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医药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应用效果观察与分析

  【摘要】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应用效果,旨在降低高胆红素血症危害、促进患儿早日康复、提高护理满意度等。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5月-2015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8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按照1∶1比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两组患儿给予同样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综合性护理干预,由专人对两组患儿护理满意度、胎粪首排时间、胎粪转黄时间、黄疸持续时间及消退时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达97.06%,高于对照组的7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胎粪首排时间、胎粪转黄时间、黄疸持续时间及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防治中,配合以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能促使患儿症状有效的改善,降低高胆红素血症危害,保证患儿的早日康复。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15-0088-02
  doi:10.14033/j.cnki.cfmr.2016.15.046
  新生儿黄疸作为儿科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其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常在短时间内急剧升高超过正常值,导致皮肤、巩膜黄染,严重时造成患儿神经系统严重受损,威胁患儿生命安全[1];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剖宫产发生率增加、催产素的应用、感染等因素影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呈现阶梯式升高态势,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目前该病的发病率在30%~40%[2];对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光照治疗等,为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和护理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本研究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者予以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其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4年5月-2015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的68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纳入患儿符合《实用新生儿学》相关诊断标准,即出生后24 h内出现黄疸,足月儿胆红素水
  平>6 mg/dl,早产儿>9 mg/dl;足月儿血清胆红素水平>12.9 mg/dl,
  早产儿>14.9 mg/dl或每日升高水平>5.0 mg/dl;血清结合胆红
  素>1.5 mg/dl[3]。68例患儿中男38例,女30例,年龄3~7 d,平均(5.20±0.40)d,体重2.40~3.50 kg,平均(3.00±0.20)kg,胎龄34~41周,平均(37.50±2.00)周;在所有患儿家属同意前提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按照1:1比例将其分为综合护理干预组(观察组)和常规护理组(对照组)。两组患儿性别、年龄、体重、胎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标准
  (1)先天畸形、发育不良;(2)心、肺、肝、肾功能严重异常;(3)溶血性黄疸等其他病理性黄疸;(4)新生儿脐部感染和溶血症;(5)喂养不当或是难以耐受及因疾病24 h内无法开奶;(6)病例资料不全或依从性差、中途无法坚持完成本次观察。
  1.3 方法
  1.3.1 观察方法 回顾性观察68例新生儿病历资料,参考临床试验设计标准,设计《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护理干预观察表》,指定专人负责对表中内容加以观察与详细记录、分析,研究前制定统一标准,进行统一培训、统一指导;表中主要内容包括新生儿性别、胎龄、日龄、体重、胆红素水平等一般资料及相关护理方法、护理满意度、黄疸持续时间、黄疸消退时间、不同时间段胆红素水平、初次胎便排出时间、胎便转黄时间等。
