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社会主义论文

中国传统节日是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的重要资源

  在我国数千年悠久的民族文化历史长河中,中国传统节日像一颗珍贵的珍珠始终熠熠生辉,散发着它独特的魅力与光芒,是我国民族精神与传统文化精髓的重要传承载体,将民族情感紧紧联系起来,延续至今,历久弥新。中国传统节日作为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最好代表,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资源。
  一、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节日和中国传统节日
  1.关于节日。节的本意是竹节,凸起的竹节相对于一段段光滑的竹筒来说,是一段段点滴平淡中的特殊节点。我们不妨这样来定义“节日”,有广泛群众参与基础的、有相对固定日期或时间段的、有以某种民俗或纪念意义为特定主题的社会性活动的日子。历史发展的数千年以来,节日满载着来自社会、家庭、个人的美好憧憬和祝福,拥有及不断发展了它丰富的文化形式、深厚的历史底蕴、独特的情感价值,集中呈现也积极传承着传统文化的空间。
  2.关于中国传统节日。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据不完全统计,各民族地区较有影响的节日大致有160个。本研究将以2006年6月《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名录的通知》中共计70项的民俗汇总出的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中秋节、重阳节六大传统节日,作为“中国传统节日”的主要代表进行论述。
  进入新世纪以来,党和政府对中国传统节日的重视与传承力度不断加深。从国家层面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不断重视,我们可以深切感受到,“中国传统节日不是一般假日,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宗重大遗产”,作为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要充分把握其特点,挖掘其资源,并主动建设、积极传承。
  (二)中国传统节日的特点
  1.物质属性。中国传统节日的物质属性主要体现在其物质依托形式上。一方面是以仪式性行为活动为形式的物质依托,细数中国传统节日,一定伴以相应的仪式性活动行为,将情感诉求与表达寄于行为活动之中,这也是中国传统节日得以传承发展的有力依据。春节鸣放鞭炮,是表达新年的美好憧憬;清明节祭拜先人,是抒发对逝者的无尽思念;端午节赛龙舟,是对爱国者的纪念与歌颂;中秋节赏明月,是对月圆人团圆的期待。另一方面是以食物为形式的物质依托。中国传统节日往往与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与农耕时代落后的生产力、匮乏的作物资源有很大渊源,日常生活中单一的食物获取,让聪明的中国人将各种“美味”留在“特殊的日子”里享用,生活随着时间的自然更替,转化不同节日的到来,食物是对一阶段自己辛苦劳作的犒赏,也是对未来生活的期盼。春节吃饺子、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等,特殊食物的特别享用成为了中国传统节日呈现的重要特点。同时,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来自农业社会的这个历史因素,也让“吃”成为中国传统节日的重要物质依托成为一种必然。
  2.社会属性。中国传统节日的社会属性主要体现在群众性上。毫无疑问,中国传统节日起源于民间,也植根于、发展于民间,拥有着相当广博的群众基础。一方面,在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人们经过长期的生产劳作、社会实践,对节日有着创作、接受、喜爱、融合、改良、再接受、再喜爱……的良性循环发展模式。人们自觉地认同并且自愿地广泛参与其中,中国传统节日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升华为一则中华民族内人人遵守的文化指令,也在五千年的悠久文明中形成了独具魅力的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另一方面,在这样高度的文化认同之下,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每一个个体的人都是社会的细胞,没有人可以单独生存,更谈不上发展,人们总是非常愿意参与进群众性的以节日为主题的各种行为活动中,正如徐万邦在《中国少数民族节日与风情》中认为的那样,“较广泛的群众性能够形成一种约束力和驱动力,不参加这种节日活动的人就会感到无形的压力。”强烈的“社会从众心理”使人们将认知、情感和行为保持一致,并且无意识地主动参加到有关节日的各种行为活动中,也就是这个原因群众的广泛而积极的参与,传统节日才能够在中国这个大社会中形成所谓“文化”,发展为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
  3.自然属性。中国传统节日的自然属性首先表现在其时间更替的周期性上,赵东玉在《中华传统节庆文化研究》中认为,“周期性或者时间性是指我国的传统节日具有定时定期的特性,即是以年为单位轮回举行的,由此形成了年复一年、周而复始的周期性特征。”他认为这是节日首要而基本的特征。诚然,中国传统节日与历法息息相关,农历一年中时、节、月、节气是人们根据农作物生产规律等制定的,这本身就与自然规律相吻合,具有强烈的自然属性,而中国传统节日体现在周期重复性上的自然属性使得人们习惯在固定时间度过固定节日,为节日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坚固基础。
