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科技馆教育活动的研究与实践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已渗透至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科技博物馆的教育重点转移为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提升公民的科学素养已经成为当前科普工作的重中之重,因而科技馆教育活动如何适应这一发展趋势,已成为世界性的重大课题。
  1 科技博物馆教育活动的功能
  1999年于布达佩斯召开的国际科学理事会在《科学议程-行动框架》中指出:“各国当局及有关资助机构要推动科技博物馆和科技中心在公众科技教育中发挥其重要作用。”我国在2007年由中国科协办公厅下达的《科学技术馆建设标准》中指出:“实施观众可参与的互动性科普展览、教育活动是科技馆的核心功能。”[1]教育活动是科技馆的核心功能之一,这已成为不可置疑的事实。
  在科技馆建设中,基础设施与展品投入方面应充分考虑到投入与产出的比例,以鼓励积极开展教育活动,而杜绝一味扩大投资的盲目性;要关注发达国家的科技馆展厅面积从占总面积的50%到25%而逐渐变小,却越来越重视教育活动的发展趋势。对于许多已建成开放的科技博物馆馆而言,在硬实力已基本成为定局的情况下,要充分发挥科技馆的潜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更须重视软实力的提升,打造科技馆品牌教育活动则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我们在此就撇开观众可参与的互动性科普展览,对科技馆的教育活动单独进行研讨与探索。
  2 浙江省科技馆教育活动的创新实践
  近年来,尤其是最近五年来科技馆教育活动的功能不断强化,各馆开展的教育活动数量不断增长、形式不断丰富、项目有所创新,从原理只有简单的依托展览的科技培训、科学表演等,发展到目前各馆依托各种馆内资源从事科学表演、科技制作、科技竞赛、科技冬夏令营、科技培训等各项活动的开发与实施。[2]
  浙江省科技馆就是活跃于其中而颇有代表性的一员,其近年教育活动工作的创新拓展,令人耳目一新。
  2.1成为科普服务的平台与桥梁
  馆校结合的科学教育已成为世界潮流,作为全国第二批馆校结合的试点单位,浙江省科技馆成为勇于实践的弄潮儿:将每年举行的全省“中小学教师实验技能大赛” 决赛地点设在省科技馆;与教育局联合举办了“科学课竞赛活动”,把学校科学课的课堂“搬”到科技馆展厅;与浙江教育出版社合作,结合科技馆展品展项,出版了《科技馆奇妙夜》、《最受全球小学生喜爱的趣味科学实验》等4套科普系列丛书。
  我馆还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创办了无线电工作室,旨在为国内外无线电爱好者提供学习研究无线电技术及加强交流的实践阵地。
  借助外力,搭建教育活动的平台是科技馆提升科普服务能力的重要途径。
  2.2促进研究性团队的建立与提高
  教育活动设计离不开先进的教育理念,离不开建立一支高素质学习型的理论研究队伍,浙江省科技馆积极展开学术交流,以促进研究性团队的发展。
  2011年浙江省科技馆举行多次高级别的培训。邀请澳大利亚科技馆专家与西澳大学教授,组织了别开生面的“现代科技馆运行管理的关键因素”研讨培训,在展厅借以互动形式,发扬探索精神,针对展项时而讲解,时而启发,时而讨论,时而延伸;邀请欧盟科学诠释者学院培训师来我馆,进行“如何争做一位优秀的科学诠释者”主题的培训,以交流、互动、演示及点评的模式进行教学;承办首届全国科技馆馆长培训班,近60位馆长围绕科技馆的可持续发展,从展览设计、展品开发、展馆活动等各方面展开热烈研讨。
  浙江省科技馆协会成立大会也与众不同,以90分钟的网络论坛开场,凭借巨幅视频画面和同声传译,来自全省各地的科技馆人和远在南半球的澳大利亚的同行们展开了一场小型的国际科技馆论坛。
  理论研究在全馆已蔚然成风,在一次全国性的学术研讨会上,全馆员工有19篇论文被会议选中,并编入论文集。
  2.3促进社会资源的引进与利用
