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医药学论文 > 医学论文

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中人文素养的渗透

  [中图分类号] R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6)05(a)-0144-05
  [Abstract] Medicine has both humanities and social attributes, for medical students, the importance of humanistic quality cultivation is self-evident. Nowadays doctor-patient conflicts intensified more highlights the urgency of medical students' humanistic quality cultivation. Medical microbiology is a bridge course of basic medicine and clinical medicine discipline, and a large number of humanities related content could be permeated in medical microbiology course. Through a variety of teaching methods and conscious guide on teaching contents, good effects can be obtained on the cultivation of the humanistic quality to medical students.
  [Key words] Medical microbiology; Medical students; Humanistic quality
  医学有史以来就并非一门纯粹的自然科学,医学应用的主体是人,因此兼具着人文社会属性,对于医学生来说,人文素养培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人文素养是指人具备的人文科学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内在品质。其核心就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德性、价值观和人生哲学,是“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1]。长期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存在重理工、轻人文的现象,高等教育最基本的“教书育人”这一职能,已被简化为“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2],在这种情况下势必会在很大程度上忽略学生“品格与人文精神的培养”。目前包括医学生在内的理工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普遍存在文化知识较匮乏,道德素质修养水平不高,社会适应能力较低,人生价值观不明确甚至不正确等现象[3]。尤其是当前时期,大学生已经是90后群体,其中独生子女人数比例很高,而现今社会大环境又存在医患矛盾比较突出的情况,医学生们亟需从自我为中心的理念中跳脱出来,学会人际间的交往,学会与将来所要面临的患者进行和谐交流,学会理解人生的价值、理想与信仰,这些能力的获得都属于人文素养的范畴。对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程,不能只是刻板地说教,除了必要的医学伦理学与艺术、文学方面选修课程的开设外,更应该贯穿于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临床课程学习,以及临床实践的始终[4-5],这一培育过程在各门课程的教学中都可以渗透一二。
  《医学微生物学》是医学类院校为临床医学专业或其他相关专业所开设的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它着重研究与医学有关的致病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感染与致病机制、抗感染免疫、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等基础理论和技术。医学微生物学虽然不是临床课程,但其所讲授的内容主体是目前许多重大传染病或新发、再发传染病的病原体,与临床关系密切,有助于学生后临床医学等课程的学习。医学微生物学课程分为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部分,在课程讲授与实践操作中,我们通过多方面、多途径有意识地进行人文素养渗透,非常有利于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有助于培养他们良好的社会责任感与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取向,能对形成良好的医学职业道德打下一定基础。
  1 理论课教学中的人文素养教育
  理论课教学是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学内容及相应的课时量最多,教学方式也趋于多样化,在此过程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人文素养的渗透。
