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政治其它论文

依法治国视野下的公民政治参与对策

  一、引言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以利益不同,阶级层次划分更为明显。随着我国民主制度的建立,在逐步完善的法治条件下,新的社会阶层和利益主体,已经越来越多的参与到政治生活中,成为政治发展过程中追求公平、正义等价值的体现。因参与人员的广泛性,参与方法的多样性,公民政治参与在一定程度上呈现慌乱局面。国家制度下放政治参与的权力,昭示着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不断成熟,作为新时期下的表现形式,在依法治国的前提下,推进政治制度改革,深掘政治资源,发展社会公平正义,实现政治参与的制度化、系统化和有序化,发挥好相应的政策导向作用。我们要通过把握公民政治参与的必然性,现今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现状,分析制约其发展的客观因素,在充分了解的前提下,制定相关的措施和改革建议,推动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成熟化发展,实现我国民主政治制度再完善。
  二、公民政治参与形式存在的必然性
  政治参与一词兴起于20世纪,在不同的政治环境、思维方式下,其含义与内容有所差别。政治参与就字面上的解释为参与政治活动,影响政府部门政策决定。通过深入把握其内涵,可以得出:其一,公民政治参与的主体是公民或公民团体,即我国存在的合法的中国公民及社会团体拥有政治参与的权利;其二,政治参与的客体是政府政策及相关的政治活动;其三,政治参与的目的是实现对政府部门重大决策的影响或推动政府部门实行某些重要决策,即政治导向作用;其四,政治参与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政治行为。以上对政治参与内涵的把握,将为下面我国政治参与的现状分析,提供切入角度。
  我国实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要求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参与政治是我国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在不同国家,不同社会背景下,公民参与政治的内容不尽相同,在我国,在相关法律制度规定的前提下,公民参与政治大致有以下几项内容:一是我国法律规定,年满18岁的中国公民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可以通过实行这样的权利,对国家公职人员进行选举和罢免,同时在国家进行重大决策决定时,通过投赞成和反对票,以实现对国家政策的影响,实现公民利益最大化;二是公民或团体通过对政治事务的积极参与,对政府部门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提出相应看法,以监督国家机关和政府公职人员的行为,反映基层观点;三是通过一些社会活动直接参与政治,这种形式使人民可以直接参与一些政治事务。
  政治参与是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它的形成和发展需要一定的条件:第一,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础,经济发展与民主发展息息相关,经济发展奠定了政治参与的物质条件。市场经济的发展产生了独立于国家之外的参与政治的经济阶层,同时因经济发展带来的财富,使得国民更好地接受教育,使得政治参与人群更广。第二,现代国家政治制度的建立。我国现如今制定了较为完善的选举制度,监督制度和政党制度,这为公民参与政治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支持,使得公民参与政治更具体化,能够提高公民参与的积极性。第三,公民自发形成的民间团体组织。在我国,实行以共产党为主,多党合作协商制度,共同管理国家事务,除了一些政党,类似于教会、工会等一些非政府组织成为了公民个体和国家之间沟通的桥梁,使得公民表达个人意见和看法时,不至于无处可诉,更好地带动了公民政治参与的发展。
  三、我国公民政治参与发展的现状及制约因素
  虽然我国的民主政治发展在相关法律条例的支持和经济、人文发展的支持下,已经逐步走向成熟,公民政治参与越来越积极,但总体来说,我国公民政治参与仍处在萌芽状态,表现的情况多为无序参与,杂乱状态,因此,必须深入了解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现状,深刻把握影响其发展的制约因素,才能及时找到解决的方法,对症下药,从而促进公民政治参与走向成熟。
  1、经济物资储备是客观制约因素
  政治理论中,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因此经济条件在公民政治参与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势如破竹,但因为地域、政策等条件的不同,经济成长态势在各地有很大差别。伴随经济发展,经济地位之间的差距也越来越大,随之而来的利益冲突也日渐凸显。经济基础直接决定了当地的物质条件,尤其是教育条件。只有解决了衣食住行这些最基本的生活问题,人们才会把注意力放到其他方面,因此,经济条件发达的地区,人们对政治参与的积极性较高,反之则较低。另外,经济发达地区物资储备丰富,教育体系等也较为完善,人均受教育程度较高,这就使得公民参与政治的活跃度更高,在参与方式上更加合理化、合法化,对政治参与的渠道认识更深刻。相反,在经济较不发达地区,就会有更多问题存在,甚至因对政治参与的渠道认识不清,出现非法的参与方式。
  2、政治文化厚度的制约
