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其它论文

社会转型期人际交往的异化与重建

  [中图分类号]C9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6-0017-02
  马克思认为,交往是作为主体的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人是处于各种社会关系中的人,人类为了生存必然要进行物质生产活动,获得丰富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这就必然依赖于人的全部交往关系的发展。然而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逐渐发生物化,从开始追求情感交流的精神世界转变为把交往对象作为自己谋利的手段、工具,出现了日益严重的人际交往异化现象,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也阻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的进程。
  一、人际交往的异化表现
  自古以来,中国就非常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系。但是过分甚至不当地利用这种人际交往,就会使人情交往关系成为一种束缚人、制约人、统治人的异己力量,使人情变得越发势利、冷漠、虚伪和世故,从而也丧失了人情所应有的价值,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人际交往的功能化
  “个人被仅仅当作是一种被实现了的功能,它在无限空洞的形式中丧失了自己的本真性。人们开始害怕用自己的语言说话,害怕自己的愿望和情感。”当人与人相交往时,人们首先考虑的是对方是否能给自己带来利益以及能够给自己带来多大的利益或者在不远的将来能否给自己的下一代带来利益,即人们考虑的是对方对自己存在的工具性价值。久而久之,这种建立在利益、功能关系上的人情关系就变成了没有感情的例行公事。
  (二)人际交往的表面化
  人与人之间不是将心比心、坦诚相见,而是带着面具,用言不由衷的语言、机械的微笑、伪善的动作与他人交往。而且,在交往过程中,人以高水平、高境界地会掩饰自己的内心情感和真实思想为荣,高度戒备自己的交往对象。在这种人情氛围下,人会逐渐失去自我,更加觉得孤独、寂寞、没有安全感,还日益演化为群体性行为。海德格尔曾说:“人的这种交往关系最终将使个人消散在用具当中,消散在他人之列,也就是说‘此在’将失去其本真状态而跌入‘沉沦’之境地。”
  (三)人际交往的货币化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人情关系逐渐演变为金钱关系。金钱成为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联系起来的纽带,成为交往的基础和动力来源。马克思对金钱有这样的一段描述:“我是丑的,但是货币能给我买到最美的女人。可见,我并不丑,因为丑的作用,丑的吓人的力量,被货币化为乌有了。”在官场中,人情交往夹杂着权、钱、利的纠葛,被异化成了一种“投资品”,行贿者往往以“人情往来”为借口而进行“权钱交易”之实,使正常的情感往来逐渐演变为人情腐败的违法违纪行为。
  (四)人际交往的疏离化
  人们虽然渴望交谈、渴望倾诉、渴望情感的宣泄、渴望被人信任和理解,但却仍然懒于交往。“看客心态”成为2014中国社会病的十大病症之一。人与人的交往表面热情火热,实际却充满戒备、内心孤立。人们则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平面化、模式化、虚假化、无序化的网络之中。波普尔曾这样描述:“我们可以设想这样一个社会,在这个社会里人们实际上从不实际接触,那里的一切事情都是各个孤独的个人……”这种虚构的社会可称之为“完全抽象的或非个人化的社会”。如今,我们现在的社会已和描述的抽象社会极其相似,网络成了人们逃避现实的好去处,人们日益与真实的世界相疏离,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越来越遥远,人际交往进一步异化。
  二、人际交往异化的原因
  随着人际交往异化趋势的加速,我们需要进一步探讨人际交往异化现象形成的原因,使我们的日常生活交往回归到最初、最美好的状态,回到重人情、重交往、重沟通的浓厚情感时代。
  (一)人际交往异化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发展但又未达到高度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市场经济基础性作用的发挥,到党的十八大市场经济决定性作用的确定,我国的生产力水平已经有了极大的提高,但相比较全球发达国家尤其是共产主义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而言,我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程度仍然较低,无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就依靠自己的交际圈,通过扩展自己的人脉关系为自己的生活和子孙的未来前景未雨绸缪。同时,人们也希望通过广结各行各业的好友,可以办起事来得心应手,渐渐地,人际交往就成为为自己谋福利的手段、工具。比如:到医院就医,遇到朋友就可以少花冤枉钱。这一切都是因为中国目前正处于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阶段,生产力没有得到高度发展,很多就业问题、教育问题、医疗问题等尚需解决所导致的。
  (二)价值观念的冲击也是人际交往异化的原因之一
  随着经济领域里的变革,市场经济一时间出现了注重经济、忽视思想文化的短视行为,主流意识形态淡化,社会主导价值受到侵蚀,人们的价值取向日益趋于多元化,价值标准随之多样化。再加上西方有些国家推行“和平演变”战略,不惜成本,大规模地用各种现代化手段、舆论工具宣扬腐朽的人生观、世界观,使中国人处于不同文化和价值观的矛盾、对抗和冲突之中。因此,人们常常会将自己的目光落在金钱、物质利益之上,渐渐淡化了人与人之间最美好、最真诚的和谐关系。
  (三)中国人的“关系”血统是人际交往异化的文化根源
  人情本身是一种特殊的关系性存在,中国人要成功地生活于人世间,不仅要顾及自身的安危和利益,还要为角色的责任而生活。比如在伦理关系中,交往主体必须以自身所处的人伦位置来履行应尽的义务,遵从儒家“父父、子子”的道德规范,以从事各种日常活动。但有时候人们还会被动地受既存的人情关系所左右,如若试图摆脱则可能从此永远脱离“自己人”的圈子。因此,在这种人情关系性存在中,为了尽义务或承担某种责任,每个日常生活主体都要去做许多违背自己内心意愿的事情,并要不停地辗转、应酬于人情之间,在这样的过程中,人似乎已经失去了自己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四)人的异化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人作为主体丢失了自身的主体性
