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超越“淑女”与“女汉子”:女子教育的价值导向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21-0131-02
  现代社会中,对女性的描述中有一类是具有女性色彩的词语,如淑女,还有一类是具有男性色彩的词语,如女汉子。在“淑女”与“女汉子”并存的时代,女子教育的主流价值导向是什么?存在的问题又是什么?镇江崇实女学有悠久历史,又是现代女子教育典范,为此我们对其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中国女子教育的发展历史
  我国的女子教育经历一个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过程。封建社会,在“男强女弱,男尊女卑”的价值观影响下,大部分女性都不能接受教育,女子接受的都是“三从四德”“三纲五常”的伦理说教,同时接受“为人母,为人妇”的生活训练[1]。陈东原也指出“中国向来就没有什么女子教育”,明确说明封建社会中女子教育的缺失[2]。20世纪初,西方男女平等思想传入中国,中国女性掀起了女性解放的热潮,女子学校也纷纷兴办,女子教育已有160多年的历史,女子教育观经历了从强国保种惠及家庭,到强国保种与惠及社会兼顾的变化。后来,男女同校以后,女校中断了几十年。20世纪80年代中叶,中断了半个多世纪的女子教育再度兴起:一是恢复既往的女校历史,如华南女子职业大学、上海女子三中等;二是由妇女干部学校转制而来的女子职业大学,如浙江女子职业大学等;三是一些大学创办的二级学院,如天津师范大学国际女子学院等;四是一些私立的女子学校和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女子中学[3]。
  二、镇江崇实女子中学发展历史
  镇江崇实女中始建于1884年,迄今已有131年的办学历史。1884年,美国基督教会派诺冰心、贺路绥在镇江银山门基督教堂创立女子中学,取名“镇江私立女子学堂”。1888年,诺冰心迁校上宝盖山,学校改名“镇江女子学堂”。1910年,因为山上缺水,一位美国人购风车一架相赠,借风力打井水,宝盖山又称“风车山”,学校又改为“风车山私立女子学校”。1920年美国基督教会决定扩建崇实女中,教会中凯列维特女士将遗产赠予崇实女中,扩建校舍。据校史载:1908年,学校定校训为“崇俭务实”,后改“崇俭朴实”,1921年,教学楼竣工时取其首尾“崇实”校名正式命为“崇实女子学校”。1926年因幼稚园、小学分离,学校遂名“崇实女子中学校”。1931年,定名为“镇江私立崇实女子中学”,受国民政府江苏省教育厅直接管辖。1952年改为公办,更名为镇江市第二中学。2013年复办女子中学,校名“镇江崇实女子中学”。
  二、“淑女教育”和“女汉子教育”内涵
  张连波论述了中国近代女子教育发展历程中三种主要教育思潮:贤妻良母主义、女国民教育、男女平等教育[4]。传统意义上的“淑女教育”是以培养贤良淑德的贤妻良母以胜任相夫教子职责的女性为目的,使女性内修功德,外修容颜以适应男权制社会具有强烈男性欲求的完美女性之标准的教育[5]。淑女教育在整个封建社会占有重要地位,只有它才能为当时的女性在男权社会中争取到一些权力和一定的地位。这一境况直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受到西方思想的渗入和内部社会转型的双重影响,才出现复杂的变化。“女汉子”形容女性个性豪爽、独立自强、不怕吃苦、自力更生、个性独立。而我认为的“女汉子教育”和由上海女子三中提出的培养“IACE女孩”的教育相一致,即学校通过教育,培养具有独立、能干、关爱、优雅品质的女性,取这四个词语的英文第一个字母,简称“IACE”。
  三、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次研究使用调查问卷,随机在学校首届初一、高一女生399人中抽取初一学生71名,高一学生49名。问卷问题的形式以选择题为主,分别从培养目标、特色课程设置、课程教学、学校活动、学校环境影响等方面设置问题。调查共发放问卷125份,有效问卷120份,有效回收率96%。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培养目标
  崇实女中的培养目标是遵循教育规律和女性身心发展规律,着眼于教育国际化、信息化,尊重个性、丰富课程、营造特色,培养以“独立、关爱、知性、优雅”为主要特征的、具有国际视野和时代精神的现代女性。
  在“你希望学校把自己培养成什么样的人”问题上,0.8%的学生选择传统型的贤妻良母,9.2%的选择事业型女强人,82.5%的选择能力全面的现代女性。在成为全面发展的女性人才注重培养的方面,70%的学生认为自主意识和创造能力最重要;其次是创新能力锻炼,占14.2%;社会关怀意识养成和女性科学意识培养分别占8.3%和3.3%;选择主体精神张扬的学生最少,占2.5%。学校的培养目标中“独立”为“女汉子”特征,而“关爱、知性、优雅”则是“淑女”的要求。就学生而言,她们同样不是仅仅关注某个方面,而是更希望培养自己的自主意识和创造能力,成为能力全面的现代女性。
  (二)特色课程设置
