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艺术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论中小城市建设中的公共艺术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4年江西省社会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项目(14YSQ03)阶段成果。
  随着中国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公共艺术在大城市的建设所发挥的作用已日益清晰,而中小城市公共艺术建设却有待加强和改善。目前,中小城市公共艺术建设该如何与城市的历史文化、市民生活以及时代精神相结合,在物质属性和文化向度上如何兼具文化性和艺术性已成为城市管理者、建设者以及艺术创作者们所要面对和研究的课题。
  一、现代城市公共艺术的重要性
  现代城市公共艺术是指,存在于开放的公共空间中,反映该城市特定的社会历史文化和精神价值观念,供市民共享的艺术综合体。公共艺术主要包括城市雕塑、壁画壁饰、景观、园林绿化、建筑装饰、广告以及在公共场所具有实用性的公共艺术设施。现代城市公共艺术不再仅仅是用来装点城市环境,其建设的目的还要使城市成为人们乐居的理想场所,让人们能够在生存环境中体味到作为市民所应有的职责、荣耀和尊严,感受到作为市民所应有的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义务和能力。
  二、中小城市公共艺术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
  城市化建设使许多新兴中小城市崛起,为公共艺术的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会。然而,公共艺术突飞猛进的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也越来越凸显出来,如在城市文化建设中,观念意识的偏差或对城市文化的误读使公共艺术在建设中出现了有悖于艺术公共精神的现象,而设计的匮乏、粗劣的制作也使公共艺术日益成为视觉污染。这些问题导致中小城市公共艺术作品质量不高,究其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管理者思想观念上的误区
  城市化的发展,使得中小城市为了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开始加大对公共艺术的设计与建设。然而,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管理者的决策,可以说管理者的决策对城市形象的塑造具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如果管理者在思想意识上存在误区,则会影响公共艺术作品设计的成败。
  每座城市都有自己本身的特殊定位,塑造一座城市的形象不是去模仿,而是应该从城市本身条件出发来定位城市的形象,公共艺术才能鲜明的表现城市主题。因此,一座城市的管理者必须要实事求是,走出思想意识上的误区,针对城市自身现有条件来明确城市的发展和定位城市的形象,从而塑造出具有个性特色的城市形象,设计出与城市主题一致的公共艺术作品,彰显城市的魅力。
  (二)公共艺术与城市发展规划之间缺少联系
  中小城市公共艺术建设与城市整体规划之间的不协调影响了公共艺术作品的表现力,使得作品质量不高。建设中的中小城市虽然都规划了城市的整体发展,但在城市整体形象的发展上似乎缺少长远规划目标。由于缺乏统一规划以及政策的连续性和长久有效性,盲目的拆建使一些建设发展中的城市成为了改造工地,而局部零星实现的公共艺术项目与城市形象总体规划目标是否相一致,好像一些城市并没有相应地约束和规定。这就导致有相当数量的公共艺术作品只是随意地放置在公共环境中,与城市整体环境不协调,不能引起公众与广大市民的关注与认同。城市公共艺术与城市的文化氛围、人文景观、风俗习惯、自然环境等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在城市的整体规划和建设中,应当把城市公共艺术建设融入进去,才能从整体上提升城市的面貌。
  (三)公共艺术精神内涵和地域文化特色的缺失
  现代中小城市公共艺术在地域文化和人文精神内涵上的缺失也是导致公共艺术质量不高的重要因素。现代公共艺术是思想的艺术,它既要反映社会文化,还要表现如何在当代文化的意义上与社会公众进行沟通。所以,现代公共艺术必须具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特征以及显著的精神内涵。而目前,中小城市建设的过快发展,导致公共艺术作品缺乏深度,流于形式,设计制作粗糙。
  首先,在艺术含量上公共艺术作品表现为形式雷同、题材单一、艺术性缺失。艺术表现力的弱化使得公共艺术作品缺乏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而缺乏艺术精神的城市公共艺术也无法成为城市形象标志。其次,公共艺术作品文化含量上表现为注重形式,文化内涵缺乏深度,公众参与意识淡漠。没有文化支撑的作品表现的更多是空虚符号,它们既没有体现城市历史文化特色,也没有展现城市市民精神面貌,如有的公共艺术作品只是刻意展现历史人物形象,对于人物形象所体现的精神实质和文化精髓则没有进行更深刻地挖掘和表现,这样的公共艺术作品脱离了公众的现实生活,与公众达不到更深层次的沟通,也无法与公众互动。再次,公共艺术作品表现形式单调,主要是一些雕塑、壁画,而且在制作上也比较粗劣。
  三、提高中小城市公共艺术质量的建议
  (一)公共艺术应与城市建设整体形象协调统一
