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工商管理论文 > 企业研究论文

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

  中图分类号: F224;F2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0-000-01
  引言
  在国内证券市场不断发展的情形下,粉饰报表数据、人为地进行利润操纵现象在上市公司表现显著,相关研究也表明盈余管理活动在我国上市公司中普遍盛行。随着西方学者把心理学引入到传统经济学中,管理者由于通常处于较高的决策地位,面临较复杂的工作环境,有丰富的成功经验,易产生过度自信的心理,这种“非理性”的因素在我国上市公司较为明显,主要表现如:企业过度负债、过度并购,对企业价值造成破坏,使企业陷入财务困境。进而这种心理会诱导他们人为地调整公司未来的收益,加大进行盈余管理的可能性。
  一、研究现状
  (一)管理者过度自信的研究现状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过度自信是管理者在认知和决策过程中的一种认知偏差。许多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在对不确定事件进行判断与决策时,往往会做出过高的估计,表现出过度自信。学者基于社会心理学视角,对过度自信进行了界定。Langer提出,过度自信是一种优于平均效应、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以及自身形势的结果。
  从投资现金流的敏感性角度,(Glaser,2008)过度自信的管理者会使公司投资现金流敏感性偏高,诱发企业过度投资行为,进而对企业业绩造成影响。
  从信息披露的角度,过度自信的管理者会偏好于激进的盈余管理,即对信息披露持有乐观的态度,降低了企业信息披露的质量,为财务报告的舞弊和欺诈埋下了隐患。
  从融资的角度,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对融资项目进行评估时,往往低估风险,偏好采用激进的融资决策,进而对企业业绩造成一定的影响。
  (二)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研究现状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学者们对盈余管理展开积极的研究,主要基于AdamSmith的“理性经济人”假设之上。但是随着“理性经济人”假设的固有局限性,管理者过度自信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因素对盈余管理研究的范畴进行了扩充。过度自信的管理者会对企业未来收益持过度乐观的态度,在业绩的预测值高于实际经营结果时,管理者增加使用盈余管理手段的可能性(PaulHribar&HollyYang,2010),通过高估公司未来的投资收益,延迟或较少确认损失,得以提升企业业绩。
  受“理性经济人”假设的引导,我国学者主要是从企业内外部环境的角度对盈余管理问题进行研究,如高管变动、股权特征等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随着行为金融学的引入,研究发现管理者过度自信会增加上市公司并购行为的频率(史永东、朱广印,2010),同时对公司绩效、公司融资行为、公司风险(庄平、李延喜,2011)等产生影响,就会伴随着激进的盈余效应。
  二、管理者过度自信度盈余管理的影响
  (一)衡量指标
  国内外学者以往对管理者的过度自信的衡量指标诸如:股票、消费者情绪指数、企业景气指数、媒体反馈、企业盈利预测偏差均有一定的缺陷,本文建议探究一种综合型的度量方法,把各个管理者包括年龄、学历、教育背景及任职时间在内的因素,按照一定的权重构建一个个体过度自信的标准,然后再结合外部表现,如可以把发起并购的频率作为一个外部衡量指标,这样把内外两个指标进行整合,得到一个综合性指标,这样既考虑到了个人因素,又考虑到了外部因素。
  对于盈余管理的度量通常有:盈余激进度和盈余平滑度指标。盈余激进度体现的是企业加快确认利润并延缓确认损失的行为。本文主要从盈余激进度来考虑。
  (二)管理者过度自信对盈余管理影响的分析
  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偏好于高估企业的未来收益、低估企业的财务风险、其对信息的处理缺乏理性,致使管理者往往将自身能力估计地高于平均效应。过度自信的管理者更倾向于漠视一些无关的线索,只集中在有限的信息上,导致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中出现战略失误。因而当实际的经营业绩与预期目标相背离时,在资本环境的压力下,为了逃避和掩盖战略失误造成的后果,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就会人为的舞弊和操纵财务报告中有关的会计信息,从而加大了盈余管理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管理者过度自信的心理认知,在没有充分利用有效信息时,也会高估预计实现的收益,当差异出现时,为了掩盖实际经营业绩,盈余管理的动机油然而生。同时,当实际经营业绩与盈利预测的数据相差较大时,认为这种差异只是暂时的,基于自身利益以及公司良好的形象,通常会调高利润,认为只是将未来的收益进行了提前确认,从而进行激进的盈余管理。
  三、总结
  之前学者对于管理者过度自信的度量指标,主观性过强、缺乏综合测评体系,而本文对这一新的度量指标,进行了展望,为本文的一大创新之处。此外,运用管理者过度自信的综合指标对盈余管理进行实证性的检验,有待我们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管理提出更切合实际的建议和措施。

相关论文

盈余管理管理者影响企业
企业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浅谈茶文化的旅游管理教学改革模式
试论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的协同管理策
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创新路径研究
试论战略成本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河南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
数字媒体时代辽宁老字号企业品牌运营
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的提升途径分析——
裂变营销对用户购买意愿的影响—以拼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