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伦理道德论文

新闻传播中的泛道德化现象研究

  中图分类号:G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6-0184-01
  近些年来,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社会转型不断加剧。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社会不同阶层的矛盾不断激化,社会道德失范的现象频发。部分群众对社会不信任的心理普遍存在,焦虑的情绪也油然而生。随着社会经济的巨变,道德层面上也发生巨大转变,在新旧道德的磨合期,人们容易在物质利益的诱惑面前出现各种不道德现象,[1]尤其是在新闻传播过程中当前出现一种泛道德化倾向,这种倾向违背了传统的道德规范,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一、新闻传播泛道德化现象的原因分析
  1.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我国的文化是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中充满道德本位的倾向,在中国五千多年的发展历史中,这种道德至上的文化深深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以儒家伦理为本位的传统道德观更加注重德行修养的培养,但是泛道德化现象也很明显,君臣观念、夫妻关系等等都有严重的泛道德化倾向。随着社会、文化、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羞耻感大大降低,而传统文化中的传统文化的细化约束不利于构建和谐的社会秩序。[2]
  2.媒体缺失应有的社会责任
  从新闻媒体这个方面来说,存在泛道德化现象的另一个主要内因是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感极度缺失,这方面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新闻媒体过于追逐政治经济的利益。由于媒介市场化的到来,在自负盈亏的经营模式指引下,各路媒体要在市场竞争中取得自己应有的地位,就必须不断追逐政治经济利益。因此,媒体应该对社会生活中的丑陋现象大大批判,以冲击观众与读者敏感的道德神经。其次,新闻专业素养十分缺乏,缺乏社会责任的担当能力。很多媒体记者的心态都很浮躁,没有对新闻事件进行耐心详细、全面的调查,这也就导致了新闻事件的失真。因此,报道出的泛道德化消息违背了真实、公正和客观的原则要求。[3]
  3.网络环境下公民理性精神的缺失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具有泛道德倾向的案例都是有关社会公平、贫富对立类型的事件,这表现出民众对于社会的一种道德焦虑。在这种心态指引下,当种种群体性事件反映在网络上时,会急剧加速普通民众的焦虑心态,在这样心理引发的道德批判就必然更加极端,形成理性表达也往往会严重缺失。此外,在网络上会形成很多不同类型的论坛和社交网站,这里面的言论很可能引起其他网民的群情激愤,从而将事件推向失真状态。
  二、新闻传播泛道德化现象的危害
  1.泛道德化新闻视角狭隘,容易遮蔽事件深层次缘由
  泛道德化的新闻中的话语表达,仅仅是对表面眼前所能看到的现象进行批评,这种批判是因人而异的,但是这些批判大多都是从事件的表象出发,缺乏深入的了解,对事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并没有进行深入调查和了解,也没有将突发事件置身于事件所处的大背景中。这样就造成了泛道德化新闻视角往往比较狭隘,不是很全面。
  2.泛道德使道德反而败坏,产生更多不道德现象
  道德问题是近年来新闻媒体聚焦的焦点,在新闻媒体中报道的不道德现象越来越多,这对监督社会和警示世人都产生了积极作用。但是,正是这些泛道德化道德让人们处于一种黑暗社会,仿佛世上到处都是不道德现象,这对于世人缺少正面的教育与引导,社会越来越冷漠。这种现象的结果就是使社会的道德化建设得不到推动,人们对泛道德化现象也习以为常,无正义感,社会责任缺失严重。
  3.泛道德化导致新闻媒体公信力大大降低
  泛道德化的报道往往比较浮躁,都是出于非理性的态度,这反映出社会责任与新闻素养的缺失,这就造成了一些新闻媒介道听途说,不愿意花更大的精力将事件的发生缘由进行细致深刻的调查。这样,不足的有效信息,不正确的舆论导向严重影响了社会公众的判知。另外,新闻媒体的泛道德化批判,往往会对当事人造成伤害,使新闻媒体完全失去了保护弱者的智能,也不能更好地伸张正义,从而使受众对媒体公信力产生巨大怀疑。[4]
  三、新闻传播中泛道德化现象的规避
  1.从社会层面来看
  首先要避免社会分层的加大,改善社会环境,培养较为良好的社会心态,不断提升大众的理性精神。
  其次,要增加政府与民众之间的联系。政府要通过各种渠道来了解民众真实的心声,加强彼此的对话和沟通,尤其是要了解到人民的愿望和弱势群体的需要,减少群众的不良情绪,加强彼此的社会信任。最后,要提升民众的理性精神。
  2.从媒体层面来看
  首先要明确媒体的定位,在新闻报道过程中,媒体要定好位,好好把握自身的处境,做好自己的职责,更好的反映事实的真相。其次,要坚持公平正义、客观、公正的报道原则。新闻媒体要坚持自身行业的基本原则,反对新闻传播过程中出现的泛道德化倾向,争取给公众报道一个全面、真实的事件。 最后,要在理性的思考基础上对事件进行深度剖析。因此,新闻工作者应该运用多种思维方式和角度来对事件进行全面深刻的分析。媒体要具有担当,在重大事件中要细致入微,多方求解,争取对事件进行多层次、深层次的报道。[5]
  3.从网络层面来看
  首先,要提高网民的素质。需要加强网民的教育,加强自律,培养公民的媒体素养和理性精神。其次,要加强网络监督引导。要及时屏蔽不良消息和失真消息的传播;对社会偏激言论要进行科学引导,尊重网民,求同存异,及时引导。提高民众理性思考能力,不断加强网络建设。

相关论文

道德现象传播研究新闻
汉语言文学对传统茶文化的作用研究
宏观经济学对市场经济的影响研究
乡村生态治理共同体建设的农民主体性
新农村建设中强化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的
课程思政融入“保险学”教学的路径及
辅导员视角下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学生就
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创新路径研究
河南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
数字媒体时代辽宁老字号企业品牌运营
大数据时代拼多多盈利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