  1.1 通过PBL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团结合作与尊重他人的精神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目前较为流行的一种授课方式,这种教学理念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入手,与临床知识密切结合,能初步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6-7],这种教学方式非常适合医学微生物学各论课程的讲授。教学组织上一般由教师提前1~2周下发编写好的案例素材,案例以类似5~6幕剧情的方式展开,层层递进与深入,并提出相关问题,学员利用现有知识,课后查阅文献资料,积极准备。课上要求每个学员必需进行发言与分析,使学习带有探索性与主动性。因为案例的选择来自临床,且编写过程中有临床医生的参与,因此案例具有真实性、典型性与科学性,对案例的讨论能有效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分析能力。在PBL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之间存在着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有些结论与共识是在激烈争辩的基础上获得的。在辩论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自主思考能力得到了锻炼,且团结协作精神也得到了培养。学生需要学会与他人交流的方式与技巧,不能使用攻击性的语言,“有理不在声高”,要通过真实的数据或实例,详实清晰的分析与推断说服他人;学生在讨论中也能发现自我能力的不足,拓宽学习思路、加强学生间协作、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这一交流沟通过程为将来运用专业知识与患者进行沟通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教学的受众群体是学生,现今的教学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的过程不仅仅是机械的传递知识给学生,还包括答疑解惑、价值观的传承等过程,PBL教学就目前来说是最适合这一教育理念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对教师的业务能力与自身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有稳固的本专业知识,还要了解相关临床专业知识,这样才能在面对学生讨论时出现的各种问题时给予正确的解答,在学生讨论脱离主题时也能顺利地将话题拉回正轨,当学生讲出离奇古怪的观点受到个别同学的嘲笑时,通过专业的解释来诠释这些观点,使学生感受到被尊重与理解。这些举措与PBL教学方式的结合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真切感受到以“学生为中心”,但不是以“自我为中心”,能够激发学生们将来以“患者为中心”的思想形态的确立,更好地践行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   1.2 通过授课内容树立学生平等交流的职业态度
  医患关系的和谐与医生所持有的职业态度有很大关系。医学微生物学是与人类日常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一门课程,在授课过程中可以结合学习内容对医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进行职业态度的培养。我国是乙肝大国,另外丙肝、艾滋病的患病人数也在不断增加,在讲授引起这些疾病的病原体[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时,必然会提及到目前社会上广泛流行的乙肝歧视与艾滋歧视。在与学生课上课下的交流中,学生会明确表示他们对这类患者的恐惧更多是来自于接触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感染风险。为此而专门设立了一次关于病原体、职业暴露与歧视的讨论课。我们将主要以血源性方式传播的病原体(HBV、HCV和HIV)职业暴露情况的文献[8-11]作为延伸内容推荐给学生,学生也可以自行查阅文献,然后在课上就相关问题进行讨论。以HIV为例,学生通过阅读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对于美国医护人员HIV职业暴露情况调查[11]等文献后发现,职业暴露情况确实存在,但在充分了解病原体的生物学特点、传播方式、预防原则及使用安全的设备和措施的前提下足以将暴露的风险降到最低,如果出现意外的针刺、扎伤,合理的暴露后处理更为关键;还以1例艾滋病患者无奈下更改病历才得以进行手术治疗的新闻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如果是你遇到了这种情况该怎么办,使学生设身处地地从患者的角度进行思考;再结合社会大环境如公务员考试禁止检测乙肝“两对半”的规定、每年艾滋病日的主题,以及国家领导人看望患者等实例,使学生们感受到如果患者因偏见和歧视讳疾忌医,将不利于疾病的有效防控,医护人员作为专业人士更加不能歧视患者,否则会进一步恶化社会上的偏见与歧视态度。通过这类讨论课,未来终要从事医生这一神圣职业的医学生们会发现:医生如果内心冷漠、带有偏见,不顾及患者的感受,会给医患关系蒙上阴影,容易引发严重的医患矛盾,这不仅对于医生还是患者都可能造成极其恶劣的后果;不以偏见左右个人情绪,不能只注意患者的躯体症状,要考虑患者内心更加敏感脆弱,要学会与患者进行平等的交流,在拥有专业技能的同时注意患者的精神层面与心理诉求,这也正是医务工作者人文水平的体现。通过医学微生物学的教学,有意识的培养医学生们摒弃传统的世俗偏见,对将来与患者建立彼此包容、和谐关爱的医患关系具有一定的作用。
