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工商管理论文 > 企业研究论文

“可持续发展报告”潮流下的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研究

  可持续发展报告(社会责任报告),是指企业自愿的非财务信息的披露,是从经济、环境和社会三个方面披露企业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战略、行动、业绩和未来目标的活动。随着政府对环境重视程度的提高和企业可持续发展意识的增强,可持续发展报告在中国不断涌现。本文拟对“可持续发展报告”潮流下的企业环境信息披露问题作一探讨。
  一、可持续发展报告的发布现状
  1989年挪威Norsk Hydro公司发布的企业环境报告是世界上最早的可持续发展报告。至2008年5月,全世界超过4300家公司发布了16800份以上的可持续发展报告,企业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已成为世界潮流。在我国,随着科学发展观、绿色GDP、清洁生产等意识的深入,作为企业履行责任的一种积极表现,可持续发展报告近几年不断升温。2006 年前报告数量一直在低位徘徊,此后井喷式增长。2008 年工商银行、南方电网、南方航空等第一次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中国移动、国家电网、中国石油等已经是第二次、第三次(甚至更多)发布了。
  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分别在2000年、2002年、2006年和2014年发布了四版《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环境业绩作为“三重底线”之一,已成为可持续发展报告的三大主要内容之一。绝大多数中国企业的报告采用了GRI指南进行编写,并将其作为环境信息披露的主要方式。
  二、可持续发展报告中的环境信息披露问题
  GRI 2014年版指南指出了确保可持续发展报告质量的六项原则:平衡性、可比性、准确性、时效性、清晰性、可靠性。下文从这6个原则出发对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中的环境信息披露问题进行分析。
  (一)平衡性方面――报喜不报忧
  中国企业对环境信息的选择性披露痕迹较重,“报喜不报忧”现象较突出,部分企业过多披露正面和积极的信息,如生产事故下降、废水排放量减少、环保设备投入等,缺少对潜在负面影响的环境信息披露,报告流于形式,成为一种广告和公关手段,大大削弱了信息可信度。其实可持续发展本身就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负责任的公司应该坦承而不是回避。例如,壳牌中国在2005年报告中承认2004年发生4起死亡事故,BP石油公司在2006年报告中披露了公司2005年在美国德克萨斯的爆炸事故,这些公司主动地坦承不足反而容易获得谅解和信任。
  (二)可比性方面――环境信息披露缺少一个统一的标准
  中国企业的大部分报告没有统一的标准,有的只是简单拷贝国外企业的报告,可比性较差。目前,国内可持续发展报告的标准较多,部分企业参照了全球契约十项原则,较多企业参考GRI指南,日资企业大部分依据的是日本环境省制定的《环境报告指南》和《环境会计指南》;中央企业多参考2008年1月《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深交所上市公司参考2006年9月的《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另外,也有企业参考行业指南,譬如《油气行业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林产业工业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写指南》等。标准不统一导致报告可比性不足,影响了企业间环境信息的横向和纵向比较。
  (三)准确性方面――定性描述多,缺少有说服力的案例和定量信息
  中国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报告中有关环境的定量信息除污染物排放指标外,较少有其他指标,更多的是定性描述。有些报告充斥着各种口号式的内容,缺乏详细深入的描述;有些报告缺乏分析,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还有些报告行文宽泛、流于形式,未能结合企业及行业特征来分析环境问题。这些报告难以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研究显示,上市公司报告中,关键定量指标平均披露个数不足2个,56%的公司没有披露任何关键定量指标。再以环境类指标为例,不足1%的上市公司披露了温室气体排放量和耗水量指标。
  (四)时效性方面――各年内容重复较多
  时效性是指报告应定期适时公布以便信息用户做出决策。从报告期看,招商银行的第一份报告涵盖了从1987年到2007年共20年的信息;中化化肥则涵盖了2007年之前的所有相关内容。从第二份报告后,多数企业一年发布一次,少数企业两年发布一次,如大众汽车公司。总体看,报告所披露的环境信息还算及时,但各年内容重复较多,有的过于宽泛,似乎放进哪一年度的报告都可以。如果未指定报告年度,内容上根本看不出报告期。还有很多报告中都有“明年我们会在环保上投入更多”的履责计划,实际上是无效的。
  (五)清晰性方面――简明易懂不够
  目前,多数中国企业的报告注重整体设计,图文并茂,有些报告还以专栏形式介绍环境信息的相关知识,在增强报告可读性方面下了不少功夫。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一些报告缺少必要的图表对环境信息中的大量数据进行列示,不便阅读。部分报告看起来像“公文报告”,降低了用户的阅读兴趣。
  (六)可靠性方面――缺少第三方审计
