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加强理论社团建设 深化研究生党史教育

  中图分类号:D26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2-0088-02
  党的十八大将党史学习列入党代会报告内容,将全党对党史学习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体现了党中央对党的历史的高度重视。2013年6月26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特别强调:“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研究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水平、高层次人才,且党员比例高。深化党史教育对于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推动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有重要意义。新生代研究生的特点和教育需求变化较大,高校应积极探索和依托社团这一被青年人认同和接受的教育载体,开展党史教育的创新尝试。
  一、党史教育:研究生思想教育重要且多维的角色
  高校“第一课堂”的党史教育一般集中于本科生阶段,研究生阶段除相关专业学生,通常不设立专门的党史教育课程。但实际上,党史教育应是贯穿各类研究生思想教育的主线之一,始终发挥资政育人的作用。
  1.当代研究生身处复杂和多层意识形态环境中,党史教育除政党史教育,兼具国史国情、革命传统、形势政策、时事政治、科学理论、传统文化、核心价值等教育内容。能帮助研究生在专注科研的同时,提升政治素养和理论认识,增强对国家、对民族的历史责任感、提高政治敏锐性和社会观察力、强化明辨是非真伪的能力。同时,也有助于非党员研究生加深对党员的认识和理解,加深对党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拥护和支持,认清历史使命,树立时代责任。
  2.对于选择入党的研究生,党史教育是引路性的“第一课”。通过学习中国革命史、党的奋斗史,能令他们持续获得党的性质和宗旨的生动教育,从而自觉审视入党动机、坚定政治信仰、校正价值追求,最终内化为个人理想信念的精神滋养。
  3.对于研究生党员,党史教育是必不可少的经常性教育。当前,一些研究生党支部党史教育弱化,或者教育应景化、形式化,缺乏活力,难以吸引和感染党员;不少党员疏于党史学习,或将党史学习视为任务等,这些极易造成研究生党员对党史认知的含混,缺乏同非党员交流党史、宣传党史的底气,淡化对党的感情,动摇对党的信任等。
  党史教育既是帮助研究生实现思想增能的有效方式,也是党吸引优秀人才、壮大队伍的基础性工作,是保持研究生基层党组织的纯洁性,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向心力的重要保证。
  二、理论社团:适应当代研究生群体特征变化和教育发展需要的有效形式
  当前,研究生群体已全面“90后”,其群体特征和教育要求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高校如落后于对教育对象变化的准确把握,教育效果不免落入“学校自说自话”和“学生我行我素”的“两张皮”现象。
  “90后”研究生们出生并成长于我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结构剧烈转型的时期,他们心智活跃而早熟,对于新生事物有着浓烈的好奇心和参与感。对于传统的教育形式,他们不反对,但却有天然的逆反心理。他们的生活学习同互联网高度黏合,见多识广,时刻处于社会多元思潮的影响下。微博、微信、人人网等网络社交平台的兴起,显示了“90后”们不愿唯从于一种言论或观点,强烈关注自我意识的感悟,并以赢得外界反馈为满足。即使在对入党的严肃问题上,他们也持有一种希望看到国家政治生活新气象的心态。
  随着研究生构成的日趋复杂和培养模式的逐渐多元,“90后”研究生们在校的聚合,从班级、研究生会等学生组织的单一形式,逐渐扩展为个人兴趣和个体能力的多路径发散。因而,社团逐渐从以往的小众民间活动组织慢慢走到台前,成为影响研究生们人格塑造、能力增长的显性力量。其中,理论社团与研究生的思想训练和学习模式等贴合度最高,拥有适应当代研究生党史教育要求、增强教育感染力的先天优势。首先,社团的形象是自由开放的,不唯书、不唯教条,不是刻板教育、灌输式教育,因而能赢得研究生们的青睐;其次,社团的活动形式、时间等,都是弹性的,恰好能适应研究生学业科研以外时间相对零散和稀缺的特点;第三,理论社团活动能使得教育对象反客为主,充分赋予研究生们对思想问题的“质疑权”和“解说权”。这种赋权恰好契合“90后”研究生们渴望表达、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等的要求。他们可以立足专业充分利用讨论、辩论、调研、著文、竞赛活动等形式开展自我教育,也可以邀请心仪的校内外专家老师参与活动,形成“第一课堂”之外别开生面的思辨教育;第四,活跃于社团活动的研究生,大多在社交、社会活动、组织等能力方面较为突出。即使理论社团首先影响到的是为数不多的社团个体,但最终形成的“少数”教育成果也能辐射带动更大范围的研究生。通过研究生同门、实验室、宿舍等学术和生活交流空间,形成互帮互学、“传帮带”等朋辈教育的良性态势;第五,学校可通过对理论社团的参与式管理或渗透式管理,跟踪并迅速发现研究生的思想认识盲区或误区,探索寻求更能引起他们共鸣的党史教育新途径。
