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牡丹江地区特殊教育师资医教结合培训实践调查

  中图分类号:G64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5-0159-02
  “医教结合、综合康复”是今后我国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2007年的调查,我国现有22所本专大学设立了特殊教育专业,培养学士、硕士学位的特殊教育师资。这远远满足不了我国特殊教育发展的需要,与俄罗斯、美国、英国等国家相比差距也很明显。另外,我国特殊教育师资医教结合培训多以短训班的形式进行,课程内容缺乏针对性、操作性,国内特殊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缺乏特色雷同于其他师范教育,尤其医学实训环节薄弱。
  一、问题的提出
  2011-2013年教育部都把“特殊教育‘医教结合’改革实验和试点”作为年度特殊教育工作的重点之一[1-3],对推动特殊教育“医教结合”工作和实践探索发挥了积极影响。特殊教育“医教结合”一般泛指与特殊儿童相关的医学领域和特殊教育的全面结合。其中相关医学领域包括:儿科、其他临床科、康复科、保健科、护理科等学科,这些学科的内容涉及特殊儿童的筛查、诊断、临床医疗、康复治疗、护理保健、建档、转介、综合干预等工作。而特殊儿童的教育教学只有与这些工作良好衔接,才能共同构成完整的特殊教育服务体系[4],比如,在聋儿构音时许多发音不清晰,主要是舌没有把握正确的发音部位导致口腔内气流不通畅所致,这时必要的医学知识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借助简单的医疗器械将听障儿童的舌固定在一定的位置不断地发音刺激并强化便可习得不同字母的发音。这需要每位教师比较系统地了解听障儿童的生理、心理病因及表现症状,还要学习相关的康复教育方法对策及必要的医学知识。改变“康复与教育”二元分离模式的“医教结合”实践探索是目前我国特殊教育改革的一条可行途径,但这对特殊教育师资队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年来,我们做了一些师资培养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是局限在特殊教育的专业理论和教学手段的学习和运用上,专业的范畴比较广、培训内容比较宽泛、形式比较少,更没有形成医教结合的研究氛围,其理论研究更为匮乏。为了促进牡丹江地区特殊教育“医教结合、综合康复”实践工作,我们课题组对牡丹江地区特殊教育师资医教结合培训实践工作进行了调查研究。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牡丹江地区公立特殊教育学校六所及牡丹江市儿童福利院
  2.研究工具及过程。本研究采用自编《牡丹江地区特殊教育师资医教结合培训实践状况调查表》,其内容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教师基本信息;第二部分是培训情况调查包括特殊教育师资医教结合培训形式、内容、考核、科研、态度等,共发放问卷212份,回收200份,回收率94%本研究采用spass16.0对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
  三、结果分析
  1.表1数据显示,特殊教育一线教师参见“医教结合”培训比例为41%,其中教育方面内容较多为78%;医学方面为22%,多为病理生理学知识,可操作性不强。
  四、讨论
  1.科研情况。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会遇到很多问题和困惑,这是每位教师成长和专业化发展道路上的绊脚石。如何搬掉这些绊脚石,教学科研提供了解决问题的钥匙。科学研究可以促进学校师资水平的提升,但调查显示特殊教育教师科研能力不足,缺乏系统科研训练及科研理念。冯建新[5]等通过调查,对陕西省特殊教育教师的科研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特殊教育教师科研意识淡薄其内在原因是教师内部科研动机不强烈,45.9%教师认为发表文章的动力源于评职称的需要或学校的要求,50%的教师不赞同教师参与科研;其外部原因是学校奖励机制存在问题,不能有效地推动教师参与科研,不能有效促进良好科研氛围形成。调查学校一线教师教学任务重,职业倦怠感也是制约科研工作的重要原因,医教结合方面课题仅有一项。
  2.培训情况。全国特殊教育教师接受特教专业培训的平均比例为55.63%可见我地区接收培训比例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另外其培训的理论基础偏重于儿童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教师普遍缺少医学康复技能。包括听觉功能康复技能、言语功能康复技能等,培训模式以校本培训模式、交互式培训模式、短期培训模式为主,无法满足一线教师的工作需求,培训考核单一或缺失,使培训效果无法考量,也缺少对培训内容的反馈。
  五、建议