  尼采在19世纪宣布“上帝死了”的意思就是作为主体的人死了。随着竞争的不断加剧,中国人的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运用马尔库塞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对人的压抑的理论解释中国的异化现象更为贴切:政治上,人们丧失了自己的革命性和批判性;经济上,人逐渐丧失了主体存在的创造性和能动性,人沦为了资本、技术、知识的奴隶,比如房奴、车奴等;文化上,社会大众文化以华丽的外表和庸俗的内容应和大众的口味,丧失了文化的否定性和批判性,丢失了文化净化主体灵魂的作用,反倒是某些不健康的文化不断侵蚀主体的心灵。
  三、人际交往关系的重建之路
  在马克思看来,真正“人的交往”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实现。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个人的力量不再转变为异己的力量,人的个性彻底解放和自主创造性的自由发挥将推动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由此可见,实现异化的消解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但我们也不能听之任之,需要尽最大努力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来重建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关系,因此,可以逐步从以下方面做起:
  (一)大力发展生产力,为人们的交往生活提供丰厚的物质基础
  一方面要改革社会管理体系体制机制,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和治理程度。加快推进社会管理监督方式的改革、进一步激发社会组织创新能力、努力健全社会的公共体系,以便得到有效预防或化解各种社会矛盾的成果。同时要深化教育领域的改革、推动文化体系机制的完善,促进就业创业机制的成熟。另一方面要通过改革推动社会分配制度的完善和社会保障体系的成熟,使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红利,让每一位人民群众都过上住有所居、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的优越生活,为人民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生活基础。
  (二)发展先进文化,丰富繁荣人们的文化交往内涵
  首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导,树立科学的价值理念。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弘扬主旋律。坚持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积极创建终身教育的学习型社会。其次,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为人们的精神交往提供肥沃的土壤。即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全体公民在“文化享有”上各得其利,在“文化创造”上各尽其能。再次,广泛开展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大力发展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村镇文化等,让人们积极参与到文化活动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
  (三)规范人情交往活动,为交往主体营造良好的交往环境
  要重建和谐的人情交往,就必须完善社会法律法规,建设公平、公正的市场法制机制,防止人情堂而皇之地进入并渗透到经济、政治及文化诸多领域。一方面,我们必须严明法纪,加大执法力度,对于以人情侵蚀非日常生活领域的行为,不能听之任之。对那些置法于不顾、敢于以身试法者,绝不姑息迁就,要下决心花大力气严惩腐败分子。另一方面,也要不断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以堵塞漏洞,不给人情泛化以可乘之机。同时,还能使人们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唯有如此,才能有效地遏制至少是减少人情异化现象的发生,从而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扫清人为的障碍。
  (四)坚持以人为本,维护交往主体的主体地位
  交往主体之所以会趋向到客体位置,原因之一就是交往主体自身能力较低,需要委身第三者来实现自己的目的。因此,维护交往主体的主体地位,首先要提高主体的主体意识,使主体充分意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权益,从思想意识上摆脱自身的客体地位。使每个主体都能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从而在自己的生活中找到快乐和满足。其次,要培养交往主体的价值理性。我们要引导交往主体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和人际交往观,不为了个人虚荣而不择手段。再次,交往主体不但要实现精神上的独立,也要强化自身的经济基础。最重要的是要以诚信宽容、公平正义、和而不同为基本原则,从而克服交往的异化现象,营造健康、有序、良性互动的交往环境,从而调动人们交往的积极性。
  四、结语
  总之,要改变当前的人情交往异化现状,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更需要我们每个人齐心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以爱交织我们的内心,用真情感染我们的交往环境,在政府和社会的帮助下,真正筑建人们能够自由全面发展的和谐社会。

相关论文

转型期人际交往人际交往社会
浅谈体育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
基于社会网络关系的农村普惠金融思考
风险社会背景下过失犯判断逻辑的思考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的建
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路径
试论应用于历史学研究的社会学方法
浅谈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助推国家治理现
浅谈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社会治理共
试论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化电商拼多多盈利模式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