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我国会展教育与职业资格认证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会展业在我国起步较晚,自改革开放以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迅速,以年均近20%的速度递增并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在贸易往来,技术交流,信息沟通及经济合作诸多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国际会展业的经验告诉我们,方兴未艾的中国会展业必然要走国际化、规模化、智力化、专门化的道路,需要大量懂外语、懂营销、懂规划和懂经营管理的人才。不仅政府部门需要,工商企业、旅游企业及各种会议组织、展览公司更是需要,人才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会展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我国会展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会展专业人才缺口较大,素质水平不高
  2008年的奥运会和2010年的世博会分别在我国北京和上海举行,在欢庆之后进行实质性工作时面临许多问题,其中突出的是人才问题。目前我国无论是会展组织者、策划者、还是经营管理者、服务者的素质较低,大多数都是半路出家,业务知识贫乏,很难承担设计出高水平的会议和展览。我国会展业的持续发展需要有一支高素质、善于开拓市场、精于策划与管理、能够提供相关服务的会展专业队伍。
  高校教育是我国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因此顺应社会发展的趋势提供相应的人才,是高校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截至2012年9月,全国设立会展经济与管理或会展技术与艺术本科专业的院校已达到55所,设立会展策划与管理专科专业或相关方向的院校已超过200所。
  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虽然高校的会展类专业已经开设的颇具规模,但是就目前我国的会展经济发展来看,还是存在极大的差距。以上海为例,目前上海会展业有经验的高级项目经理不足50人,复合型会展人才不到100人。而上海每周要举办5.5个展览,而通常举办一个大型国际会展至少需专业人才80-90人。上海现有会展运营管理、广告和物流等人才仅能满足1/3的市场需要。类似的人才供需矛盾在北京、广州等会展业发达的城市同样突出。
  (二)会展理论体系不健全,尚处于摸索阶段
  会展人才短缺的问题主要集中表现为会展专业人才严重缺乏,从业人员业务和文化素质总体偏低,专业结构不全以及人才分布不均等方面;在操作上,观念更新较慢,多是承袭前人的经验或简单地引进国外会展业的经验,不能更好地活学活用,会展信息不完善,会展理论研究的缺乏也使从业人员应用高新技术的能力相对滞后;会展从业人员分工不明确,大多数人没有自己的专长,目前会展界无论是会展组织者、管理者、施工人员还是服务人员,大多数从业人员都是半路出家,缺乏会展方面的系统理论知识,懂展览又懂管理的人很少。
  目前,为会展业培养专门人才的会展管理专业教育和培训已经广泛开展,但是,我国尚未形成完整的会展学理论体系,会展实践发展已经大大超前于会展理论研究。如何建立适应会展实践,并带动会展业发展的课程体系,成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急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二、我国会展职业资格认证中存在的问题
  (一)会展教育培训遍地开花
  围绕着会展人才素质的提高这个主题,形形色色的会展教育培训便在中国大地遍地开花,有政府组织的,有企业举办的,有协会号召的,有个人联络的,有高校参与的,有境外移植的。一时间,各种各样的资格证、培训证、合格证、上岗证、结业证等等,在会展业界满天飞,大有“乱花渐欲迷人眼”之势。
  对于会展从业人员来说,在时间富裕、经济允许的情况下,参加各种学习教育培训,对于开阔自己的眼界,提高业务素养和技术水平,无疑具有重要的帮助。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毕竟其精力财力是非常有限的,每一个培训都参加是不可能的,只能挑选对自己有用的、合适的参加。
  (二)会展职业资格考试与高校会展教育存在脱节
  根据对一些会展专业学生参加的国家会展策划师考试中走访调研发现,学生普遍反映考试内容与课堂学习的会展知识存在极大的脱节现象。由于会展行业本身属于实践性极强的特点,而在课堂中由于实训条件的缺乏,往往达不到行业所要求学生需要具备的一些技能,因此,学生们通过职业资格考试后,会觉得无所适从,课堂学习没有意义。这也是高校会展教育今后在课程改革上应该多做的一些思考和改革。
  (三)我国各地的会展职业资格证书标准不一
  会展业属于第三产业,从国际上通行的惯例可以看出,会展业多活跃于一些第三产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如会展业强国德国、美国,以及亚洲的新加坡、香港等。在我国,这种现象依然如此。我国的会展业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较为活跃,有的地区已经成为地方的支柱产业。在这种情况下,如以上海为代表的长三角地区,上海市政府和上海市会展行业协会专门针对本地的会展人员制订了会展业资格认证,涉及会展从业技能、培训等等;另外,以广州为代表的珠三角地区也是如此,广州市政府和会展业行业协会,专门针对本地的会展从业人员,同样制订了相关的职业资格认证,也有自己的一套行业标准;而对于大多数会展业刚起步的中西部地区来说,广大会展从业人员只是参照国家的会展策划师这套职业资格认证标准。
  三、我国会展教育与职业资格认证的问题成因分析
  (一)政府主管部门管理引导上的缺失