  女性课程,是指基于性别特征、针对女性这一受教育者的特殊生理、心理和社会际遇及成才规律而设置的,旨在提高受教育者智力、能力,指导女性成才的课程[6]。学校开设了人文素养类、科学素养类、身心健康类、生活技能类四大类校本选修课。具体包括文化与礼仪、科技制作、女生心理导向、艺术体操、现代家政、汽车模拟驾驶、声乐、女红、赛珍珠作品赏析等校本选修课程。在学校开设的特色课程效果方面,46.7%的学生认为很好,30%的认为较好,20%的认为一般,只有0.7%和2.5%的认为较差和很差。在学校的特色课程着重培养的方面看,学生认为学校更注重文化素质,其次是心理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身体素质较缺乏。不难看出学校特色课程涵盖面广,不仅仅只是增加一些女性课程,而是从时代的需求,注重实践。学校在特色课程设置上,总体还是重在对女子传统课程的继承,同时也开设了一些科技方面课程。   (三)课程教学
  学校因性施教,将国学等传统教学融进语文教学中,政治教学中夹杂女生生涯规划,体育课更多的是形体等训练。在理科教学中,鼓励同学积极参与实验,自主探究。学校专业课程与特色课程相结合,全面提升学生素质。另外学校特别注重学生礼仪养成,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对她们进行礼仪教育,并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素质,使每个女生都具有知性、优雅、独立、关爱的品质。自复校时就成立了国学社团,又组建‘崇实使节”礼仪队。不仅老师在学习生活中以言传身教渗透“八仪四礼”的学习,而且聘请专业教师进行专门礼仪训练。除此之外,学校的上下课铃声也改为古典音乐,体现“礼”的精神;每周升旗仪式和班会开展“每周一礼”主题教育;广播站宣传多样的资料和真实的案例,让学生自觉习礼明礼。学校要求女生举止文明、气质优雅,努力成为知书达礼、秀外慧中的女性。
  (四)校园活动
  学校开办“五大节”(科技节、读书节、体育节、艺术节、“五月歌潮”歌咏比赛)系列活动。科技节包括科普宣传周、科技竞赛周、茅以升科技节,学生自主探索汽车模拟驾驶、标本制作、天文、气象观测、电子技师、环保研究等;读书节主要研习赛珍珠作品;艺术节之后是“女儿节”“巧手节”,鼓励学生学习手工、女红。在学校活动对自己哪方面影响较大上,33.3%的学生认为是思想道德素质,24.2%的认为是心理素质,23.3%的认为是文化素质,10.8%的认为是身体素质,8.3%的认为是专业素质。从调查可以看出,学校活动的读书节、艺术节和音乐节,注重女生知性、优雅的培养;而科技节,注重女生创新意识、自主意识培养。
  (五)环境设置
  崇实女中建筑古色古香,沉淀悠久历史。在学校的文化环境对个人的价值导向影响方面,47.5%的学生表示影响比较大,26.7%表示影响十分大,21.7%表示影响一般,认为影响不明显和完全没影响只占3.3%和0.8%。
  学校环境凸现了校园本体文化价值力,学生在雅致怡人的环境里受到感染和陶冶,修身养性。同时,学校开展了“校园楼群命名”“校园景点注释”等活动,让师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从校舍建筑、校园道路、景观设计等充分体现办学理念,幽雅、宁静、整洁、精致,富有文化内涵和书院气息。命名活动不仅提升环境文化影响力,而且凸显人文关怀,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培养了创新意识。
  三、结论
  从以上方面看,崇实女中并没有仅仅关注“淑女”和“女汉子”中一种价值取向,而是超越两者,让学生和谐发展。学校注重礼仪教学,辅以科学知识教学,更加侧重“淑女教育”。女学兴起特别注重“修身”,而现在女子学校依旧传承传统女子教育,十分注重女子德行的教育。通过“德育”加强学生的个人修养和陶冶情操,也包括履行个人义务和责任承担的教育。德育所包括的内容,有关于伦理方面的常识,有言行举止、仪表方面的内容[7]。我认为女子教育应该更加重视科学知识,使女性同样可以跻身于社会高层。
  考察女子学校教育价值应该从最初的性别视角到逐渐超越性别,强调教育对女子自身精神独立的意义。中国近代女子学校的教育价值正在于它在使女子普遍接受贤妻良母观的同时,也在不自觉地输入着超越贤妻良母观的养料。陈蓉指出,女子教育思想:从转变“贤妻良母型”为事业型;从全面发展教育到独立完全人格的培养;从独立自主意识到社会责任感[8]。真正意义上的女子教育,不仅仅是对女性的教育,而应该是重视女性价值,推广女性品质的教育。培养学生全面的女性修养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意识、广阔的国际视野,使其成为知书达礼、秀外慧中的现代女性。

相关论文

汉子超越女子价值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平等的内涵及
甘肃红色文化资源在当代高校思想政治
基于价值链的高新技术企业成本控制方
互联网金融的大数据应用模式及价值研
红色文化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
浅谈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助推国家治理现
企业文化管理的价值体现及构建路径研
浅析新时期农业科研档案价值实现途径
关于在财务会计中采用公允价值的思考
浅谈全球价值链视角下我国传媒产业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