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医药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早产儿生长发育中"鸟巢式"体位的护理应用及效果

  [摘要] 目的 明确“鸟巢式”体位护理在早产儿生长发育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2015年8月~2016年2月在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100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将所有符合条件入选的患儿根据治疗期间所采用的护理方式分为“鸟巢式”体位护理组(A组)和常规监护体位护理组 (B组),每组50例。记录患儿出生后当天(T1)、第7天(T2)、第15天(T3)患儿的一般情况、体重(体重增长速度)、体温、黄疸监测结果、出暖箱时间、日睡眠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住院期间发生并发症等数据。 结果 两组患儿在一般情况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平均住院时间、出暖箱时间、日睡眠时间、体重增长速度方面,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儿在治疗期间不同时间内体温变化相对恒定,且A组患儿T3时黄疸指数已较T2时显著降低,A组在T2、T3两个时间点体温变化与黄疸指数监测结果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面,B组患儿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采用“鸟巢式”护理体位开展新生儿护理工作能提高患儿的舒适度,缩短住院时间,增加患儿的体重,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患儿的生长发育。
  [中图分类号] R473.72;R722.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6)15-0160-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identify the effects of "bird nest type" nursing care in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premature infants. Methods 100 premature infants treated in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NICU) of our hospital from August 2015 to Februray 2016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ll the eligible infants were divided into group A (bird nest type nursing care, n=50) and group B(routine type nursing group, n=50). And the general conditions, body weights(increase rates of body weight), body temperatures, jaundice monitoring results, time of take out from the warm case, daily sleep time, average period of hospitalization and complications during hospitalization on the day of birth (T1), the 7th day (T2) and the 15th day (T3) of the birth of the infants were recorded. Results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in general conditions (P>0.05); But 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wo groups in average period of hospitalization, time to take out of the warm case, daily sleep time and the growth rate of body weight (P<0.05); infants of group A had relatively stable temperature during different time points of the treatments, the jaundice index of group A at T3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compared with that at T2; 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group A and group B in body temperature changes and jaundice index monitoring results at T2 and T3(P<0.05); in terms of infants’ adverse reactions,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adverse reaction in group B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group A(P<0.05). Conclusion The "bird nest type" nursing care improves the comfortabilities of the infants, shorter the hospital stady, increases their body weight, reduce the complications, which promotes the growth of the infants.
