的视唱练耳训练,入校后合唱教学一般采用的是声乐、器乐、舞蹈等不同主修的学生混合班上课,很多学生还没有建立稳定的音准概念,加之有的省在音乐高考中甚至不把视唱练耳科目列入考试内容,这就造成学生这方面的基础参差不齐的状况。音准需要良好的视唱练耳能力,合唱中的多声音乐听觉能力的具备既不是依靠一挥而就可得到,也不是依靠与生俱来可得到,而是靠经过系统而严格的专业训练。在合唱教学中听觉尤为重要,听觉对音乐的作用犹如视觉对美术的作用,合唱教学的过程无时不刻的要依靠敏锐的听觉。合唱学习需要有一副“好耳朵”,必须首先能及时准确判断什么样的音是正确的,什么样的音是错误的?音的偏高或偏低等特征。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就必须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音高概念,了解律制的有关知识,接受扎实的音准训练,大力加强学生的多声部视唱练耳能力训练,以达到合唱中和声、复调等多声部的音准要求,做到互相倾听、互相调整才能使学生具备对乐音的辨别力,进而让合唱获得正确音准。如果没有基本的视唱练耳素质,合唱活动就意味着失去了参照物和方向盘,也就无法辨别和调整自己的发声和音色,更不能调节出一个良好的音准,对于这种实际情况应该大力加强视唱练耳的训练。
  (二)重视歌唱技术的提高
  合唱音准问题解决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合唱队员的歌唱技术。因为合唱中音高的形成和音准的产生都要依靠人体的发声器官即声带的调节,而声带的调节效果也就要依靠合唱队员的歌唱技术。对于音乐学专业学生而言,声乐课程是大一、大二年级的必修课,在两年的学习中,可以对歌唱的呼吸、共鸣、发声等有基本的把握,但我们知道由于音乐学专业近年急剧扩招,各省对音乐高考的标准不尽相同,有的省没有把声乐副专业作为必考项目,在音乐学专业学生中很多以钢琴、器乐、舞蹈为主项的学生就没有声乐基础,这样千差万别的生源知识结构对于采取混合班编制的高校合唱教学而言难度是可以想象的。“一锅煮”的教学模式肯定是不符合音乐学专业教学实际的。在教学实践中,因歌唱技术欠缺造成“跑音”、“跑调”、“跑喉头”、“白声”、“压喉”现象而影响音准的情况屡见不鲜。例如,如果学生的歌唱发声缺乏集中声音的能力,就容易导致音准偏低;如果声音过于集中会产生“尖亮”和缺乏泛音就容易导致音偏高。还有,合唱艺术表现经常需要的“换声”技术、“真假声混合”技术、“大跳”技术、呼吸技术、高音技术等,这一系列的问题都需要严格的声乐技术训练。因此,即便演唱者的其它素养再好,如果没有必要的歌唱技术,对于合唱作品尤其是音域宽广的专业合唱作品只能是因力不从心而望洋兴叹。   (三)突出合唱中多声部之间的协调训练
  由于合唱艺术不追求演唱的任意发挥和个人炫技,而是强调人与人、声部与声部的协调配合,这样,突出合唱中多声部之间的协调训练对于合唱音准动态把握显得十分重要了。在合唱教学中的效果往往受制于多声部演唱能力,如果学生对合唱作品没有熟悉和掌握,对作品的旋律与和声仅是一知半解,对各个声部的不同要求全然不知,这就容易出现一个声部被另一个声部带跑的现象。在刚刚开始接触新的合唱作品时,学生常常只顾自己声部的音符,而不顾其它声部的内容和特征,也不了解自己声部在整个合唱作品中的所处的位置和角色。更有甚者是在演唱时盲目比音量、拼力气,其结果不仅使合唱失去了基本的声部平衡和协调而影响了学生的音响概念,更无法表现多声部音乐的旋律与和声,从而忽略了自己的声部的角色何时是主旋律?何时是副旋律?何时是节奏状态?何时是和声状态?哪个声部的音准是参考依据等基本问题。其实,我们在合唱教学实践中应该明确旋律声部是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的,其他和声地位的声部在音准上要以旋律声部的音准为参考标准,并最大限度地调整自己去适应旋律声部音准,以对其当好补充角色。教师应该让学生一开始就要具备多声部音乐的听觉习惯和能力,对自己的声音、周围的声音、对各声部的声音之间的关系加以明确,对声部的关系变化、进出、强弱都能按要求控制自如。具体做法譬如,当一个声部练习音准时,可要求没有训练音准的声部聆听,同时在心理默唱自己的声部,这样在其它声部“干扰”的情况下来唱好自己的声部,声部的协调能力自然得到了锻炼。当然,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旋律声部是从和声声部衍生而来的和弦音,这又要使旋律声部音准去适应和声声部的音准。可见,合唱艺术是以各声部既独立又协调统一的艺术,学生要具有立体的听觉思维和辨别能力,教师应该培养学生懂得在恰当的位置突出或抑制自己的声音,因此只有加强合唱教学中的多声部协调训练,才能让学生学会从容正确协调合唱演唱的多声部。
  总之,合唱教学是一个系统学科,合唱的音准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是这个系统中的一个基础而重要的环节,毋庸讳言,没有正确的音准就不会有正确的合唱教学,只有先把音准问题解决了,群体性的合唱才可能达到合唱艺术的统一、均衡、协调的要求,进而其它问题也才可能具有解决的基础。

相关论文

音准音乐学合唱教学问题专业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教育戏剧”的实
试论互联网平台异化导致的伦理问题及
写生课程融入学前教育美术教学的应用
电商直播课程教学融入思政教育构想
企业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课程思政融入“保险学”教学的路径及
浅谈茶文化的旅游管理教学改革模式
辅导员视角下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学生就
高校商务英语教学中的思政融入构想
社会化电商拼多多盈利模式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