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社会主义论文

论高校第二课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作用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17-0043-03
  党的十八大用“三个倡导”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次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中办《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从全局出发,对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实践作出了有力部署。日前,中办、国办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对作为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的高校,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中所肩负的任务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第二课堂作为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对第一课堂的拓展和补充,更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创新性人才所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通过对第二课堂的科学优化,进一步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贯彻中央精神,改进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意义
  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建设的后备力量,青年是民族的希望,是极其宝贵的人才资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在世情、国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激烈,各种价值观念和社会思潮纷繁复杂,思想意识呈现多元多变,意识形态斗争更加复杂。对于广大青年大学生来说,这一形式更加严峻。这就要求高校必须全面加强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着力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文化,引导青年思想立足自身实际,牢牢掌握马克思主义这一强大的思想武器,全面武装头脑,抵御各种错误思潮,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努力成为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高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有中国特色。”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必然是传承中华文化血脉、扎根中国大地、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服务国家发展的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基础,与“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具有根本的统一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教育的根本遵循,也是实现其最终目标的重要抓手。
  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肩负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为推进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进一步明确了切入点和工作着力点。高校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以及研究的重要阵地,加强思想引领,坚持立德树人,充分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与学生的自我主导作用,强化做实大学生第一课堂、第二课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化“四进四信”工作,从而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
  二、高校第二课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优势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就是要使其成为社会主导的价值观,内化为人民群众的共识;践行就是要将其外化为国家、社会和个人的行为。因此,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方面重在凝聚共识,树立价值标杆,提供精神旗帜,另一方面重在群众掌握理论并转化为现实的行动。
  第二课堂有利于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的普及面。第二课堂打破了传统课堂在教学要求、考核方式等方面的限制,能够运用大众化的表达方式和传播媒介来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和教育,且相比传统课堂而言,第二课堂课堂容量增加,有利于形成辐射效应,加快传播,形成学习、实践氛围。此外,第二课堂能够通过在各类活动中渗透社会主核心价值观实施隐形教育,使学生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的熏陶。第二课堂有利于调动学生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动性。第二课堂的组织者和参与者都是学生,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对相关理论知识加以学习、理解并领会,才能确保活动符合相关政策和精神。此外,第二课堂赋予了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权,相比传统的“单向填鸭式”灌输,与其相结合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效率更高,效果也更好。第二课堂有利于推动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效果。学生作为第二课堂的主体,其建设和参与的过程就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的过程。第二课堂要求学生身体力行,亲身实践,这就使得学生能够在实际工作中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能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于实践活动的方方面面,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实现社会主核心价值观的有力践行。
  三、合理优化高校第二课堂。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
  当代大学生多为90后,作为青年最主要的群体,他们理应是主流价值观的承担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一课堂对大学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价值观的系统教育,第二课堂应将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渗透到教育过程中,体现到日常的工作中,营造良好氛围,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
  (一)坚持开展政治理论、思想教育学习活动
  政治理论、思想教育学习是提高广大学生思想政治觉悟,了解党的路线和方针,了解时事必不可少的思想教育方式,也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思想意识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常常由于政治思想学习教育形式过于单一,针对性不强,理论空谈多,容易流于形式,没有效果,难以坚持。以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一课堂为基础,扎实创新第二课堂形式和方法,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长久坚持,从而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通过经常性地通过教育意义、有特色、有创新的主题班团组织生活、讲座等形式开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社会主义荣辱观和弘扬民族精神、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的主题教育活动,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实现凝聚人心、明确导向,实现情感感染、思想凝聚、道德导向和意志激励的教育目的。坚持组织开展学生业余党校、团校及专题培训等形式的学习,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意识,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真正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强化学生爱国、爱校、爱家的朴素精神。
  (二)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观的内容涵盖了经济价值观、政治价值观、文化价值观、社会价值观等诸多方面,内容丰富,导向明确,体现了和谐社会文化建设的深广含义,通过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将师生思想意识的提升在实践中固化为自己的行为和习惯。
  探索“依托社团、面向学生”的自治型实践育人模式,构建实践育人平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专业思想教育、社会实践教育、教学实习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等活动中。组织学生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悼念革命烈士、重走红军路等活动,追忆革命历史,接受革命洗礼,培养爱国情怀,谋划祖国未来。积极推动和引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自我教育和自主管理活动,根据学生的参与度、满意度适时调整和改进活动方案,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不断提高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人心。
  (三)发挥学生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
  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始终是我们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方式,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同样离不开典型的示范引导。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传承和弘扬共产主义精神,努力形成信念坚定、敢于担当、崇尚先进、追求崇高、乐于奉献的浓厚氛围,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风尚的需要。
  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形式学习宣传英雄模范人物的先进典型事迹的活动。在学生中开展评优活动,对学校学生中的先进人物和事迹的发掘和宣传,通过多种形式宣传优秀学生的事迹。同时,通过身边的先进来影响和教育其它学生,以先进人物的典型事迹作为学习的榜样,影响广大学生的思想意识,激励他们努力向上,引领校园风尚。
  (四)加大校园文化建设力度
  高校是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当前社会文化的多样性,使各种文化内容无时不在影响校园,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要充分利用第二课堂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内容健康的校园文化活动,让他们感受到校园里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这有利于促进他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
  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学生社团作用,每年定期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实施“一院一品”和“一团一品”校园文化建设专项。以此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来提高高校大学生的素质,促进有利于校园文明进步的群体行为形成。深入推进校园微观文化资源的共享联动,在引导和规范师生行为文化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育人功能。充分利用好图书馆、宣传栏、广播站、新媒体等渠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交流学习体会,增强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互动性、互助性、互促性。
  (五)加强网络文化建设
  要改变主流的价值观以传统的方式传播,非主流的价值观以现代的方式传播的问题。积极贯彻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重视网络文化和虚拟空间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加强网络文化建设。
  加强网络新媒体建设,使其内容更加充实、表达更具活力、效果更为明显的校园媒体风格和话语体系,唱好主旋律,释放正能量,讲好“校园故事”,充分发挥媒体育人功能,合力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良好氛围,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思想政治工作者和辅导员要主动进入网络空间,在与学生交流互动中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推动互联网一体化发展,推进传统媒体和校园网、微博、微信、微视频、理论学习网络平台的融合创新,形成立体化交叉覆盖的全媒体阵地,使其真正成为师生学习工作交流和传播正能量的重要平台。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和扩大,各种文化相互交融,思想观念愈加多样,大学生作为走在时代最前列的群体,其思想意识呈现多元化发展。进一步丰富和创新第二课堂的内容和形式,满足学生多元化的思想需求,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效率和质量势在必行。在不偏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方向的前提下,第二课堂的内容和形式应该不断创新,尽可能地贴近学生、贴近生活,满足多元的思想需求,形成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建立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长效机制,确保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高效高质推进。

相关论文

第二课堂价值观社会主义主义核心作用
试论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论企业管理与行政文秘工作的综合作用
浅析档案管理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及其
二胡在广东汉剧唱腔音乐中的作用研究
企业品牌IP化在国企企业文化建设中的
浅谈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
音乐综艺类节目对音乐文化产业的推动
试论企业管理与行政文秘工作的综合作
财政税收制度创新对中小企业的扶持作
汉语言文学对传统茶文化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