  1.3 结合校史、真实事例对学生进行勇敢无畏精神的培养
  学生都有向师心理,教师的榜样作用是无穷的[12]。教师的言传身教、真实故事、科学追求对学生也有极好的推动作用。绪论一章授课时,除了经典的微生物学发展史的介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自豪感荣誉感以外[13],我们也会提及到学校校史馆中的一张图片背后的故事:1944年冬天山西农村天花大流行,当时缺医少药,没有接种牛痘条件,巫医以接种人痘牟取暴利,很多儿童因反应过重死亡,第四军医大学(以下简称“我校”)教师自制牛痘疫苗,仅以成本费进行接种,贫困者免费接种,及时有效地制止了天花的流行。目前新发、再发传染病如SARS、埃博拉等疾病的暴发与流行,与医学微生物学关系密切,在课程讲授时,医务工作者身先士卒,奔赴到抗击疾病一线的大无畏行为,也是对医学生们勇者无畏精神培养以及遵守职业道德很好地说教。如讲授SARS冠状病毒时提及2003年流行期间我校派近百名医护人员奔赴小汤山;讲授埃博拉病毒时提及2015年非洲流行期间,我校医疗队赴利比里亚抗击埃博拉,这种一马当先、不辱使命、临危不惧、敢打硬仗的医疗队精神,就发生在学生身边,对学生具有极大的激励作用。解放军第三○二医院的传染病科专家姜素椿教授在SARS流行期间,作为退休医生,主动请缨上到了抗击非典的第一线,不幸感染了病毒,在生命危急时刻,自愿使用康复患者血清进行治疗,获得了满意的效果,为SARS的治疗开创了新的方法,也用自身做实验证明了使用从康复期患者体内提取的免疫球蛋白做紧急预防与治疗的可能。这些事例的讲述增加了学生的职业荣誉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体验到将来即将从事的医学健康事业的价值和意义,除树立“救国救世”的大医情怀外[14-15],还需要有面对困难保持良好心理素质的精神,对树立超越功利的价值取向,抵制金钱至上的观念也有一定积极作用。
  2 实验课教学中的人文素养教育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是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通过实验教学,有利于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养成观察、发现、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从而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分析概括和创新能力,也为医学生们今后从事临床实践积累一定的基本技能。实验室不仅是学生学习本学科知识技能的场所,也是促使形成正确职业观、高尚道德观的殿堂[16]。实验课教学虽然课时量不大,但与检验、疾病确诊等临床内容联系紧密,加之学生可以亲自动手操作,因此学生实验操作兴趣浓厚;教师在此过程中也能与学生面对面近距离接触,交流更通畅,更容易进行人文素养的渗透。
  2.1 从实验动物入手,对学生进行仁心仁术思想的培养
  医学是以人的生命和人的健康为服务对象,在对医学生的培养过程中,也要注意使医学生学会对人和生命的热爱、牢固树立尊重生命、爱护生命的理念[17]。医学微生物学所开设的动物实验中涉及到使用小白鼠进行实验研究。在进行动物实验时,首先要使医学生了解实验动物是生命科学与医学研究发展重要的基础和支撑条件,为人类健康、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关爱实验动物也是保障科学研究结果准确可靠的重要条件之一,同时也是提高人文素养,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需要,是人类文明和进步的标志[17-18]。医学生对实验动物的认知与关爱对于小到自身的发展、大到卫生事业的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学生既不能因为实验动物弱小就随意玩耍,也不能只是仅仅同情弱小就不肯动手进行实验,应该明确实验目的,进行合理的设计实验,要考虑到动物所受的痛苦,并尽量使这种痛苦降至最低。这是对生命的敬畏与尊重,医学生们可以从中初步体会到生命之宝贵以及面对生命所要承担的责任。医乃仁术、仁者爱人,尊重患者、敬畏生命的人文思想在普通的实验课程中也能得以体现。   2.2 重视实验细节,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思想的培养
