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管理学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旅游业视角下的新型城镇化发展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四化”同步发展,明确确立了新型城镇化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它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载体,是扩大内需最为雄厚的潜力所在,同时也是实现国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点。旅游业作为国家现代新型的重要战略性支柱产业,它具有产业关联度高、资源能耗低、绿色和经济贡献率大等显著特点,是目前最为重要的内需拉动产业。
  一、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概述
  1、新型城镇化的概念
  城镇化是伴随着工业化的发展,非农产业在城镇的集聚、农村人口不断地向城镇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同时也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新型城镇化则是指坚持以人为本,以新型城镇化为动力,以统筹兼顾为原则,推动城市现代化、城市集群化、城市生态化、农村城镇化,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走科学发展、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社会和谐、个性鲜明、城乡一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建设道路。
  同传统的城镇化相比,新型城镇化的“新”在于强调用科学发展观来统筹城镇化的建设,由过去片面注重追求城市规模的扩大、空间的扩张,逐步转向为以提升城市文化、公共服务等内涵为中心,使城镇真正成为具有较高品质的人类宜居之所。
  对新型城镇化的规划无论是从发展方向、城市质量和经济转型方式,还是受益的对象等等都作了“新”的诠释。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坚持以“生态文明,绿色低碳”和“文化传承,彰显特色”为重要原则,这充分体现了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理论的重大转变,同时也更有利于新型城镇化与旅游业的互动发展和相互促进。
  2、新型城镇化的特点
  与传统的城镇化特点相比较,新型城镇化的特点在于解决人口的市民化、城乡统筹、环境污染和各地区因地制宜的就地城镇化等等问题。
  (1)以人为本是核心。新型城镇化强调的是农村人口实现市民化的转移、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近年来,我国的城镇化发展速度较快,城镇人口的数量急剧上升,虽然城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如农民的“市民化”并未得到真正的解决,享受到的公共服务资源十分有限,农民的实质身份没有发生改变。所以,“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不仅仅是实现现有居民的城镇化,更应该是广大农民群体的城镇化。
  (2)生态文明是前提。传统的城镇化以工业化为依托,从而出现了环境污染严重、生态遭到严重破坏等诸多问题。党的十六大以来把生态文明作为重要的议事日程,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十八大对生态文明进行了专门论述,突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3)产业支撑是保障。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离不开产业支撑,需要以产业支撑为依托。李克强总理在关于城镇化的有关讲话中反复指出,城镇化发展需要不断的强化产业支撑。产业支撑体系的形成,是城镇化得以健康持续发展的最为重要的内在动力,关键在于它还能解决城镇的就业问题,就业问题的解决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4)城乡一体化是重点。新型城镇化的重点是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通过扩大内需,增加就业。而传统城镇化则是盲目追求城镇化的进程,忽视城镇化质量、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造成了重城市、轻农村,城乡分治明显等问题。实现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农村城镇的发展跟随城市城镇化的步伐,是新型城镇化发展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3、旅游业的特性
  2009年12月1日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指出,旅游业具备经济功能、社会功能,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旅游业的独特性对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旅游业自身所具有的特性,与新型城镇化在城乡统筹、产城互动、城乡一体、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和谐发展的基本特征上有着许多契合之处,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之间是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的良性互动关系。
  二、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之间的关系
  1、旅游业对新型城镇化的促进作用
  (1)旅游业为新型城镇化的建设提供人力资源。作为现代服务业重要组成部分的旅游业,它的发展为现阶段我国新型城镇化实现农业人口向城镇居民转变提供了重要的途径。我国明确规定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是实现农业人口向城镇居民的转变,由于我国人口多这一特殊国情,农村剩余劳动力得不到充分利用和有效解决,城镇化的建设发展是我国经济实现转型、内需拉动的最为重要的途径。