  1.医教结合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医教结合”作为特殊教育发展的一条必由之路,虽然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但是大多数教师受传统的教学观念影响,认为学校就是学生受教育的场所,又不是医院,我们又不是医生,怎么搞医教结合?不能充分认识到教育、医疗与康复训练相结合的重要性。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对医教结合的重要意义、基本理念、路径方法等进行培训。提高教师的思想,转变教育观念。
  2.加强培训保障体系建设,确保培训效果。组建专业化的培训队伍,聘请医院的康复专家讲座,开发系统、科学、规范的培训教材,合理安排培训课程;提供设施完备、配置有现代化教学、康复设备的培训场地。做好组织与制度保障;采用“建立区县特殊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医教结合专项工作制度;成立特教专职康复教师队伍、专兼职的特教保健教师、专兼职的巡回教师队伍;多渠道开展培训,提高特殊教育教师、参与医教结合工作的医生的专业化水平”[6]。   3.加强培训的针对性、层次性和实用性。特殊学校教师的学历水平不同,专业知识结构不同,所处地位不一样,所以培训的要求也应有区别,实施主题培训、分模块培训等,这样才能加强培训的针对性、层次性、实用性,同时,在采用培训的模式时也应因人而异,使培训真正地达到预期效果。丰富原有培训模式,研究型培训模式能针对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行并总结经验,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法,实效性强,可以在教师的教学和科研间建立起良好互动,进而提高教育教学能力;远程教育培训模式是特殊教育相对滞后的学校提高在职特殊教育教师医教结合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加强专业化的重要方式[7]。因此,切实推进医教结合工作离不开专家,医生一线教师的深入互动,需要搭建跨部门的长效工作机制,全面保障培训的持续、深化、有效。
  4.建立特殊教育师资医教结合培训评价体系。对于每种培训而言,考核不仅是对每位教师培训效果的检验,更是对整个培训模式的检验。贯穿始终的培训考核不仅有利于及时了解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可靠有效地实现培训计划,更有利于受训老师在培训过程中进行培训内容实时反馈,根据自身特点随时对受训内做出调整,从而达到最为理想的培训效果。
  5.改革特殊教育师资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高素质、高质量的特教师资队伍是保证特教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不竭动力来源,同时也是医教结合康复教学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加强特教师资队伍建设意义深远而重大。改革师范院校特殊教育师资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包括师范院校与医学院校合作培养特殊教育人才;大幅提高特殊教育中医学类课程比例,加强学习生理学等医学类知识,使特殊教育师资更加符合市场需求。我校秉承高职高专教育理念,学生在校三年时间调整为“2+1”模式,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市内多家医院儿童康复中心及本地区特教学校紧密合作。同时积极探索课程改革,特殊教育教师培养课程以模块化、弹性化和个性化为发展趋势。以课程模块和加大选修、实行学分制等体制改革相结合的方式,增加课程的灵活性和选择性,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多样化发展。
  六、结语
  根据特殊教育工作专业性强、师资需求变化快等特点理顺特殊教育师资培训的管理体制,特别是各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协调,统筹安排特殊教育的师资培训工作;加强特殊教育师资培训制度的建设,以使特殊教育师资培训系统化、制度化。

相关论文

牡丹江特殊教育师资牡丹特殊实践
试论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三全育人”视角下保险学课程思政的
试论辅导员加强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培
浅析行政法实践教学改革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探
绿色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实践
试论医技、药学及护理开设门诊实践与
试论战略重组企业文化融合创新与实践
浅谈新文科背景下旅游管理类专业创新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老年大学建设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