  提高报告可靠性的常见方法是聘请独立的第三方进行审计,如果一个报告没有审验的话,就只是一本企业的宣传册,而不是报告了。毕马威2005年的调查显示,全球250强和各国100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报告附有独立审核报告的比例分别达到30%和33%,其中,近60%是由国际大型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的审核。在我国,由第三方机构独立审验的报告数量虽逐年在递增,但与国际比仍有较大差距。
  三、可持续发展报告中环境信息披露问题的解决对策
  针对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中环境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
  (一)发布正反两方面的信息   企业报告要遵循平衡原则,及时披露负面信息及相关的整治处理成效,如附近居民的投诉次数,环保局的罚款数,污染物排放超标数等。上海证券交易所于2008年5月发布了《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引》,自2009年末起,一部分企业开始实施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工作制度,承诺公开环境信息,包括公开因环境违法违规被环保部门调查,以及受到行政处罚、刑事处罚的信息。
  (二)建立相对统一的环境信息披露标准
  1997年成立的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是可持续发展报告领域最具影响力的机构,目的是在全球推动建立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制度,制定并推广全球适用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框架指南,帮助企业更好地披露经济、环境和社会三方面取得的业绩,从而提高可持续发展报告的质量。笔者建议中国企业适应世界潮流,以GRI 2014年发布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作为主要的报告标准。
  (三)规范环境信息披露的内容
  GRI发布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中推荐采用资源消耗、废弃物产出和污染物排放等共10个指标来反映企业的环境业绩,为世界各国的企业广泛采用。在此基础上,国内理论界要加大对环境业绩考核的研究力度,要结合不同行业企业的实际,加强对企业环境业绩考核内容和体系的研究,才能在实务上指导企业建立健全这项工作制度。
  为了解决各年环境信息披露内容的重复问题,2008年《纺织服装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纲要》提出了一种相对合理的方法:把报告内容分为常项和变动项,对常项部分不要求企业每年重复报告,而对变动项部分则每次都必须报告。这种方法能否奏效,还有待探讨。
  (四)采用简明易懂的格式,如案例、图表和数据等
  案例的大量应用能增强报告的可读性,图表使报告更具清晰性和直观性,数据使用则避免了报告的空洞,更有说服力。例如,壳牌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报告中列示了岳阳煤气化项目和南海石化项目,并附加了三个小的案例,值得借鉴。类似的,中国远洋、中国移动、宝钢股份等在定量信息披露上表现突出,虽然这些公司的数量有限,但它们已经能够准确地识别关键的定量指标,并采用国际标准对数据进行披露,大大增加了横向和纵向上的可比性。
  在语言版本问题上,有必要时应同时发布中文和英文版本,以满足更多用户的需求。一些在香港上市的中资企业,如中国移动、中国石油等应同时推出繁体中文版,以符合香港交易所的信息披露要求。
  (五)加强第三方审验
  当务之急是培养一批精通环境专业知识的审计人员,对环境信息进行专业审计,并出具专业的环境审计报告。另外,国际会计师联合会的担保约定国际标准(ISAE 3000)和社会与道德责任研究所的AA1000保证标准,是国际上两个比较重要的第三方审计认证指南工具,我国应考虑符合国际相关的认证标准。
  现在我国会计界对可持续发展报告的关注较少,2014年,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的G4报告指南已公布,笔者认为由于财会人员天生对报告比较熟悉,理应在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的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者单位为嘉兴学院商学院)
  [作者简介:李梦娟,嘉兴学院商学院财务122班本科生。李郁明,嘉兴学院商学院副教授,会计系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财务会计。]

相关论文

可持续发展环境报告研究信息企业
试论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的协同管理策
浅析恢复性司法理念在我国环境犯罪中
辅导员视角下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学生就
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创新路径研究
试论战略成本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北京市旅游经济与城市环境协调发展测
河南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
数字媒体时代辽宁老字号企业品牌运营
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的提升途径分析——
大数据时代拼多多盈利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