  医护人员的操作行为与医院内感染的发生具有密切关系,目前医院感染已经是医疗质量中的重要一环,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注重规范操作与无菌操作,这也是日后进行医疗活动的重要行为规范之一,因此在进行细菌接种、分离培养等操作时,可以经常性地强化学生对无菌操作的认识,树立合理的无菌观念。此外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还安排了病原性球菌、肠道菌检验、抗生素药敏、消毒灭菌等试验,这些内容可以与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结合讲授。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从患者角度进行思考,学会体悟,要有社会责任感。学生能深切地感受到医护人员自身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如果因为医护人员操作不规范、不严谨,出现检验环节操作失误或失败,造成检查报告的发送延误或者出错,可能会导致医生诊断或用药错误,增加因人为因素而出现的院内感染发生率,会给患者造成身体与精神上额外的痛苦与负担[19]。强化无菌观念、规范的操作方法、正确的器械消毒措施、不滥用抗生素这些内容为医学生将来进行规范的临床活动、为患者的安全、需求着想,构建和谐医患关系都是极其有效的。
  2.3 通过自主设计实验促进创新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
  创新精神的发展改变人们对自然的认知,人文精神又反作用于创新精神的发展,两者是融合统一,并非矛盾对立的[20]。传统的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方法,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按部就班进行操作,虽能满足实验课教学的基本要求,但已经不能与新时期医学生的培养目标相匹配,因此实验课教学也有必要进行多样的教学方式。对于基础实验,虽然仍以讲解示教为主,但要充分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创新性,如进行“环境中微生物检测”这一小实验时,不拘泥于实验教程上提供的样本,不对学生的检测目标做限定,学生完全自由选择。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及主观能动性,因此学生的取样标本有的来自于口唇接触过或未接触过的杯沿,有的来自于校园池塘中的水、煮沸过的水,及经紫外线照射过的平皿中的水,有的来自于实验桌面、学习用具及食堂餐桌桌面,有的来自于咳嗽或打喷嚏的飞沫。观察实验结果时,菌落形态多样,学生兴致高涨,也更一步了解到微生物的无所不在,对进行今后的实验与临床工作时注意无菌操作会有更深切的体会。除了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外,还有讨论式的设计性实验教学,由教员提供与微生物感染相关的腹泻或者食物中毒的案例,学生分组后,设计出整个微生物学检查过程及细节,包括标本取样,涉及的培养基、接种技术、生化反应、革兰染色、药敏实验等,全部通过讨论后予以完善,全班同学最终制订出一套公认完整的检查方案,并用实验操作进行验证。在此过程中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精神再次得以体现,也为今后进行临床操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实验教学在这种宽松、平等、自主的教学氛围中进行,容易引导出学生们深入探索和执着追求的人文精神,也使学生在实验课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以学生为本的人文关怀精神,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人文关怀意识。
  3 结语
  在对五年制临床、八年制临床、口腔医学等专业学生进行的不记名问卷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学生对“医学微生物学课程中进行的人文素养教育对你将来从事临床医疗行业是否有意义”这一问题一直持肯定态度;在“对课程中渗透人文素养教育有何意见与建议”的回答也表明,大多数学生认可我们的教学方法。不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与前言进展的讲授与介绍,在理论与实验教学中进行人文教育,既能提高学习兴趣,还能增加职业使命感与荣誉感。科学给人理性,人文给人悟性,医学生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也要学会如何做人以及将来与患者交流,对医学生的理论与技能的培养及人文素养的培养若能有效结合就能完美地体现这两点[21-22]。医学诊疗技术飞速发展引发的“技术至上主义”容易给学生造成一种错觉,使他们更多地偏重科学技术而忽视患者本身。医学教育的目的不仅要使医学生学会从技术上掌握生命,也要从价值上理解生命。作为医学专业相关课程的教师对此应该有清楚的认识,在授课过程中应结合具体情况有意识地培养医学生们的人文关怀精神,将人文素养教育落到实处,这一理念可以贯穿医学生整个本科学习过程。

相关论文

微生物学素养课程医学
高校行政管理专业行政法学课程教学改
保险精算课程教学分析
试论提高美术课程教学质量的措施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思政路径探讨
新闻传播政策与法规“课程思政”案例
浅谈文旅融合背景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
浅谈高校思政教师法学素养培育的三维
写生课程融入学前教育美术教学的应用
电商直播课程教学融入思政教育构想
课程思政融入“保险学”教学的路径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