  我国颁发职业资格证书的机构主要有三类:第一,主要是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第二,其他行政职能部门,如人事部、财务部等;第三,行业、协会。各个认证部门各自为政,导致“证书多门”。一是证书的考核、鉴定标准没有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由于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没有按照用人单位的对技能型人才的实际需要制定标准,因此还不能满足企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考生所考的职业资格证书就没能发挥促进就业的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院校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推行。二是社会上的证书质量参差不齐,证书的可信度不高。由于职业资格鉴定机构的标准不统一,鉴定过程不规范,导致证书的质量参差不齐,降低了企业对证书的公信度。   国家实施职业技能鉴定分为理论知识考试和操作技能考核两部分。理论知识考试一般采取笔试。操作技能考核可采取工作现场操作、模拟现场操作、问题答辩等方式进行。但在实际操作中,大部分职业资格证书的鉴定理论和操作部分均由笔试形式完成。考生虽然获得了职业资格证书,但并对技能的综合应用还没有掌握。
  (二)缺乏会展行业协会的统一管理
  德国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很好的把职业教育的内容与劳动力市场的需要结合起来,把职业培训的质量与资格鉴定结合起来,所以学习和借鉴德国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有利于改变职业教育轻技能操作,重理论的不足,关注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完善职业培训制度。德国职业资格证书实行社会多方参与的职业资格证书管理体制,这样既提高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社会认同和地位,又满足了职业教育相关利益者的需要,从而使各方以更高的意愿和满意度参与职业资格制度的管理。在德国,行业协会是职业资格认证的主体。德国《职业教育法》明确规定:每个行业协会都应设立一个职业教育委员会,作为专业决策机构。在德国,由于政府与证书的颁发没有直接的利益联系,行业协会能够很好地充当资格认证机构,担任管理者和仲裁者的角色。由于行业协会了解经济界对劳动者的能力要求,其考核与培训更具有针对性,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考察,也就更好的保证了证书的质量。
  在我国当前会展业高速扩张的背景下,各高校每年向社会输送大量会展专业毕业生,但是真正能够衡量这些毕业生素质或者技能的标准是缺乏和不足的。因此,我们可以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的特点,在政府主管部门的授权和监管下,全国统一会展行业人员素质标准,将会展从业人员的职业资格认证交由行业协会来负责,因为行业协会是由众多的会展企业代表构成的,他们对会展从业人员究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水平、技能方面,更有发言权。
  (三)高校会展教育急需进一步改革
  部分高职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时,没有结合职业资格证的考核要求,没有做到“课证融合”。部分教师不了解本专业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不能有意识的把职业资格考试的内容融入到日常的教学中。以致学生在考取职业资格证书时需要再进行相关培训,花费大量时间和金钱。
  同时,我国高职院校教育师资能力结构比较单一、缺乏生产实践经验,能够与职业资格证书相对应的“双师型”教师严重困乏,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职业资格证书在高职院校的推行。
  (四)学生对职业资格证书的认识不足
  这种不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考证盲目,认为证书越多越好,为此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来考取各种证书,甚至为此荒废了专业知识。二是,认为证书无用,经验和实操更重要,从而放弃考证。这两种思想都是不可取的,证书和实践同样重要。证书是学习层面的东西,考到了就意味着你拥有了某种知识和技能的理论知识。而实践是现实经验,是经历更深层次的东西,只有在实践中打拼,才会掌握课本上无法学到的东西。
  四、结语
  我国高校担负着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任,面对毕业生就业难和社会高技能人才紧缺的矛盾,必须以国家大力推行职业资格认证制度为契机,重视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沟通。以就业为导向,深化教学改革,构建完善的教学体系,全面提高学生的就业水平与发展能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相关论文

原因分析职业资格会展原因认证
对金华建筑艺术公园废弃原因的分析及
浅析社会公共道德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网络时代下高校班级学风建设存在问题
农村中学生素质教育落后的原因
浅析中国古典音乐中融入书画意境的原
问诊课堂:高中化学课堂低效的原因分
传播学视域下手游《恋与制作人》走红
中国南北方经济分化的现状、原因与对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分
调度自动化通信服务器不稳定造成四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