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研究美术与设计史论教学中的非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6)01-243-01
  一、引言
  美术与设计史论在教学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枯燥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是很高,他们参与教学的主动意识不能有效激发,在教学过程中只处在被动的学习和接受状态,这种教学模式下的美术与设计史论教学质量不是很高,急需有激起这一片寂静湖面的小石子。近年来出现了一种非课堂教学模式,是将传统的教学课堂延伸到课堂实体之外,拓展学生实践环节的有效性,将教学时间更多的应用到课外。这种教学模式不是对传统的教学课堂的否定,而是对其进行的进一步延伸和拓展,这样可以进一步丰富相关的教学模式,多元化的实现教学目标,做那颗激起美术与设计史论教学涟漪的小石子。
  二、非课堂教学在美术与设计史论应用的优势
  (一)实现学生自主性的激发
  美术与设计史论的教学需要融入更多的学生参与元素。只有不断拓展相关的教学范围,实现更多的形式融入其教学过程之中,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对这一课程的学习兴趣。非课堂教学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学生可以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通过网络与其他专业人士的聊天,拓展自己的知识点,提升自己对于美术和设计理论的认识,学会相关的学习方法,这是十分关键的,尤其是对大学生来说,以后需要面对的就是职场,那里需要的是自主创新的能力展示,需要的是不畏困难的勇气,这种非课堂教学过程实现了学生自主性的激发,也对今后他们的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实现创新发展提供内动力。
  (二)转变了师生之间的主体地位
  非课堂教学更深层的目的在于实现学生对美术与设计史论教学主体的转变。基于这种深层次目的需求,可以进一步实现学生参与性的课程教学,这样也可以激发学生进一步实现相关知识点理解和掌握,具体来说,就是给学生留一点时间思考一下,以自己的理解为主线,构建学生对相关教学内容的知识网络,这是现代教学过程中“转型发展”的关键一步,即学生教学主体的实现。教师只需要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不断的引导作用,更多的体现出对问题纠正。不再是整个课堂教学的主体。
  (三)实现教学的多元化
  非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实现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不是教师对本节课自己教学内容的自言自语,这两者是存在本质区别的,前者需要进一步想尽更多的方法,使得学生进一步加深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会使用一些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理解和认识的积极性和有效性。而后者则只是对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的积极性已经不存在了,教师的教学激情基本消失,只是机械地设计相关知识点。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进一步破除这种机械化的教学过程,将教学时间运用到学生实现相关知识理解的积极性和有效性激发上。另外还有可以实现相关实际案例的教学,通过生活中案例,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应用,最终达到学生掌握的目的。
  三、实现非课堂教学在美术与设计史论课程应用的具体措施
  (一)将非课堂教学理念融入其教学设计
  非课堂教学模式的融入首先是在课程教学设计中不断融入这种思想,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效贯彻相关教学理念,即实践环节更多的融入美术与设计史论的教学之中,分出更多的课时来实现学生在非传统课堂教学活动,在实践教学的环境选择上需要贴合教学内容,例如有教学意义的艺术馆等都是可以进行非课堂教学的重要实践地。同时这种非课堂教学理念更多的融入现代教学的互动式教学模式,实现学生虽在传统课堂上,但是实现学生教学主体的转变,设计更多的教学任务需要学生上网、到图书馆找寻相关的答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被进一步激发。
  (二)实现非课堂教学氛围营造
  根据课程设计方案,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实现教学形式的多元化,构建积极向上的美术与设计史论的学习氛围。在一堂室外课上,教师可以选择一个环境安静、优美、具有人文气息的地方,开始自己的教学过程,这种环境的选择更加符合美术与设计史论教学的展开。教师也不需要有拿着厚厚的讲稿,学生也不必拿着笔记本记录,教学实现师生之间平等和谐的交流和沟通,强调的不是相关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构建的更多是一种美术与设计史论的教学氛围,只有氛围营造出来,学生在课下才能发挥其主管能动性,实现自主学习。
  四、结语
  美术与设计史论的传统教学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枯燥性。学生参与度不是很高,非课堂教学模式的引入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更好的满足现代教学的需要,这种非课堂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相结合,实现系统化、形象化的教学过程。

相关论文

教学课堂教学课堂美术研究
借助数据加密技术提升计算机网络安全
做好文秘工作和档案管理工作的研究
新形势下将柔性管理融入企业人力资源
试论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中的风险管
浅谈新工科背景下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
试论大学物理教学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产品跨境电商发展路
试论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有效整合信
浅谈图书馆在数字人文服务研究中的实
论我国不动产更正登记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