  我馆十分重视与社会各界联合开发教育活动,并努力发掘新的合作方。科学松鼠会是一个致力于在大众文化层面传播科学的非营利机构,2012年我馆与松鼠会共同策划“首届菠萝科学奖”的合作事宜,成为脍炙人口的一段佳话。
  “菠萝科学奖”以“向好奇心致敬”为主题,通过奖项的评选、校园暖场、科学集市、科学论坛、颁奖晚会等多样的活动形式,邀请科学家、演艺明星、网络名人、意见领袖等共同参与,凭借电视直播、录播、报纸杂志等平面媒体以及网络微博等新媒体的力量,成功地实施了一次全新的、跨界的既好玩又有意思的科学传播活动,创新了科普工作的形式、拉近了公众与科学的距离,取得了很大的社会影响,包括新华社、香港卫视在内的全国各大媒体纷纷对活动进行了持续而深入的宣传报道。
  徐延豪书记非常欣赏 “向好奇心致敬”这个主题,带着好奇心专程从北京赶来,把一个艰涩严肃的科学问题用宽松好玩的形式呈现给公众,他觉得这个活动非常有意义。
  2.4成为科协工作的载体与标杆
  浙江省科协有“科学会客厅”、“科技咖啡馆”、“科普连线”、“科学行走”等
  “四科活动”。都是通过我馆具体承办,如“科学会客厅”,先后邀了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来现场交流,已经举办了十多期;“科技咖啡馆”在杭州年轻人中有较大影响力,近期还邀请了俄罗斯现役宇航员,举办了“宇宙无疆界”活动;“科普连线”会在网上直播肾脏移植手术;“科学行走”紧密联系社会热点,如PM2.5可入肺颗粒物问题,就带领公众走进气象局。   其实,省科协的职责是领导全省的科普工作,但具体工作有不少是通过科技馆去实施或实现的,其中既有高水平的专家学者的报告会,也有群众性的科普活动,而且科技馆参与的程度会越来越高。
  3 国外科技博物馆教育活动的现状
  我们再来看看发达国家的科技博物馆又是如何开展教育活动的,它们都有为学校提供教育活动的传统服务,科技馆被认为是非正规教育中教育色彩最浓厚的地方。
  1995年美国政府颁布国家科学教育标准,科技博物馆的教育项目开始向标准靠拢,各种服务活动主动配合学校正在进行的科学教育改革。美国博物馆协会出版的《二十一世纪的博物馆》(Museums for a New Century) 一书,曾针对博物馆与学校合作关系指出,博物馆与学校的合作在未来将有重大的发展潜能,这种学校和博物馆间所形成的“共生关系” (symbiotic relationship),除了使博物馆和学校的功能得以相辅相成之外,广大学生也从中受惠。[3]
  英国要求小学开设科技教育,小学教师往往把孩子们带到科技馆进行科技启蒙教育。学校的学生到博物馆上课,或由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义务为学生讲解辅导,或结合学校教学带领学生赴展厅参观并讲解,或预约利用博物馆的实验室演示各种专题的科学知识。[4]曼彻斯特大区科学与工业博物馆对学校的培训教育服务对象有12万,它的教育培训计划排得很满,以至于报不上名的学校不能参加培训而只能组织参观。
  德国的曼海姆科技馆的教育活动工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教育活动预约系统(Booking system),应用预约软件获取来访者的各种信息,并自动生成确认函返回;博物馆讲解(Tour Guide),预约一个主题,讲解的过程与观众有较多的互动;项目演示(Demonstration),针对一些古老的机器或者工艺所做的项目演示。
  法国最典型的代表即“星期三现象”,每周三下午,法国的小学和初中都不上课,学生由学校走向社会。博物馆就是他们的一个好去处,法国所有的国立博物馆都免费为教师及18岁以下的年轻人开放,并为他们提供许多服务项目,学生们则利用这些优秀的课程资源学习。[5]
  4 借鉴与对策
  4.1借鉴
  由于欧美国家的政府与社会、博物馆与学校的体制机制与我国有很大不同,他们在运作、合作等方面的体制机制我们未必能学;而教育活动本身的模式受体制机制影响较小,而且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教学方式等学术性的成果,这是最值得我们借鉴的方面。
