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证券金融论文 > 金融研究论文

互联网金融模式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一、互联网金融模式概述
  1.内涵
  目前,互联网金融模式界定尚未统一,无权威定义。谢平教授最早在《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2012)中提到:既不同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也不同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第三种金融融资模式,称为“互联网金融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支付便捷,市场信息不对称程度非常低;资金供需双方直接交易,不需要经过银行、券商和交易所等金融中介。
  2.特征
  (1)快捷的第三方支付。第三方支付已成为支付体系不可缺的一部分,并具有操作简单、费用低廉及交易担保等优势。一方面降低了银行、企业运营成本,以及小额支付交易成本。另一方面,以信用为依托第三方支付大大降低了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互联网交易欺诈风险,充分保障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2)强大的信息处理。云计算、云存储技术的发展,有效的提高了对大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其一,对信息有组织的筛选,使信息可预测、可量化消费者行为,从而进行产品创新、精准营销、以及风险管控。其二,大数据的发展,极大降低信息的不对称性,为小微企业融资提供条件,促进小额融资发展。
  (3)灵活的资源配置。互联网金融平台的构建以及第三方支付蓬勃发展,大幅度提高互联网金融的市场有效性,使其无限接近一般均衡理论。资金的供需双方直接联系与匹配,不必要通过银行等金融中介,便可达到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或银行间接融资一样的资源配置效率,并在促进经济增长同时,大幅度减少交易成本。
  二、互联网金融对社会方面的影响
  政府方面,根据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积极发展电子商务”的规划,互联网金融正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发展机遇期,这既为金融服务和互联网产业提供了发展的政治环境,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监管挑战和压力。互联网金融提供全新融资模式和创新的金融服务,可用来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问题,规范民间借贷发展,更可被用来提高金融普惠性,完善普惠金融体系。
  经济发展方面,2014年第三方支付交易额达8.1万亿,互联网融资全年成交量2528亿元。互联网金融在服务实体经济,改变经济模式,协调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学术理论方面,互联网金融崛起不仅深化金融功能理论、金融发展理论和普惠金融理论三个方面,更对金融理论的创新产生驱动力,拓展传统理论的范围,催生新的金融理论,完善金融体系。
  三、互联网金融对银行方面的影响
  1.中间业务――支付业务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已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领域产生影响。由图1图2所示,商业银行出现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额增幅减小且占营业收入比例呈下降趋势,其主要原因极可能为互联网金融冲击所致。
  图1 国有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额
  数据来源:各银行官方网站年度报表
  图2 国有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额占营业收入额比例
  数据来源:各银行官方网站年度报表
  (1)互联网金融已对支付领域产生影响。目前第三方支付交易量增长迅速,其交易额占总市场份额近八成,远超过银联及网银渠道。在此冲击下,当前银行业为抢夺市场以及业务转型,不得不在电子银行业务方面增加成本费用,对跨行交易等中间业务采取打折优惠。这些冲击着银行的传统支付业务以及中介地位。
  (2)互联网金融已延伸到传统中间业务领域。商业银行开展中间业务最大的优势在于网点分布广泛、信用度高。然而这些优势正在被互联网金融所取代,足不出户就可以缴电话费、水电费、代缴车辆罚款等,商业银行利润进一步被挤占。
  (3)互联网金融已成功开辟全新金融产品分销渠道。以基金的销售为例,以前主要以基金公司直销和银行代销两个渠道为主,现在随着互联网金融发展,减弱了用户对于物理网点和销售人员的依赖,降低了分销成本。基金公司开始自建网上平台,与第三方支付等互联网平台合作,开创金融产品分销新渠道,改变了现有金融产品分销渠道格局。以上三点表明,互联网金融无疑已对传统银行中间业务带来巨大压力与挑战。
  随着互联网金融功能的不断强大与组合,一步步触及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分流金融中介服务需求,打破商业银行独霸支付中介的地位,造成金融脱媒、客户关系脱媒加速等更加深层影响。
