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艺术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就业意向调查与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2-0121-03
  一、调查方式和调查对象介绍
  本文通过对天津师范大学津沽学院艺术设计系四个年级学生就业观念、意向以及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加以分析。我学院艺术设计系共有环境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艺术、摄影4个专业,且均为普通本科三批艺术类招生专业。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70份,收回有效问卷158份。调查对象分别为我系大一至大四学生,其中大一人数占43.03%,大二和大三学生分别占4.43%和17.72%,大四应届毕业生人数比率为34.81%。其中女生人数占比64.56%,男生占比35.44%。
  本次调研以自制问卷的形式通过电子问卷网站完成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就业意愿,就业困难以及希望学校在何方面提供就业指导等内容。意在了解我系学生对于自身职业发展规划,同时通过分析数据找出现阶段我系学生在求职和就业方面遇到的困难,总结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求职特点,增强学院在此类专业就业指导方面的针对性,更好的为学生服务。
  二、调查基本情况及结果分析
  1.对工作岗位的选择意向
  图1.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对工作岗位的选择意向
  由图1可以看出超过半数的同学选择了和专业比较对口的设计公司以及文化传媒企业,所占比例为50%和51.26%。希望从事艺术教育工作的人数比率约为23.4%,而有意愿考取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公务员的学生人数分别为14.56%和27.22%。
  相比于稳定的中小学教师、公务员岗位,学生们还是更加偏向于与专业切实相关的社会单位就职,这与我系学生相对活泼不希望受约束的普遍个性有关系,设计类专业比较突出培养学生的个性创造,学生的择业具有对口性高、专业指向性强的特点。在这一调查中,更值得我们注意的一点是选择了自主创业的学生也占到了很大一部分比例,随着经济发展,就业形势不断变化,国家也出台很多政策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开拓更多个人职业发展途径。因此,近32%的创业选择比例大大证明了现阶段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强烈意愿。
  2.就业地点的选择意向
  图2.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就业地点选择意向
  我学院位于天津市,现京津冀一体化发展趋稳,很多利好政策非常吸引广大高校毕业生在这一区域择业。并且作为直辖市,文化经济的中心区域,有超过50%的同学选择在天津就职。由于诸多高级文化传媒企业落户北京,25%的同学选择到北京工作,认为可以提升个人职业能力的起评标准,但北京职场竞争相对激烈,对学生的专业能力要求高,这对于学生的择业还是有一定影响。周边省市的选择比例相对较少,而比较南方的生源也有少部分同学选择回乡就业。
  由此可见,艺术设计类学生对就业地的选择还是以经济发达的一线城市以及沿海城市为主,相对比较集中。从各省市的生源来看,还是希望留在毕业地的学生占大部分。
  3.艺术设计类学生对入职第一年的薪资期望
  图3. 艺术设计类对入职第一年的薪资期望
  调查发现,本专业大类的学生对入职第一年的初始薪资期待略偏高,选择3000-5000元的学生占50%,将近30%的学生选择2000-3000元。由于大部分学生选择的就业地点为京津两地,部分学生还要考虑生活成本,因此选择3000元以上第一年薪资的同学会受到这些原因影响。同时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学费普遍在每年2万元左右,加上生活费、学习用品采购,四年平均需花费近10万元。在经过四年学习之后,学生会抱有希望尽快收回学习成本的想法,新入职或实习期的薪资期望会略有不切实际,这成为学生在毕业后未能及时就业的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
  4.艺术设计类学生毕业后期望就职时间
  图4. 艺术设计类学生毕业后期望就职时间
  由图4可以看出,将近半数的学生是希望在毕业后立即有接收单位能够顺利走上工作岗位的,更有26.48%的同学选择至少在毕业后半年内要找到工作。这一数据说明同学们的就业意愿还是相对比较积极的,"一毕业就失业"的现象在多年后为现阶段的学生敲响了警钟。多数同学希望能够在相应的时间完成相应的身份转换,缩短空窗期时间,为自己在未来职场的发展奠定基础。但仍有部分学生希望在毕业后给自己留有一段时间用来毕业旅行,寻找目标,确定方向等。