  当地的政治文化背景对公民政治参与有很重要的影响。不同群体对政治要求不同,自身的文化程度不同,政治参与意识也深浅不一。总体来看:大中型城市、党政机关工作者以及高等教育工作者,因有较厚的文化底蕴,对政治事件的敏感度相对较高,参与意识也较强,参与更积极,相较而言,普通劳动者,尤其是山区等教育资源匮乏的地区,政治消息较为闭塞,甚至没有人会想到参与到国家政治事务中来。由此可见,文化层次与政治参与的积极性、潜意识息息相关,受教育程度高,文化底蕴厚,势必推进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发展和成熟。同时,拥有一定的知识文化后,才能对自身认识更加全面,对自身利益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才能对自己在政治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有更好的定位,对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实施后的利弊认识更加透彻,以便更好地发挥政策导向作用。
  3、社会条件的制约
  随着经济、政治发展出现的日益复杂化、多样化的要求,迫使原有的政治体制进行改变,以适应公民利益对政治生活的需求。除此之外,在当今社会风云变换的政治局势下,政治体制的改变无法及时适应社会的新变化,就容易产生政策失误。不能及时得到社会各方面需求的及时反馈,就容易在制定政策时产生偏差,因此,社会背景的不稳定性,社会心理、政治条件的不确定性使得公民政治参与的难度增大,进而影响民主政治发展的速度。   四、促进公民政治参与的对策建议
  公民政治参与是民主政治成熟化的必经之路,也将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因此,针对当前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现状及其发展的制约因素,力求相应的解决方法,以及时清除民主政治发展过程中的障碍,推动公民政治参与的发展已经成为我们推进社会主义文明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
  1、推进各地经济共同发展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发展态势迅猛,但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应注意地域经济的差距,尽量缩小贫富差距,利用带动或设试验点等方法,尽最大可能促进各地经济均衡发展,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在经济落后地区,应格外注意当地物质状况,尽一切可能,解决不发达地区的物资匮乏的状况。只有当经济储备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时,人们才可能将注意力放到民主政治上来,才能更好的维护民主制度,避免因物质需求产生的与国家发展相背离的冲突发生,人民利益也才能更好地得到维护。
  2、推进各地受教育程度全面发展
  教育是国之根本,通过发展教育来提高公民政治参与意识和积极性,是最具可行性的方法,同时,也是最容易产生效用的方法。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老师通过潜移默化的教导,将政治参与意识根植在学生的心中,将为公民政治参与的未来做好铺垫,这也是能够让政治参与源远流长的长远之计。文化知识影响人的认知、判断等能力,而深厚的文化影响着公民对政治问题的理解和处理能力,也影响着政策实施后的成效。知识使人强大,推进各地受教育程度,使公民对政治决策的出台和施行行使着导向作用,通过提前对政策施行后可能带来的利弊分析,支持或反对相应政策,同时在政策实施后及时监督其效果,对实施过程进行反馈,将更好的完善某项政策。受教育程度的高低可以让意见反馈表达更准确,更有利于政策制度等的及时修改,更及时的适应人们变化的需求。
  3、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参与体制和途径
  政治体制无论如何改动,都不能偏离国情,任何时候,发展适合国情的体制才能有更长久的生命力。对于我国来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以民为主,以当前人民的物质文化需求为方向,推动公民政治参与不断进步,才能保证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蓬勃发展。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应该是基于国情之上的,政治体制改革也应基于国情,发展出我国的特色。在政治参与途径方面,应当将合法的形式切实推行到广大基层群众当中,详细具体的呈现各种途径,不断宣扬政治文化,提高基层人民对政治的关注度和积极性。
  五、结语
  推动公民政治参与必须深化改革,建立健全相关的体系和制度,及时保障公民政治参与的可行性。公民政治参与有极其重要的政治作用和社会作用,不仅仅是公民实践权利,维护利益的重要途径,还影响着政治民主和稳定;同时,在政治参与主体中,社会团体组织还影响着社会自治,社会各阶层的流动也深受政治参与的影响。因此,在合法的前提下,扩大公民政治参与的广度深度,加强合理的引导,才能更好地发展政治文明,完善我国的公民参与机制,更好地发挥公民政治参与的政策导向作用。

相关论文

治国依法治国对策公民依法
试论新形势下我国国际贸易发展对策
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旅游人才培养存在的
农业企业会计网络化对策探讨
基于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思
大同旅游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新媒体时代公共图书馆信息化发展存在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与解决对策
浅析生态文明视野下的中华优秀传统文
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企业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