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哲学论文 > 美学论文

试论青春版《牡丹亭》的美学特征

  作者简介:李盼盼(1988-),女,汉族,河南开封人,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2014级戏剧与影视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古典戏曲。
  [中图分类号]:J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9--02
  青春版《牡丹亭》自2004年台北首演以来,10年间已累计上演200余场,演出足迹遍及大陆近30个城市及港、澳、台等地,并登上了美国、英国、新加坡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舞台,所到之处,无不盛况空前。青春版《牡丹亭》的成功,完成了一次昆曲艺术的历史传统和现代文化精神的辉煌对接,在演出中展示的中国昆曲最正宗的艺术与美学风貌,值得人们探究。
  一、动人以情
  汤显祖在《牡丹亭?题词》中指出:“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梦其人则病,病即弥连,至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死三年矣,复能溟莫中求得其所梦者而生。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此语一出,给《牡丹亭》定下“至情”之美学基调。汤显祖笔下的“天下第一有情人”杜丽娘因梦生情,一往而深,上天入地,终返人间,与柳梦梅结成连理。在《牡丹亭》中给予爱情最高的礼赞,爱情可以超越生死,冲破礼教,感动冥府、朝廷,得到最后胜利。《牡丹亭》可以说是一部有史诗格局的“寻情记”,上承《西厢记》,下启《红楼梦》,是中国浪漫文学传统中一座巍巍高峰。
  青春版《牡丹亭》在此基础上,将五十五折的原本,撮其精华删减成二十九折,分上中下三本,三天连台演出:上本启蒙于“梦中情”,写杜丽娘与青年书生柳梦梅相会;中本转折为“人鬼情”,写杜丽娘相思成疾,病逝后又奇迹还魂与柳梦梅相聚;下本归结到“人间情”,写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感动了朝廷,最终获得了大团圆的结局。整部戏构成一个情感的有机系统,给观者以美的感官享受。
  此剧以《惊梦》一折作为情节基础,“闷无端”的杜丽娘趁着大好春光随春香来到后花园赏景,花红柳绿,天光云影,惹得她一番“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的感慨,伤感自己的人生春天同样多姿多彩,却无人观赏,顾影自怜的哀愁在美好春光的感召下喷薄而出……看唱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春色如画又如何?青春无处安放,徒增感伤。朦胧中梦遇一中意年轻书生,两人在湖山畔,雕栏外,云缠雨绵,红翻翠骈。醒来后自是怅怅然,郁郁寡欢,梦中境与现实景可谓千差万别,一个暖心甜蜜不自胜,一个冷冰冰把青春抛,以至于让杜丽娘心甘情愿地为“寻梦”付出生命的代价。最终,一代佳人病死在寻梦的徒然渴望中……正所谓“似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通过这一梦一醒的情节安排,显示了梦想与现实的严重割裂、理想与现实的强烈对比、个体情感与封建礼教的尖锐冲突。这出“游园惊梦”的安排,也为后来的丽娘还魂遇到柳梦梅埋下了伏笔。正所谓“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以往《牡丹亭》的演出本偏重杜丽娘,着力刻画这个具有强烈的生命感召力和艺术感染力的新的女性形象,以旦角表演为主。青春版《牡丹亭》的剧本,在还原汤显祖原著精髓的前提下,加强了柳梦梅的角色,呈现出生旦并重的特点。将《拾画》、《叫画》这两出经常演出的巾生代表作,捏成一折,做了适当的改编,更加凸显巾生表演的重要性,与第一本杜丽娘的经典折子《惊梦》、《寻梦》旗鼓相当。此举使得生旦戏出现了罕见的双线发展,令剧中男女主角更流畅地传情达意,从而达到对称平衡的美感。