  1.3.2 护理方法 两组患儿给予同样的常规护理方法,包括母婴同室、洗澡、母乳喂养指导、皮肤护理等。观察组患儿在上述基础上予以综合性护理方法,包括:(1)身心安抚护理,由专业护理人员进行腹部、背部、全身抚触,自前额、下颚、头部、胸部、腹部及上下肢、背部、臀部依次进行,其中腹部及背部采用指揉法进行抚触,上下肢采用挤捏法进行,时间以两次喂奶间为宜,10~15 min/次,2次/d,动作温柔、力度适宜,同时密切观察患儿是否出现哭闹及肤色改变等情况,一旦异常,停止操作,告知医生;(2)健康宣教,利用板报、宣传册、多媒体等形式向家属宣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原因、发病机制、治疗和护理方法、预后及护理中注意事项,同时相互交流沟通解答疑问,安慰与疏导患儿家属以稳定其心理状态,消除其顾虑;指导患儿家属定期复查,争取其积极配合,提高护理依从性;(3)病情观察,由专人负责对患儿神志、心率、呼吸、血压、脉搏进行监测,加强精神、肌力、双眼、反应能力、肤色、二便颜色和性状等情况观察,以为临床治疗提高依据;若是患儿出现精神萎靡、反应低下、吸吮无力及肌张力改变、两目斜视、腹胀、腹泻等表现,及时告知医生查找原因,对症处理;(4)舒适护理,营造一种安静、温馨、温暖的病房环境,保持其卫生清洁,湿度控制在40%~60%,温度以22 ℃~25 ℃为宜;同时及时更换尿布,保证患儿皮肤清洁干爽,以免红臀、皮肤感染等并发症出现;(5)排便护理,针对36 h内即发生黄疸者,利用无菌橡胶尿管插入患儿肛门2~3 cm,动作轻柔、转动10 min,若肛周刺激无效时,可利用生理盐水予以灌肠,同时按摩患儿腹部,促进大便排出;(6)治疗护理,例如光疗护理,光疗前保持病房环境安静、清洁、良好的通风条件,利用热水进行洗澡、抚触,箱内进行消毒;光疗时,严格执行各项无菌操作,箱内温度30 ℃~32 ℃,患儿全身裸露、戴好眼罩(肛门及会阴需遮盖),抚摸其背部以稳定其情绪、减少基础代谢等;单面光疗时,每1~2 h变更一次体位,全身均匀照射,详细记录进食量、排便时间及排便量等;同时密切观察患儿体温、呼吸、面色、哭闹及皮肤色泽等,勤喂水,擦拭清洁灯管和反射板,一旦异常及时停止光疗;(7)用药护理,口服药物时,掌握药物浓度和剂量,严格遵循医嘱,喂药时,温度在30 ℃~40 ℃,一旦出现呕吐,取其侧卧位,予以拍背;必要时,可予以低压吸引器吸引呕吐物以保证呼吸道畅通;同时加强巡视,一旦异常及时告知医生处理。   1.4 护理满意度评价标准
  参考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护理部修订的《满意度调查表》,包括关爱情况、护理服务态度、护理技术水平、护理服务质量、心理支持等内容,满意为80~100分,基本满意为60~79分,不满意为0~59分[4]。满意度=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所得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6.0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取字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儿胎粪首排时间、胎粪转黄时间及黄疸持续时间、消退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儿胎粪首排时间、胎粪转黄时间、黄疸持续时间及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临床观察显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最为常见的病症之一,据相关数据显示早产儿的发病率可高达80%~100%[5]。胎龄、出生体重、孕产妇年龄、胎膜早破、妊娠合并症、颅脑血肿、窒息或宫内窘迫、开奶时间、母子血型(ABO或Rh)及胎便排出时间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的影响因素,虽然临床予以蓝光治疗、药物干预、人工通便等处理,其效果得以肯定,但蓝光照射费用较高、药物干预依从性差、人工通便家属难以接受[6]。因此配合有效的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对防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和实际意义。
  鉴于此种情况,本次将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运用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防治中,旨在降低高胆红素血症危害、提高护理满意度、促进患儿早日康复。本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此次护理干预措施的实施,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护理满意度达97.06%,高于常规护理措施,说明本次护理干预有效;同时患儿胎粪首排时间、胎粪转黄时间、黄疸持续时间及消退时间对比显示,观察组患儿胎粪首排时间、胎粪转黄时间、黄疸持续时间及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性护理干预能有效促进患儿的早日康复,保证其健康的生长发育。结合上述数据及本次护理经验,笔者认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效果显著,能有效保证黄疸的消退、促进患儿的康复。例如本次护理干预中详细记录患儿生命体征、病情变化等指标,为临床医生和护士提供了有效而精确的数据,使其能及时、准确把握病情、做出判断、给予有效护理;另外,本次所给予的身心安抚护理,通过与患儿的眼神交流,促进安全感的建立,提高了护理依从性等;抚触作为一种良性刺激,提高了迷走神经的兴奋性,增加了胰岛素和胃泌素的释放量,有助于食物的消化与吸收,从而提高新生儿摄奶量,增加胃肠蠕动,进而促使胎粪排出而降低了胆红素的重吸收率,所以疗效得以倍增[7]。
  总而言之,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防治中,配合以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能促使患儿症状有效的改善、降低高胆红素血症危害,保证了患儿的早日康复,是一种简便且易被临床接受和推广的护理方法。

相关论文

胆红素新生儿护理新生观察
肩袖损伤行肩关节镜手术后的早期康复
情景模拟教学在我国护理教育中的应用
循证护理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部感染
综合护理干预在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
腹腔妊娠的护理现状与体会
论普外科护理中引流护理重要性
急诊重病监护室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
浅析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治
浅论护士分层管理结合目标管理模式在
试论医技、药学及护理开设门诊实践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