  2.资产方面――贷款业务
  互联网金融模式在贷款业务方面,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为个人对个人的P2P网络借贷模式,主要代表平台有人人贷、陆金所等,至今已超过2000家,交易量稳步快速增长,到2015年第一季度交易规模已超1000亿元(见图3)。另一种为针对企业的电商在线融资,主要代表平台有蚂蚁小贷(原阿里小贷),凭借其创新的服务模式及独特流程,通过淘宝、天猫、支付宝等平台获取消费者行为习惯大数据,创建网络征信数据库,将其用于小贷,不仅降低甄选客户的成本、有效控制风险源头,更让整个贷款过程快捷,手续简单,借款人在极短的时间内成功贷款。
  图3 2013年1季度到2015年1季度中国P2P网贷市场交易规模
  数据来源:易观智库
  以上两种网贷形式对商业银行影响主要有:第一,快捷流程、手续简单,吸引到不少不同层次的个人和企业客户,对银行客户进行不同程度的分流,对信贷市场份额强势抢占,减少银行盈利。第二,网贷对融资模式进行根本性创新,有效解决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对普通人群的资金需求及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高、融资难等问题。第三,网络信用评价体系的建立,使网贷对企业的审批开启新的可能,不同于商业银行对企业仅基于财务数据及有效抵押物的判断,进而简化审批手续,加快放贷速度,节约借贷双方时间成本。第四,由于借贷双方不再依赖金融机构,而是通过互联网平台自行达成交易,不仅降低交易成本,更提升资源配置,推动利率市场化。   3.负债方面――存款业务
  负债是商业银行进行其他业务的基础,也是保证商业银行从事营利活动的最主要资金来源。而随互联网金融崛起所产生的余额宝为代表的“宝”类理财产品,凭借其低风险、高收益、赎回快、门槛低等优势,对商业银行的首要影响是一大批青年客户资源被分流,导致商业银行活期存款、理财产品、基金代销造成一定冲击,收入来源被侵占,动其根本利差盈利模式。
  其次,互联网金融为惠普金融创造平台与途径。互联网金融能跨越地区界限、门槛障碍,为更多阶层、更广阔的群体、更落后地区提供等质、丰富的理财类、基金类产品,方便金融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普通大众投资理财,对弱势群体财富增长有积极意义。
  四、商业银行应对策略建议
  总体来看,虽然互联网金融机构发展来势汹汹,但商业银行所处社会特殊地位,所以短期内尚无法撼动、取代商业银行,二者应加强合作,优势互补。
  1.提升传统优势服务,更新产品设计
  相比于互联网金融模式,商业银行最大的优势在于服务客户,通过近距离接触客户可以实现稳定客户、提高客户黏度、进而培养客户忠诚度。以满足客户实际需求为主,真正达到以人为本、以客户为中心的转型。一是注重客户感受与体验,商业银行凭借自身资源优势,洞察客户新趋势、新需求,满足客户个性化、专业化需求,提升客户体验和交易活跃度。二是提倡分层服务理念,根据不同年龄层次客户群体生活习惯及金融需求对现有产品和服务进行升级更新。针对青、中、老不同群体开发不同类型金融产品并分类介绍推广。三是更新服务场所设施,商业银行营业大厅可增设便民设施,围绕客户的衣食住行提供全方位的金融一体化服务。如推出水,电,燃气,取暖等费用的24小时交款机、推出新一代可视化的智能银行“VTM”,为客户提供灵活多功能设施。
  2.积极开发电子服务,优化服务渠道
  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商业银行可以依托互联网与移动通讯技术与自身战略相结合。首要完善便捷服务,开发和改进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等电子类银行,提供随时随地便捷现代化金融服务。其次,发展智能化服务,设计自动余额理财、自动信用卡还款、自动申购赎回货币基金、自动积存金与贵金属等智能型功能,让客户体验远超互联网金融。
  3.加强互联网金融合作
  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并未在全方位领域产生竞争,仍具有广阔的合作空间。在融资业务领域,因为商业银行与网贷平台本身对潜在客户阶层定位不同,其互补程度远大于竞争程度,具有合作基础。网贷平台主要接待小微企业与个人客户,普遍具有贷款额度低、无法提供抵押物、无财务报表等共性。商业银行的客户群体主要为个人房屋贷款和中型以上企业经营贷款,有明确的手续及抵押物担保。两者分别服务于不同的群体与用途,因此双方完全可以共享信息创建共赢。在支付业务方面,商业银行在现实支付领域占霸主地位,第三方支付企业则在网上支付占据统治。但是,无论是网上第三方支付还是手机支付,暂时都无法脱离介质而独立存在,需与银行结算账户相连才能发挥支付功能,对此银行应以积极的态度与电商平台及第三方支付企业合作互助,全面覆盖支付结算领域。同样,在理财业务领域,银行可以加大与第三方理财销售平台的支付合作,赚取交易手续费收入。同时,银行自有的理财产品亦可以放其平台销售,扩大理财宣传范围,营销潜在客户群体。

相关论文

银行业对策传统模式互联网影响
宏观经济学对市场经济的影响研究
浅谈互联网环境下会计电算化发展现状
试论互联网平台异化导致的伦理问题及
企业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浅谈茶文化的旅游管理教学改革模式
河南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
社会化电商拼多多盈利模式存在的问题
裂变营销对用户购买意愿的影响—以拼
大数据时代拼多多盈利模式研究
电商营销模式的新变化分析——以淘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