  [Key words] Premature infants; Bird nest typ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Position   早产儿护理是新生儿护理的重点与难点所在,此类患儿由于宫内发育不成熟,出生后不仅病死率高,而且生存力弱,还可能对儿童生长及成年后的健康造成不利的影响[1,2]。研究数据表明我国早产儿出生率仅为5.6%,由于组织器官发育不成熟其死亡率达13%~21%[3],如何保证早产儿出生后能得到科学的综合护理,如何全面提高早产儿的护理质量,减少患儿治疗期间的并发症,提高此类患儿存活率,使其生长发育不落后于足月儿,是儿科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课题[4]。近年来我院新生儿科,通过采用仿生护理方法“鸟巢式”护理体位用于早产儿护理,现将护理应用成效及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后。选择2015年8月~2016年2月在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100例早产儿例为研究对象,将所有符合入选条件的患儿根据治疗期间所采用的护理方式分为“鸟巢式”体位护理组(A组)和常规监护体位护理组(B组),每组50例。所有入选的患儿均为胎龄在37周以前出生的活产婴儿[5],但两组患儿在出生体重、性别、胎龄、出生日龄以及头围、身高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在总住院时间上比较,A组患儿平均住院时间显著短于B组,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 纳入标准
  所有入选的患儿需要经家属知情同意,未接受其他专业的新生儿护理要求,未参加其他相关性研究的患儿,且胎龄<37周的活产婴儿。
  1.3 排除标准
  排除存在先天性缺陷疾病,新生儿颅内出血、吸入性肺炎等严重系统性疾病患儿。
  1.4 护理方法
  “鸟巢式”护理体位的制作及方法,将140 cm×70 cm大小的儿童用全棉浴巾滚筒式对角卷曲,并用抗过敏胶布贴紧,围成短轴为与患儿左右肩的宽度,长轴为早产儿枕骨-下肢的长度,中段的高度10 cm,接口处高度约5 cm,设其外形如同“鸟巢”的椭圆形圈。
  1.4.1 A组护理方法 即“鸟巢式”护理体位法,将浴巾的接口处放置婴儿头与肩部,中段用浴巾围住患儿的下肢,身体中线呈屈曲状靠近四肢;并以轻柔的动作给新生儿操作,要求“鸟巢式”体位松紧适宜,保持斜坡卧位,进食后的30 min需采取右侧卧位。
  1.4.2 B组护理方法 即常规监护护理体位法,主要在早产儿头肩部垫一块叠成条状的小毛巾,使颈部略向后伸展,体位可以自由摆放,其他护理方法两组相同。
  1.4.3 生长发育护理 所有入选后的早产儿均用监护仪做24 h动态心电监护、监测指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所有患儿均从前而后反穿1件内衣,摇高新生儿保温箱内床板30°,经鼻胃管鼻饲早产儿配方奶,隔时间为每2个小时鼻饲1次。重点予以吸吮训练,逐渐过渡至自行吸吮进食,进食后采取右侧卧位。胃肠喂养不足的患儿改为经静脉补充营养,当患儿的自主呼吸恢复平稳,且能吸吮并进食。当患儿没有发生新生儿硬肿症,且患儿达2000 g以上体重时,停止温箱或辐射式抢救台保暖与心电监护工作,条件允许的将患儿移置普通的监护小床中继续监护治疗。
  1.4.4 外环境护理 病室内洁净,通风良好,配备空调,保持室温24℃~26℃,湿度55%~65%,光疗箱清洁、完好,调试箱温30℃~34℃。
  1.4.5 其他护理 每天给新生儿温水洗澡1次,及时更换清洁尿布,为防止抓破皮肤及脚后跟磨损,定期修剪指甲,并戴上棉制小手套及袜子,避免新生儿烦躁不安等不良问题发生。
  1.5 监测指标
  常规登记并记录所有患儿出生时新生儿Apger评分结果、进食情况、性别、体重、身高等基本信息。密切观察住院期间患儿病情变化,记录两组早产儿发生呼吸暂停以及四肢有无新生儿硬肿、皮肤破损发生等并发症;记录喂养的耐受情况,将开奶后又禁食的为喂养不耐受。记录早产儿住院天数、出生后体重恢复时间、出暖箱时间、日睡眠时间以及出生时(T1)、住院7 d(T2)以及住院15 d(T3)的体重、进奶量、呼吸暂停、体温监测(体温测量方法:新生儿出生后即送至新生儿病房,采用低读数腋温表测量,将腋温低于35℃患儿立即测量肛温,每次测温3 min。判断标准;低体温即为肛温<35℃,重度为肛温<28℃,中度为肛温28℃~32℃,轻度为肛温32℃~35℃[6])等情况。
  1.6 统计学方法
  所有采集的数据录入Excel中,并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不同时间点计量资料比较采用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在不同时间点体重、体温比较
  在T1时间点上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2时B组患儿的出生体重与A组比较,B组患儿体重恢复相对慢了一些,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T3时间点时A、B两组患儿均恢复了出生体重,但B组患儿体重增长速度显著慢于A组,B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儿在治疗期间不同时间内体温变化相对恒定,两组患儿在T1时间点时体温变化上比较,A、B两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2时B组患儿的体温低于A组,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2、T3时间点内 A组与B组体温变化比较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两组患儿日进奶情况与黄疸指数变化情况比较
  在T1时两组患儿黄疸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T2、T3时点起A组患儿的黄疸指数显著低于B组,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在日进奶量上比较,在T1时A、B两组患儿日进奶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A、B两组患儿随着时间的延长日进奶量逐步增加,但以A组患儿的日进奶量增多更加显著,A组患儿在T2、T3时的日进奶量显著多于B组,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 两组患儿出暖箱时间与日睡眠时间比较
  A组患儿在出暖箱时间显著短于B组,且日睡眠时间显著长于B组;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4。
  2.4 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经新生儿监护室精心护理后,两组所有入选的患儿均全部治愈出院,在并发症发生率中发现A组在呼吸暂停、新生儿硬肿症以及喂养不耐受方面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A组、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3 讨论
  通常出生后早产儿需要被安置在暖箱中,为便于护理和治疗,患儿常常四肢暴露于暖箱的空间内,患儿容易缺乏舒适感和安全感,不利于生存和成长。加上早产儿机体功能发育不全、部分器官功能滞后、代谢能力差等,护理或治疗不当,就可能导致早产儿的体能、智能等各个方面欠缺,影响患儿成长后的生活质量[7]。此类患儿还可能因为自身能量储存少,其体温调节和代谢所需的能量均高于足月患儿,故在此期间早产儿的其他疾病更容易发生,能量消耗势必增加,因此早产儿出生后足够的能量供给显得非常得重要,并且最好是在能减少能量消耗的同时还能保证患儿体重增加、减少自身蛋白分解等[8]。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新生儿护理技术水平也不断提高,为早产儿护理在保证其生存方面提供了重要的环境、营养及免疫支持。
