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医药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护理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4年12月间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的62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1例。对62例病患均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31例病患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早期康复护理,7周后运用Fugl-Meyer(FMA)评分、巴氏(Barthel)指数(BI)与总有效率评定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病患的FMA及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周后,两组患者的FMA及BI评分均有一定程度提高,总有效率实验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具有良好的疗效,有效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有临床推广价值。
  脑卒中也称中风病,是一种多发于中老年人群的疾病。据卫生部统计[1],每年新发脑卒中病患数量约150万,相当比例的发病患者生活难以自理,甚至造成身体残疾。缺血性脑卒中为患者及其家庭带来巨大压力,因此,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尽量缓解病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广大患者的共同诉求。本研究对收治的实验组31例病患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5月至2014年12月间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的62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各31例。所有患者均满足由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所通过的诊断标准,均认知清晰且病情稳定。已排除以下情况患者:脑两侧均发生病变;有严重脏器疾病;近期已进行过康复训练;有新出血及梗死;不能接受早期康复护理。62例患者中男35例,女27例。对照组31例患者,男16例,女15例,年龄49-78岁,平均(64.2±7.3)岁;实验组31例患者,男19例,女12例,年龄53-83岁,平均(66.3±6.9)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因素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护理及健康指导,实验组31例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需注意相应措施应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且认知清晰48小时后进行。7周后,对病患相关指标进行评定,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1.2.1心理护理
  大多数的脑卒中患者易因突然发病都伴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2],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表现,护理人员应针对性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一定的心理疏导,可采用鼓励、疏导、暗示等方式使病患及家属积极配合其他训练。
  1.2.2日常自理能力训练
  日常自理能力训练主要是为了恢复患者日常生活活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护理人员指导,家属参与患者日常自理能力训练,鼓励患者使用患肢进行刷牙、洗脸、穿脱衣、梳洗、进食等日常活动,每日两到三次,每次三十分钟。具体训练计划应参考病人实际情况调整。
  1.2.3肢体功能康复训练
  肢体功能训练参考Brunnstrom及Bobath法:①正确姿势摆放:对患肢进行正确摆放,可以有效避免水肿、挛缩、萎缩及患肢关节畸形等情况。建议患者使用两侧卧位及平卧位交替的方式。摆放正确姿势时,可将枕头置于患者腋下,令患者全身关节处于正确位置,患者肩关节外展,掌心朝上,下肢略屈曲。②被动锻炼关节活动训练:根据患者发病后实际情况,为防止患肢关节僵硬,预防患肢肌肉萎缩或痉挛,对其患肢各关节进行被动活动,如屈曲伸展等,活动每日两到三次,每次半小时。当患者可以主动进行关节活动时,即可进行自主运动。③坐位训练:对患者进行坐位训练,应按照患者具体情况,逐渐增加训练时间。训练选用硬质座椅,患者双足平置,每天两到三次,每次十分钟。④行走训练:先训练患者独自站立,由专业护理者从旁保护,再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逐渐练习行走,每天两到三次,每次十分钟。⑤翻身训练:患者利用健肢侧带动患肢侧翻身训练,每天二到三次,每次十分钟。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均于刚入院和7周后,使用BI指数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使用FMA评分法测定神经运动功能。有效率采用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FDS)标准评定。NFDS评定标准如下:①无效:患者NFDS降低小于18%;②进步:患者NFDS降低18%至45%;③显著进步:患者NFDS降低46%至90%。总有效包括显著进步与进步。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t检验和X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FMA评分变化情况(表1)
  采用t检验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FMA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护理前,两组患者FMA评分分别为32.4±17.2和32.1±1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FMA评分分别为45.4±21.1和66.8±21.7,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FMA评分变化情况(x ±s)
  2.2两组患者护理前后BI评分变化情况(表2)
  采用t检验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BI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护理前,两组患者BI评分分别为29.3±16.4和29.2±16.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护理BI评分分别为46.4±26.1和66.3±25.9;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两组患者护理前后BI评分变化情况(x ±s)
  2.3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对比(表3)
  采用X2检验对两组患者总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对比(n,%)
  3 讨论
  脑卒中临床常见发生,病发后多会致残,给大部分患者留有一定程度的后遗症。进行有效的治疗尽量缓解病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使其回归社会是广大患者的共同诉求。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由于脑部缺血,造成一定程度的不可逆的中枢神经元损伤,其肢体功能恢复单纯依靠神经内科药物治疗难以获得理想疗效,因此本研究在临床治疗中引入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利用锻炼、按摩等方式刺激患者神经元,可促进康复,有效改善患者情况并预防并发症[3]。
  本研究早期康复护理措施包括心理康复与机体康复两部分。在保证患者与家属心理状态良好,积极配合锻炼的基础上,可使机体部分锻炼获得最佳疗效。本研究中实验组的FMA、BI评分以及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制定适合患者的个性化训练计划,能够帮助患者及其家属正确的认识疾病,改善不良的心理状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更好的促进患者肢体功能康复,有效降低脑卒中对患者神经功能的致残程度,明显提高其生活质量,使患者尽快回归社会,值得临床推广。

相关论文

卒中肢体康复早期护理
环磷酰胺治疗狼疮性肾炎的护理观察
肩袖损伤行肩关节镜手术后的早期康复
情景模拟教学在我国护理教育中的应用
循证护理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部感染
综合护理干预在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
腹腔妊娠的护理现状与体会
论普外科护理中引流护理重要性
急诊重病监护室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
浅论护士分层管理结合目标管理模式在
试论医技、药学及护理开设门诊实践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