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高校大学生网络成瘾现状及心理机制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16-0208-03
  随着网络的普及化,网络在给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带来许多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部分大学生对网络产生了依赖,导致心理与社会功能等受损,产生网络成瘾。严重地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必须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本研究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团体调查,旨在探讨大学生网络成瘾与心理机制的关系,为更有效地开展大学生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一、大学生网络成瘾调研的情况及分析
  (一)调查对象及工具
  1.调查对象及方法。本研究选择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的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抽样调查了2012―2014年三个年级共计210名左右的学生,调查对象涉及了文、理、工等学科。本次问卷调查采用随机抽样、无记名的方式,组织大学生集体作答,填写完成后当场收回问卷。最终,发出调查问卷210份,回收后经过整理,剔除无效问卷后,共得到有效问卷185份,有效回收率 88.1%。
  2.调查工具。(1)大学生网络使用情况调查表。以大学生网络使用情况调查表作为测评工具,该问卷主要涉及调查对象的上网体验、上网目的、基本信息等方面。(2)网络成瘾诊断量表。选择的是金伯利?扬的《网络成瘾诊断量表》。此量表是一个5级自陈量表,共包含20道题目,总分为100。根据被试的得分情况来判断是否患有网络成瘾及其程度。如果被试得分在40分以下,说明不存在网络成瘾问题;被试得分在40~60分之间为轻度网络成瘾;被试得分在60~80分区间诊断为中度网络成瘾;如果被试得分超过80分,则表明被试有严重的网络成瘾。
  (二)大学生网络使用现状
  1.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在185 个有效样本中,农村学生占57.25%,城镇学生占42.75%;家庭结构方面,单亲家庭占8.37%,双亲家庭占91.63%;独生子女比例为32.43%,非独生子女的为67.57%;家庭经济条件方面,23.31%的学生家庭收入较差,74.25%的学生家庭经济收入中等,有2.44%学生家庭经济条件较好。调查对象的学科、年级分布(见表1)。
  2.大学生每天上网时间(平均)情况。调查显示,大学生每天上网时间(平均)约为0.95小时。9.7%的大学生每天上网时间超过了4 小时,其中2.17%的学生每天上网超过5 小时,18.2%的学生上网时间不超过3 小时,62.4%的学生每天上网时间不超过2 小时。
  3.大学生网络使用的其他方面。结果显示,大学生月均上网消费超过50 元的占16.13%;学校是大学生经常上网的地点比例为62.12%,60.3%的学生偶尔通宵上网,因为上网偶尔缺课的学生也超过15% 。
  4.大学生网络使用目的状况。从表2可见,大学生最主要的网络活动是浏览信息,约有68.45%的学生上网主要是为了获取各种信息。其次是约有45.1%的学生上网是为了休闲娱乐,约有44.81%的大学生上网是与家人朋友联系。
  5.大学生网络体验情况。经调查,有63.12%的大学生在上网时感到有趣,56.23%的大学生在上网时感到不受约束,约有超过9.22%的大学生已经意识到对自己的上网行为逐步失去了控制,还有部分学生在上网时会经常感到时间过得很快。
  三、大学生网络成瘾现状分析
  网络成瘾,又称互联网成瘾综合症简称(Interne Addiction Disorder ’ IAD),是指由于个体对互联网络过度依赖而导致的一种心理异常症状以及伴随的一种生理性不适。
  统计结果表明,1.73%的大学生网络成瘾达到严重的程度,网络成瘾程度中等的占23.1%,绝大多数大学生网络成瘾程度较轻,占75.17%。网络成瘾的大学生已不容忽视,应当引起高校和社会的关注。
  四、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一)调查工具
  采用SCL-90 量表分别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群体和非网络成瘾群体进行了测评。该量表包含90 道题目,可以归类为10 个因子项,采取1~5 分的5 级评分标准,总分为90 个项目的得分总和,超过160 分说明被试存在着一定的心理障碍。同时,如果某一个因子得分超过2 分则为阳性,说明该因子存在的心理问题可能性较大。
  (二)调查结果
  1.结果表明,网络成瘾大学生的阳性率为22.17%,远高于无网络成瘾大学生8.3%的比例,说明网络成瘾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一定的影响。
  2.心理健康各因子得分情况。根据调查结果,网络成瘾大学生(IAD组)各项因子分都明显高于无网络成瘾大学生(无IAD 组),特别是强迫症、忧郁、焦虑、人际关系和偏执五项因子方面,网瘾总均分都超过了2 分,而且P < 0.01,说明网络成瘾大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见表3)。
  导致网络成瘾的因素很多,可能是逃避某种情感产生抑郁和焦虑或为获取某种需要等原因在网上寻找慰藉,久而久之就对网络形成依赖,出现人际关系、偏执等方面的心理问题。
  五、结论
  网络成瘾的大学生,由于整天沉迷于网络,容易导致心理错位、认知失调、行动失调,丧失对周围现实环境的感受力和参与意识,带来一系列心理和行为问题,严重影响健康人格的塑造。这就要求各大高校加强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干预,积极开展科学的网络心理教育,督促和引导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增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培养积极的应对方式,以维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相关论文

现状机制高校心理大学生研究
高校钢琴教育的多元化发展构想
新农村建设中强化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的
课程思政融入“保险学”教学的路径及
辅导员视角下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学生就
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创新路径研究
高校商务英语教学中的思政融入构想
河南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
数字媒体时代辽宁老字号企业品牌运营
大数据时代拼多多盈利模式研究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