  首先,公共艺术要与城市建设规划一致。城市的存在是与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有关联性的,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中小城市在进行城市整体规划中必须将公共艺术纳入城市的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并以此来建立起一座让城市规划师、建筑师以及艺术家能够更好合作的桥梁,实现艺术创作与城市设计的体系化。其次,公共艺术要与城市整体环境相协调。公共艺术要依附于特定的环境空间或场所, 而特定的环境、场所能反映一定的文化背景,反映着人们的习俗和文化特征。城市公共艺术身处城市空间环境之中,城市空间环境是与这些公共艺术作品紧密结合的重要对象。每个城市在产生和发展中都会形成自身的特色,如人文景观、风俗习惯、文化氛围、自然环境等。而城市公共艺术与城市的地域特色紧密联系,还需要城市公共艺术的建设与创作要与城市的实际空间环境相配合。中小城市公共艺术的建设与创作要从城市自身出发,真正了解处于这一特定城市空间及场所中人群的文化、阶层、年龄结构以及教育背景等因素, 如此,公共艺术才能反映出这一特定城市的特征、人们的精神追求或生活状态,从而塑造出个性化的城市面貌,提升城市整体形象。   (二)研究、开发和保护城市优秀文化资源,丰富公共艺术作品的表现力
  形式与内容是艺术作品中的构成部分,如果形式被看作皮囊,内容则是骨架,没有皮囊骨架无法升华,而没有骨架则无法撑住皮囊,两者相互依存,优秀的艺术作品要充分体现出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一件好的公共艺术作品也应该做到形式表现与精神传达的统一。对于公共艺术作品来说,形式表现体现为作品所运用的语言形式,如造型方式,而精神传达体现的是与公众之间的一个不可见的沟通过程。被放置在公共空间的艺术作品是要向公众传达某种信息、观念,或是要向公众展示某些东西,如果仅从形式上来表现,作品会显得空虚,缺乏深度,无法与公众达到深层次沟通,因此,还要从内容上来丰富公共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当形式与内容达到统一时,艺术作品才能有血有肉,才能从情感上与公众产生共鸣,而城市公共艺术作品的内容则体现为城市文化。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发展的最终动力。美国著名城市学家伊里尔?沙里宁曾说:“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的居民在文化上追求的是什么。”城市公共艺术应与城市的文化精神相一致,汲取了地域特性中具有典型意义的城市文化精神而创作的公共艺术,有助于唤起市民的共识与情感共鸣,增加归属感和认同感以及增强城市形象的文化个性。所以,在研究、开发和保护城市优秀文化资源中,一要成立专门的开发、研究小组,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工作;二要从这些文化资源中提取其精髓,使之与现代精神接轨。三要将这些文化精髓与现代艺术结合起来,通过多样化的公共艺术形式将其表现出来,让公众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也感受到城市建设的新气象。
  (三)积极推广城市公共艺术,让公共艺术融入大众生活
  当前,城市发展的核心目标是让人们享有艺术化的乐居空间,这就意味着城市公共艺术必将成为城市空间的精神载体,具有引导认识审美的精神功能、美育功能和符号作用,因而要积极推广并使其融入大众生活。
  人们为了充实自我,往往需要获得更多、更丰富的信息,而在视觉美感的需求方面也同样是如此。城市公共艺术是要面向大众的,社会公众对视觉美感上的追求同样适用于城市公共空间艺术。对于正在建设中的中小城市,在对公共艺术的推广中要做到:一要建立健全公共艺术管理制度,确保公众能够真正参与管理城市公共艺术建设事务,使公共艺术项目在具体实施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二要成立城市公共艺术管理委员会,由政府规划部门、公共艺术设计专家、建筑家、社会文化人士、社区市民代表组成,负责具体管理实施公共艺术项目;三要对公共艺术相关工作进行深入调研,广泛听取大众的意见和建议。
  四、结语
  现代城市公共艺术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实用工程,它具有直接的实用功能,它是物质文化的重要结构,也是社会生活的物质载体。现代城市公共艺术在城市建设中所起到的作用值得城市管理者、建设者和设计者关注和思考。对于建设中的中小城市,公共艺术的建设需要城市管理者、设计者和公众共同来完成。中小城市公共艺术应将城市地域文化融入到公共艺术中,这不仅传承、弘扬了地域文化,丰富了公共艺术的表现力,同时也解决了中小城市公共艺术“千城一面”的问题,也有利于塑造个性化的城市形象。

相关论文

公共艺术城市建设公共中小艺术建设
财政税收制度创新对中小企业的扶持作
钢铁企业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探讨
基于案例的行政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研究
试论高校图书馆动态化管理建设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老年大学建设探索
乡村生态治理共同体建设的农民主体性
新农村建设中强化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的
浅谈乡村振兴战略的基层公共图书馆建
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创新路径研究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