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客家方言对英语语音学习的负迁移作用及教学对策

  中图分类号:G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10-0159-01
  引言
  作为汉语七大方言之一的客家方言,其语音结构体系具有自身的特点。而瑞金市这一纯客县因受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制约而较少受外界的影响,且平时人们都用客家方言交流,所以很好地保留了客家方言语音。这些语音不仅影响当地学生普通话的学习,且会形成一种难以克服的习惯被不自觉地带入到英语语音学习中,产生诸多负迁移作用。英语语音学习是整个英语学习过程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环节,其学习效果的好坏将影响到其他英语技能的提高。而学生在英语语音学习之初又常先入为主,用方言音代替英语的音素,产生大量不标准发音。本文以瑞金市方言为例,通过实证研究探索该地学生在英语语音习得过程中存在的负迁移现象,并提出一些教学对策,旨在促进客家方言区的英语语音教学工作。具体研究设计如下。
  一、研究设计
  1.研究对象
  本文以瑞金市官仓初中的30名初二学生为研究对象。他们是土生土长的瑞金人,平时都用客家话进行交流,且均属英语初学者。所以瑞金方言对他们的发音习惯仍有很深的影响,这使研究具有了可行性。
  2.研究方法
  首先,笔者根据自己及所熟悉的瑞金人的英语会话经验,提出客家方言会对英语语音习得产生负迁移作用的假设,然后设计调查问卷和英语语音测试卷进行调研。问卷主要是了解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和英语语音学习的经历与情感。所有研究对象被要求认真如实地对问卷作答。语音测试卷则是通过让学生朗读音标、单词、短语、句子及短文,发现其语音与标准英语语音间的差异。所有被测对象被逐一请到安静的地方,在用一分钟熟悉朗读材料后开始按要求朗读,并用电脑记录其发音以便笔者进行对比。
  二、研究结果分析
  1.问卷调查结果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仍未系统地学过英语语音知识。师生在英语发音上都有方言腔,且90%的学生都说教师仅偶尔纠正学生的发音。93%的学生意识到英语语音学习的重要性,但仅10%的学生会通过听磁带或英文电视节目来学习英语语音,87%的学生学习英语语音的方法仅限于模仿教师。在此情况下,学生易把已习得的方言音迁移到英语语音学习中,导致大量不标准音的产生。
  2.语音测试结果
  经对比分析标准英语语音与研究对象的录音,笔者发现该地区的学生由于受客家方言语音的影响,在英语语音学习过程中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2.1 对元音的负迁移作用
  2.1.1易把长元音发成短元音。客家方言中并无长短元音之分,因而学生很难辨别出他们发的音是长元音还是短元音。且客家方言中的单词发音都很短促,因而学生在发长元音时很难把握时间。另外,客家方言中的圆唇音都不是典型的圆唇,实际介乎圆唇与不圆唇之间。因此,在遇到长元音时,学生通常把其读成短元音。如80%的学生把sheep读为/?ip/。
  2.1.2双元音发音过程中无滑动。英语的双元音与客家方言的复韵母功能一样,外形相似,但发音方法各异。发双元音时讲究从一元音音素自然滑到另一元音音素上,口腔的开合大小和舌位的高低均有变化。而复韵母的两个音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且客家人读单词时都很急促,因此学生通常把复韵母当成一个整体,发音时无滑动。受此影响,客家方言区的学生在读双元音时往往没有音素间的滑动,如93%的学生把boat读成了/b?t/。
  2.1.3元音替代现象明显。出现以下两种情况时,受客家方言的影响学生容易用方言音代替英语语音。第一,当两者外形相似时,学生易把客家方言的发音迁移到英语语音学习中,如把/i?/,/u?/发成[i?]和[u?]。第二,当出现音素空缺时,客家方言区的学生喜欢用相近的音来代替英语的发音。如93%的学生用[a]代替/?/的发音。