  中国传统节日的自然属性还表现在其先天与自然密不可分的联系。哈佛大学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一书“文化篇”中指出“中国传统节日的设置,体现了中国传统的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理念。”这是对中国传统节日自然属性的最好诠释,也是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深刻内涵的深刻理解。
  从中国传统节日物质属性、社会属性、自然属性的特征分析,我们不难得出,中国传统节日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与弘扬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与促进。
  二、中国传统节日是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的重要资源
  我们看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可以发现,其内涵所倡导的众多思想精髓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在统一。二者都含起到了维系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稳定社会、保障国家统一发展的作用。我们更不难发现,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与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中的各个可能涉及方面高度一致,成为了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的重要资源。   (一)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资源
  中国传统节日是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资源。以端午节为例,有关端午节的由来,最广泛和普遍的说法是人们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因其抱石投向汨罗江的祭日是农历五月五日,所以人们在每年的此日开展多种纪念活动,相传老百姓为了保护投江的屈原的身体,相继向江中投入各种食物,发展而至用粽叶包裹,于是逐渐产生了粽子这种传统节日饮食;相传老百姓划舟寻找屈原的遗骸,于是产生了赛龙舟这项民俗活动。诚然,随着时间的迁移、历史的发展,端午节的各种风俗或衰退或精进,但对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歌颂和弘扬从来没有因为时间的推移而磨灭,相反,在新时期里历久弥新,得到了更为广泛的传承和发扬。
  (二)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资源
  中国传统节日是大学生民族精神的重要资源。以清明节为例,清明节的来源是对先人的思念,民俗活动的载体多为扫墓祭祖。而今,在这一天,人们除去纪念自己故去的亲人外,也常常祭奠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为了新中国解放而奉献生命的仁人志士;祭奠在新时期为了祖国和人民贡献生命的烈士等,清明节的文化内涵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渐拓展,其民族精神教育资源也日益彰显。
  (三)大学生荣辱观教育资源
  中国传统节日是大学生荣辱观教育的重要资源。以七夕节为例,七夕节又称乞巧节,有在七月初七乞巧的习俗。所谓“乞巧”,其实有很多种方式,总的来说,是女子们穿针引线来验巧,做些小物品来赛巧,摆上些瓜果来乞巧,虽然各地的乞巧方式并不相同,但却各具趣味。随着时代的发展,穿针引线、蒸巧馍馍、烙巧果子、生巧芽以及用面塑、剪纸、彩绣等形式做成的装饰品等亦是乞巧风俗的延伸。这些乞巧方式的传承都是古代女子们勤劳实干、心灵手巧的完美体现,此外,七夕节还蕴含了对美好爱情生活的追求与坚贞不渝,其思想观念和道德影响越来越大。
  (四)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资源
  中国传统节日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资源。以重阳节为例,人们总是在重阳节那天,提倡登高、远游,古诗有“遍插茱萸少一人”,就是描写的诗人重阳节登高的真实写照。节日也有倡导开拓视野,关注老人等新时期内涵,尽管部分节日随着时代进行演变、更新,但其所蕴含的理想性特征和共同的价值观念成为民族成员间潜在的凝聚点。

相关论文

传统节日宣传教育中国价值观社会主义节日
试论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思政建设路径
浅谈中国加入RCEP对辽宁省对外贸易的
试论中国共产党百年维护农民经济利益
试论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方法论
浅谈新中国企业成本管理的发展与演变
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儒家体育思想特
东北振兴的中国经济学视角及其产业选
浅析跨文化视域下中国音乐的国际传播
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的提升途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