  例如欧美博物馆十分重视对学校教育项目的研发,并将其视为“馆校合作”的核心与关键。它们都设有专门的教育项目研发部门,自主研发对不同受众的教育项目,由此而形成一批颇具特色与内涵的科学实验和课程等品牌教育项目,以供学校使用。在教育项目的研发中,他们非常重视受众的心理与需求研究分析,基于不同年龄的学生群体设计针对性教育项目,因材施教。欧洲博物馆教育项目的策划总体表现出三个特点:设有互动、多样化的教育菜单;注重全过程的营销教育项目;强调多元化的教育合作模式。[6]
  对照我国,诸如设立专门的教育项目研发部门,建有策划、实施、宣传、评估、反馈等功能的教育项目管理体系、重视对受众的心理与需求研究分析等问题,都是我们所欠缺或薄弱而必须正视与解决的问题。
  4.2对策
  针对我国科技馆的教育活动,我们在此提出主要对策。
  4.2.1加强理论研究
  国外科技博物馆在近百年的发展进程中,专家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从实践角度探讨科技博物馆教育活动的设计思路、原则和方法。例如在美国,Anna Johnson提出了对包括志愿者在内的博物馆教育工作者的管理信息、策略与技巧、同时涉及师资培训、网络技术、展览教育意见如何与人合作开展活动项目、进行评价等内容。[7]在科技博物馆教育活动案例的收集方面,《美国的科技博物馆》书中详细介绍了美国各类科技博物馆的展览及教育活动开展情况;中国科普研究所的钟琦于2008年整编了《自然科学博物馆科学教育活动》,对国内科技博物馆所开展的几十项教育活动进行了案例的整理和分析。
  近年来国内对科技馆的教育活动的研究越来越多,但是根据教育学、传播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支持下的系统研究还是鲜有所闻,急需加强。我们需要理论研究在数量与质量的增长,以保证指导科技馆的教育活动的健康发展。
  4.2.2不断加强人力资源的建设
  对于任何一个科技博物馆来说,最重要的资源是人力资源。因为没有人的技能、知识,一个博物馆将难以为继。人力资源还包括观众,科技博物馆必须要面向观众,了解他们的需求,促使他们参与、融入。因此博物馆最重要的资产并不是展品,而是员工和观众。[8]
  我国科技馆人力资源的主要问题为科技馆专业人才偏少,且专业与结构不够合理。科普辅导员为科技馆的重要人员构成,笔者曾将其视作为代表把日本科学未来馆与浙江省科技馆加以比对:未来馆人员构成方面年龄分布合理、学历较高、专业对口;工作职责方面除展项讲解外,还参与展品开发、课题调研;发展方向方面5年后再行分配到其它重要的社会领域,已由政府定为制度。[9]总之,日本未来馆的科普辅导员的素质更高,工作更具挑战性,更能发挥积极性,而且真正做到了人才流动。
  科技馆应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来保证对人力资源进行投资。一流的科技馆首先应拥有一批高素质的员工。而我国正处于新建、扩建科技馆的高峰,对员工的选择与培训尤为重要。
  4.2.3注重受众研究
  如上所述,博物馆最重要的资产并不是展品,而是员工和观众。因此科技馆应对受教育者进行分类研究,明确他们“是谁”、“有何特点”,研究他们的年龄结构、学习经历、个人爱好,职业技能,以便作出针对性的因人而异的多种类型的教育活动项目。
  例如,根据2008-2010年苏格兰科技馆调查结果,帮助我们了解谁是参观者以及他们感兴趣的东西、参观的目的、参观的满意度、需要提高的部分及参观的影响性,且参观者中75%是以家庭为单位的。了解这些数据对于进一步搞好科技馆教育活动是大有裨益的。

相关论文

科技馆实践活动研究教育科技
写生课程融入学前教育美术教学的应用
新农村建设中强化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的
电商直播课程教学融入思政教育构想
课程思政融入“保险学”教学的路径及
辅导员视角下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学生就
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创新路径研究
河南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
数字媒体时代辽宁老字号企业品牌运营
浅析高等教育预算绩效评价的实现途径
大数据时代拼多多盈利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