  2.2对辅音的负迁移作用
  2.2.1难以区分英语爆破音的清与浊。英语和客家方言均有爆破音,且发音部位也一样。但英语的爆破音是以声带在压缩阶段振动与否对立,不振动为清爆破音振动则为浊爆破音。而客家方言的爆破音则以是否送气对立,均为清辅音无浊辅音。因此,学生在发英语浊爆破音时,往往不能在压缩阶段之初就开始振动声带,最终把其发成了客家方言的不送气清爆破音。
  2.2.2用客家方言中的[s]代替英语中相似的音/s/和/θ/。因这三者都属清擦音,且所发出的音听起来相近,所以83%的学生直接把/s/和/θ/读成[s],把birthday读作/b?:sdei/。但从发音部位来看,这三者的差别非常大。发[s]时舌尖靠近齿背;发/s/时舌尖与上齿龈接触,舌两侧缘与上颚广泛接触;而发/θ/时则使舌尖与上齿背接触,舌体与上腭无接触。
  2.2.3用客家方言中的[]代替英语中的/?/。客家方言中无/?/这一音素,这导致该地区的学生很难把握其发音要领。恰巧客家方言中的舌面擦音[]与其发音部位较接近,因而70%的学生受客家方言的负迁移影响把fish读为/fi/。
  2.3 对音节的负迁移作用
  何善芬指出:“音节是受具体语言的语义和结构制约的最小的发音单位”。英汉两者在音节构成模式上大体一致,但“音位组合方式和在音节中的分布差别很大”(吴刚,2012)。因而受客家方言的负迁移作用,该地区的学生经常用方言的音节组合方式对英语的音节进行调整,致使其发出来的英语语音带有浓重的地方口音。如客家方言中无英语中常见的辅音连缀现象,习惯了辅音后紧跟一元音的发音方式的客家方言区的学生在学英语时,90%的人都犯过以下两种错误,即在连缀的辅音间添加元音把prize读作/p?`raiz/和在收音后加元音把good读成/`gud?/。
  2.4 对语调的负迁移作用
  英语是一种语调语言,其音高变化主要体现在短语和句子上,语调的改变可使其语气发生变化,但不改变基本语义。而客家方言是通过其7个声调的变化来起到区别词义的作用,属于声调语言。这一差异导致客家方言区的学生在说英语时很难适应英语语调高低起伏的变化。90%以上的学生在朗读英文篇章时语调都趋于平缓,难以正确传达出其中的感情色彩。
  三、克服客家方言负迁移作用的教学对策
  为了有效地指导客家方言区的英语语音教学,该地区的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如下策略来减轻客家方言对英语语音学习的负迁移作用:第一,加强英语语音知识的教授,让学生系统地掌握发音规则和技巧,以避免盲目的模仿,提高英语语音学习效率。第二,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学生学习英语语音的主要是模仿教师。因而要想改善客家方言区学生的英语语音面貌,就离不开教师对学生的积极引导,促进其良好语音学习习惯的养成。第三,进行语音辨析。学生在英语语音上所犯的错误主要因没恰当把握发音部位与发音方法,而习惯性用方言中的音来替代。因此学生应对客家方言音与英语语音进行仔细辨析,克服不良影响。
  四、结语
  通过实证研究笔者发现瑞金市的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其元音、辅音、音节和语调均受客家方言的负迁移影响,导致错误率较高。对此,笔者从实际出发寻求减轻或预防客家方言对英语语音学习的负迁移作用的教学对策,试图为改进客家方言区的英语语音教学尽一份绵薄之力。

相关论文

客家方言对策作用教学学习
医疗保险本科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研究
浅谈心理学理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教育戏剧”的实
汉语言文学对传统茶文化的作用研究
写生课程融入学前教育美术教学的应用
电商直播课程教学融入思政教育构想
企业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课程思政融入“保险学”教学的路径及
浅谈茶文化的旅游管理教学改革模式
高校商务英语教学中的思政融入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