  旅游业的带动效应强、涉及面广、市场潜力巨大,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尤其是对就业问题的带动作用非常显著。农村剩余劳动力为城市居民的休闲度假提供服务,劳动力的转移为现代服务业提供人力资源。城镇化推进人口的集聚、相互间的交流,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着重要改变,影响人们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
  (2)旅游业发展有利于产业融合、产业聚集。产业融合、产业聚集是旅游各要素之间的延伸带动泛旅游产业发展所形成的,旅游产业的聚集,促使产业各部门在聚集的程度、分工与合作、产业的空间布局结构方面影响着城镇化发展在旅客流、信息技术流和资金流等要素的聚集,带动着城镇产业结构的调整。产业的聚集从而形成了人口的聚集,加上旅游相关配套服务设施的完善,形成就地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得到迅速发展,使得该地区逐渐具备集聚功能和辐射功能,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心,兼具一定的辐射、带动能力,出现了城镇。
  (3)旅游业促进城镇经济的生态和集约化发展。旅游业作为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型产业,它与生态、资源、环境等系统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旅游业的发展需要选择绿色城镇化道路,可以促进旅游基础设施向着生态化方向发展,提高市民的生态环保意识,进而推动生态旅游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是旅游发展的重要依托,它具有消耗低、综合效益好、可持续性强等特点,是一个重要的战略性产业。   2、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发展对旅游业的推动作用
  (1)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旅游品牌的推广。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可以依托当地的文化古迹资源、民风民俗等特色资源,打造属于自身的城市品牌和形象,充分利用丰厚的文化底蕴与城镇化开发当地旅游,不断吸引游客来观光、感受和体验,以此作为宣传旅游目的地品牌的形象,刺激消费,推动当地旅游业向着个性化、品牌化方向发展。旅游业的发展一般都是依托该地区的自然和历史文化资源,或者结合民族特色来发展旅游。因此,旅游业发展的核心在于充分挖掘当地的文化,从某种程度上强化和维持地方的独特性,引领城市的特色化发展,彰显出城市个性,并促进当地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发展。同时,大量旅游产品在区域内整合集中,旅游目的地的影响得到迅速扩散,区域竞争力提高,品牌效应逐渐形成。
  (2)新型城镇化建设有助于促进旅游业向更高层次发展。旅游业应该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就要求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科学合理,避免因不正当的开发而导致资源的破坏和浪费。新型城镇化的建设立足于生态城镇、可持续发展,科学合理的利用地区资源优势对新型城镇化建设进行系统规划,避免同质化现象的出现,将保护和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地区旅游资源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从而有助于旅游业向更高层次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3)新型城镇化各项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是旅游业发展的保障。城镇基础设施是旅游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承载平台。不断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首先要构建科学合理的现代基础服务设施体系,如发展立体交通网、信息服务和生态环保等等项目,为旅游业良性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完善城镇交通的辐射功能。现代综合交通体系网络要求实现功能完善、结构布局合理、运行效率高、服务质量优越,同时高速公路、铁路运输和航空运输以及城镇交通网之间的衔接要协调,这不仅对城镇的发展至关重要,还能增强城镇旅游的通达能力。最后,基础设施的建设发展增强了城镇的旅游功能,有助于提高城镇旅游的接待能力,积极发展地区特色餐饮,民族品牌。不断增强和完善城镇的休闲度假功能,建设相关的文体服务设施。
  三、结语
  新型城镇化是发展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是国家和政府在未来较长时期内应该坚持的一项重要工作。旅游业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动力产业之一,它推动了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发展进程,而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则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旅游环境,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相关论文

旅游业视角城镇新型发展旅游
高校钢琴教育的多元化发展构想
浅谈全球价值链视角下我国传媒产业价
浅谈茶文化的旅游管理教学改革模式
辅导员视角下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学生就
浅析“四色文化”背景下江西省旅游商
北京市旅游经济与城市环境协调发展测
河南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
后疫情时期文旅产业发展策略——以黑
陶瓷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共生要素分析
拼多多农产品电子商务营销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