  三、理论社团建设:优化研究生党史教育的有效路径探索
  尽管高校学生理论社团研究并非新课题,但以往视角重在关注对社团活动形式和内容的讨论,或侧重其发展情况的展呈或综述,论及理论社团为推动研究生党史教育服务的不多。结合研究生特点变化、社团特点等综合因素,理论社团能与研究生党史教育形成有机结合,构成“党建带团建、团建促党建”的有效回路。但在看到理论社团优势效力的同时,也必须认识到它并非研究生中的主流社团,因而需要得到更多发展性的引导和支持。   首先,学校党委应高度重视,融理论社团建设和研究生党建于一体。学校在制定研究生党建工作计划时,就有意识地将理论社团建设作为一块重要内容考虑进去,从机制上为社团建设提供保障,增强社团发展的底气和驱动力。理论社团应同时隶属于研究生思想教育工作部门和相关专业背景院系共同指导,如马克思主义学院、哲学学院、政治学系、历史学系等。这样,社团享有学校提供的活动平台、活动资源的同时,依托院系形成社团学习指导专家库,储备智力支持。另外,学校要安排研究生党建专职思政教师或党史党建研究方向的专业教师担任社团指导老师,夯实后台导向工作,指导社团设计以研究生党史教育为重要内容的年度工作计划,强化社团在党史教育方面的担当意识。
  第二,优先选配能力强、政治上可靠、群众认可度高的党员担任社团负责人和骨干。他们作为研究生群体中的活跃分子和意见领袖,可以有效地提升社团的人气和号召力。他们的党员身份也能成为激发社团对党史学习和教育管理热情的先决条件。学校应加强对社团骨干的培养和激励,将他们纳入研究生党支部书记和骨干的培养成长体系中,帮助他们理解支部建设中党史教育重要性的同时,为其创造与研究生支部书记交流联系的机会,为社团向党支部、党员更好地开展教育服务奠定基础。如果社团负责人能直接产生于研究生党支部书记群体,将更有利于社团工作的落实和推动。对于工作成绩突出、表现优异的社团负责人,学校也应有意识地安排他们参与校外各类党史学习活动,或到党史研究机构、政府机关挂职锻炼,让他们在更高的层面接受教育、提升能力,加深对于党的事业的理解和荣誉感。
  第三,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社团活动模式。首先,社团应坚持邀请校内外优秀老党员、党史研究专家等开展讲座报告和学术沙龙;或开展老党员、优秀党员访谈活动,收集整理个体承载的党史线索和故事。其次,应坚持引导社团成员结合各自学科、专业视角,以课题的形式开展党史主题的社会实践,去研究当下青年人对党史的模糊认识,形成“理论指引,实践佐证”的格局;或组织同学开展党史寻踪类实践,挖掘党史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时代意义,通过社会实践培养一批对党和国家事业的拥护者。
  第四,充分依托新兴媒体,创新活动形式,开展“智慧党史教育”。社团可结合“90后”研究生喜欢展示自我的特点,引导他们以富于时代朝气语言和形式,结合社团常规的“请进来,走出去”的活动成果,开展“旧史新讲”“党史今说”等微讲堂活动。针对成长于“读图时代”“数字时代”的青年人更喜欢图片、图表、漫画等形象表达方式的认知特点,社团也可采写党史相关的微信软文,或拍摄微视频,以“图说”“数说”等研究生喜闻乐见的“小载体”阐明科学发展“大道理”的生动方式,增强党史宣传教育的生动性、吸引力和说服力。
  第五,协力共建,服务研究生党支部思想建设。因理论社团能树立明确的党史学习目标,社团活动如党史知识竞赛、征文比赛、辩论比赛、学术沙龙和党史宣讲等,在支部活动中有效植入,能促使支部党史教育活动更有针对性和更具趣味性。社团可联手研究生党支部共同策划和设计活动,及时融入普通党员对党史教育活动的要求和创意,使得活动更接地气,增强参与感。共建模式既能满足理论社团对于活动参与者的保证,也能提升研究生党支部的党史教育活力。
  用什么样的历史和文化教育青年,事关党的事业和生命、国家的长治久安。高校应强化理论学习型社团的建设,指导和支持社团活动教育方法手段向多样、开放、立体转变,推动研究生党史教育从阶段性教育转为在校期间的持续性教育,从单纯的知识普及上升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动态培育。

相关论文

党史社团研究生理论建设研究
乡村生态治理共同体建设的农民主体性
新农村建设中强化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的
浅谈乡村振兴战略的基层公共图书馆建
课程思政融入“保险学”教学的路径及
辅导员视角下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学生就
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创新路径研究
河南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
数字媒体时代辽宁老字号企业品牌运营
大数据时代拼多多盈利模式研究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