  “鸟巢式”护理体位与患儿宫内姿势相似的蜷曲内收体位相似,患儿双手可以触及面部,利于早产儿头与手互动,便于吸吮[9],既能起到自我安慰的作用,还能促进患儿达到口腔满足感,提高患儿吸吮能力,促进消化系统的发育,增加奶量,促进体重增长,增强早产儿的生活能力,缩短住院时间[10]。本研究结果显示A组患儿在平均住院时间上显著短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通过“鸟巢式”护理体位的A组患儿在暖箱中的每天平均睡眠时间显著延长,在住院第7天与第15天的进奶量显著高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患儿体重增长速度显著高于B组,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故B组患儿出温箱的时间较A组更长久,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鸟巢式”护理体位的A组患儿在治疗期间由于环境舒适日均睡眠时间延长,最终A组患儿在住院时间到第15天时体重增长速度显著增快,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这与高小燕等[11]研究结果相符合。国内罗丽娇[12]也认为于足月产儿早期体质量的增加和神经行为功能的改善可以通过抚触护理等方式得到改善,而本研究中的“鸟巢式”护理体位就具有与之相类似的作用。
  早产儿的喂养后易出现腹胀、胃潴留、呕吐、胎粪排尽延迟等喂养不耐受情况,主要与早产儿的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胃肠动力差、胃肠激素水平低等具有相关性。本研究结果证明放置暖箱期间A组患儿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方面的并发症发生率也显著低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类患儿胃不仅容量小,还通常需要鼻饲进食,特别在患儿的贲门发育受影响时,患儿的贲门括约肌松弛,容易引起胃肠道反流、溢乳等现象,护理不到位还可能发生误吸等问题;此类患儿容易出现消化酶不足,产生消化不良,严重者可出现腹胀等。通过“鸟巢式”护理体位,不仅能保持患儿斜坡卧位,还在进食后采用右侧卧位30 min的方法,这样患儿贲门位相对较高,不容易引起反流、呛奶、溢乳而导致窒息等问题发生[13]。
  研究认为出生后3~5 d出现黄疸早产儿,80%以上黄疸程度较重,胎龄小的早产儿有时血清胆红素仅10~12 mg/dL也容易并发核黄疸,应予以注意[14]。本研究结果发现患儿在第7天起A组患儿的黄疸指数显著低于B组,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这一结果可能与“鸟巢式”护理体位有关,通过这一体位的护理,不仅增加患儿的加喂养的次数,还增加了患儿的每次进奶量,患儿治疗期间的排便次数增多,有效地减少胆红素的肠肝循环,减少胆红素的吸收,减少早产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有效地防止新生儿发生核黄疸。
  早产儿的任何外界干扰均可影响其的呼吸调节,特别是早产儿在体温过高或过低,或喂奶后和咽喉部受到刺激喉部食管化学感受器时容易发生呕吐,呛奶等不良反应,导致患儿期间发生呼吸暂停[15]。研究认为新生儿脑干的呼吸中枢发育不成熟是早产儿导致呼吸暂停的关键。研究中B组患儿在治疗期间呼吸暂停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分析认为B组患儿虽然用毛巾也垫高了头颈部,但因缺乏“鸟巢”的包围,患儿的头部容易下滑,导致患儿的呼吸道屈曲,而引发呼吸暂停。而A组患儿采用了“鸟巢式”护理体位后,患儿的颈部略向后伸展,让早产儿头颈部抬高30°,拉直了患儿的呼吸道,避免了食管受压,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上呼吸道梗阻致呼吸暂停的发生。
  早产儿因其提前娩出,使其未发育成熟就要面对异于宫内的生存环境,往往难以适应[16];其体温调节功能差,解剖特点又容易散热,治疗或护理期间患儿箱温的温度波动等均可导致早产儿体温受影响。而低体温可使机体耗能、耗氧增加,影响患儿体重的增长,很有必要在上述方面为患儿提供舒适的环境及治疗条件。“鸟巢式”护理体位可以让人工制作的毛巾护理圈,这一“鸟巢”环绕于早产儿身体四周,能挡住由温箱门进入的冷空气,“鸟巢”内中性环境温度维持可以保持相对恒定,体位易于固定,置于箱内的早产儿可以保持体温稳定,且置于这种“鸟巢”中的早产儿活动量减少,能量消耗也相对减少[17],促进患儿的体重增长。通过两组患儿在治疗期间发生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发现,其中在置暖箱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发现A组患儿新生儿硬肿症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这可能早产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成熟,同时患儿皮肤嫩薄,棕色脂肪少,温箱内所暴露患儿的体表面积相对较大,若住院期间营养摄取不足,热量供应不够等,势必导致患儿散热多而产热少[18],最终导致早产儿发生新生儿硬肿症。特别在B组的护理方式下,受体位影响患儿的双下肢处于身体较低处,血液循环不良,四肢未端体温低下,更容易发生新生儿硬肿[19]。“鸟巢式”的护理体位能有效防控患儿的体表温度降低,能将热量聚集在小巢内,不因开启暖箱门而使空气对流导致患儿散热增多,减少新生儿硬肿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在规范的基础护理方法上,采用“鸟巢式”护理体位开展新生儿护理工作,为早产儿营造了一个柔软、温暖的小窝,有类似宫内环抱、触摸的感觉,肢体可触及“鸟巢”边界,使早产儿脱离母体后的紧张情绪得以消除,环境安全、舒适,减少体能的消耗[20],是一种较好的护理方法。

相关论文

早产儿鸟巢体位生长发育发育护理
环磷酰胺治疗狼疮性肾炎的护理观察
肩袖损伤行肩关节镜手术后的早期康复
情景模拟教学在我国护理教育中的应用
循证护理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部感染
综合护理干预在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
腹腔妊娠的护理现状与体会
论普外科护理中引流护理重要性
急诊重病监护室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
浅论护士分层管理结合目标管理模式在
试论医技、药学及护理开设门诊实践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