  二、写意之美
  作为一门综合性舞台艺术,昆曲包涵五种乐、歌、舞、戏、诗基本元素。以高度程式化为特点的乐、歌、舞构成舞台形象系统,通过”歌舞演故事“完成戏剧性的舞台呈现,最终实现诗意的传达,这是昆曲艺术舞台流程的三部曲。其中,昆曲写意、传神的美学特点是其一大亮点。
  昆曲的写意性常以来自生活而又为生活自然形态所无的艺术美来认识和再现生活,把无限丰富的生活内容凝练成极为有限的舞台形象,把实境升华为意境,让观众见一叶而知秋,重神似、重意境,讲究以形寓神、以虚代实、以少总多、以无胜有的辩证法,在形神兼备、似与不似之间突破生活自然形态的囿限而达于真与美相统一的理想境界。在这儿,生活语言的自然形态被突破了,化为写意的诗歌艺术。
  如在《惊梦》一折中,花园赏景,春香指青山给杜丽娘赏看,丽娘以诗般语言描绘了一幅图景:青山开遍了红色的杜鹃花,杨柳如烟,飘逸空中,如同醉酒美人,酥软腰肢。就连下面对着牡丹发牢骚都如此诗情画意。
  (贴)小姐,这是青山。
  【好姐姐】(旦)遍青山啼红了杜鹃,荼蘼外烟丝醉软。
  (贴)是花都开,惟有那牡丹花还早呢。
  (旦)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闲凝眄。
  把身处深宅大院的妙龄少女向往自由自在的外部世界的微妙心理表述得相当到位。而杜丽娘因见美景而伤春自怜:
  【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着韶光贱!
  杜丽娘通过唱词将美景展现无遗,而独怜时那种伤感更是表达得酣畅淋漓。
  三、美形取胜
  戏曲美,重在形式美。   青春版《牡丹亭》由“巾生魁首”汪世瑜担纲总导演,“昆曲皇后”张继青亲自授艺,青年演员俞玖林与沈丰英分演男女主角。俞玖林扮演的柳梦梅,风神俊朗,举止风流,儒雅不俗,把一个多情才子演绎得淋漓尽致。沈丰英扮演的杜丽娘千娇百媚,风情万种,芳容绝代,艳丽无方。那种美丽和风情,非亲见难于形容。青春版里的生旦均由年轻演员担纲,虽动作唱功都稍嫌稚嫩,但不可否认,两个演员的俊美和青春活力,却是老演员所不具备的,两位年轻演员,给观众非常直接的美的视觉享受。
  另外服装、布景、配乐等等也都是由强大的班子组成。比如服装设计是王童,此次他遵循传统观念,质料和样式不多做改变,但在色彩的搭配上,以淡雅鲜嫩为主,以示青春。在《惊梦》一出中,所有衣服都是白色为底,杜丽娘的白衫裙上绣着翩翩飞舞的蝴蝶,柳梦梅的白褶衫上绣的是春意盎然的红梅长枝。杜丽娘的衣服在《婚走》里的粉红,《圆驾》时的大红都很恰如其分,典雅唯美。
  《惊梦》一折中的欢会部分真是如梦如幻,却又如此真实,青春和爱情逼人耳目。“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笛声悠扬,曲韵曼妙。两个年轻的人儿如此相吸,两人的演出可谓叹为观止!青春姣好的面容、身形,正符合戏剧里才子佳人的风姿。在这一出里,是通过缠绵的舞蹈动作,配合两人水袖相搭厮磨来表现情爱场面。先是以扬袖、翻袖来展现两人乍见的惊喜,接着以穿袖、搭袖来传达两情相悦,愈来愈近的感情;直至“我和你把领口松,衣袋宽”,则是相依相偎的勾袖、绕袖。这样梦中之情显得热烈、奔放,又不庸俗。在欢会时,多情公子那种温存,小姐那种含羞娇俏都展现得淋漓尽致。
  观者从现场演出中获得审美愉悦,也算是这部剧作的成功处之一了。
  在如今这个一切以快字当头的时代,白先勇先生抓住了现代人追求视觉享受的特点,为年轻人量身打造了这样一部有文化底蕴的、高雅的、唯美的昆曲复兴之作,让人们接受传统戏曲的美学熏陶,这一举措对于昆曲的复兴与传播具有重大意义,而我们保护优秀民族戏曲文化的路还很长。

相关论文

牡丹亭美学牡丹特征青春
国有上市银行股票市场分形特征研究
论音乐美学对音乐表演实践的现实意义
中西音乐美学的比较研究
浅析二十世纪中国竹笛艺术发展的主要
柏拉图音乐美学思想浅析
我国版权产业集群发展的特征和政策路
大学生需要结构特征对厌学心理的影响
叶尔羌河流域下游土壤的盐渍化特征分
基于模板匹配和特征匹配的集装箱箱号
浅探明清时期德化窑观音造像背景及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