  先就业还是先择业,对于学生来说依然是个很困难的选择。对于技术性占主导的专业来说,职业竞争激烈,淘汰机制残酷,如果没有非常扎实稳定的专业素质,那对学生来说择业的几率就会大打折扣,会以先就业为主。而仍有部分学生顾虑第一份工作没有一个很好的平台或者发展空间,对自身的未来职业规划造成局限。
  5.影响就职的最主要因素
  图5.艺术设计类学生认为影响就业的主要因素
  调查表明,学生认为影响就业的主要因素中"实践和工作经验"这一选项占56.33%,"专业知识"占13.29%。由此可见学生认为仅在学校完成专业知识的学习在实际职场的运用是远远不够的,对于技术性的专业来说,用人单位比较看重求职者的技术运用能力。在校成绩优秀并不一定等同于在职场上能有出色表现,现在用人单位在招聘启示上都会出现"有工作经验者优先录用"的字样,这对没有工作经验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择业考验。对此,校企合作机制的完善,社会实践的增加显得尤为重要。   除此之外沟通表达能力和社会关系这两方面分别占15.82%和7.59%,说明除了专业素养之外个人综合能力也很值得学生关注。学校知名度这一选项所占比例为3.16%,良好的学校声誉和社会评价也会提高学生就业的成功率。对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来说英语能力和外形条件对就业来说影响并不明显。
  6.学生认为可能会在求职中遇到的困扰
  图6. 学生认为可能会在求职中遇到的困扰排序
  表1. 学生认为可能会在求职中遇到的困扰排序
  根据图6和表1的数据,学生认为自身缺乏的能力主要为实践经验和专业素养,排在平均第三位的为对口专业选择范围狭窄。求职信息缺失、社会关系缺乏和政策解读不到位等因素排名中部,而职场的不公平竞争和其他因素在学生的心理影响因素的末位。
  7.学生倾向如何在应聘过程中凸显自己
  图7.学生倾向如何在应聘过程中凸显自己
  从统计结果看,超过50%的同学都选择了突出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特长,并且充分了解应聘单位。相比于突出个性和在面试过程言谈和面试仪表上更多的同学认为应聘工作还是凭实力比拼,希望能有相对公平透明的环境进行良性竞争。但是也比较明显的突出了学生在自身应聘规划中对于简历制作以及面试阶段的礼仪和举止方面不够重视,这会让学生在很大程度上错失掉部分求职机会。学院在相关的应聘技巧方面的培训应该加强,使学生端正态度,找到自身漏洞,提升求职成功率。
  8.学生选择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
  图8.学生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
  接受调查的学生中54.4%的学生选择会通过招聘网站求职,希望有亲朋和教师介绍推荐就职的占47%和49%,而选择通过学院的就业指导网站和各类学院招聘会、宣讲会来得到招聘信息的同学只占到38.6%和43%。而距离我们生活越来越远的纸媒选中率仅达到18.35%
  由此可见,学院在学生就业方面提供的支持和帮助仍距离学生需要有一定距离,亲朋和教师的一对一就业指导和推荐会让学生就业更有针对性,同时也有可能造成学生真实的就业意愿被强行改变,成为被动就业的现象。
  9.学生期望得到学院的就业帮助
  图9. 学生期望得到学院的就业帮助
  由图9可见,学生仍然以相关专业实践能力提升为主要诉求,可以明确的反映出现阶段我们既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应向应用型改革,并且加强校企合作,完善实践育人机制,满足学生的实习实践需求,并保证学生实践安全。由于学生的实习机会有待增加,所以他们对现阶段市场就业形势了解并不详尽,作为就业指导应引领学生完成符合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注重学生的求职准备阶段技能培训。
  随着国家加大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和帮助,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加大对有创业意愿的同学扶持力度,有针对性的提高自身创业能力。
  三、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就业对策
  通过以上数据分析我们看到,艺术设计类学生就业意向相对单一,对自身能力认知还有待提高,择业的针对性和指向性较强。因此我们在对学生的就业指导以及职业生涯规划方面需要积极引导,使他们端正就业心态,认清自身价值,提升就业择业的竞争力。
  1.端正就业心态,有效提升学生自我认知能力,树立正确就业观。无法端正心态准备就业的大学生,大量的涌入社会,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就业难题和就业压力。因现实状况与心中期望的极大差距,导致了不少大学生心中落差太大,从而也引起了一些不必要的社会问题。
  他们掌握的往往是书本知识,没有实际工作经验,能力欠缺,却也很难放下姿态,苦累的工作不做,工资低的工作不做,不体面的工作不做。因此要清楚的明白自己需要什么工作,需要在工作得到什么,正确的评估自己的实力。
  自我认知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的了解程度。我们总觉得我们了解自己多过别人,因为自己是不会和自己说谎的。可是自我认知并不完全关乎诚实,它会受限于我们的视角,自我认知度的高低也会受到我们的欲望和目标影响。自我认知度高,你会更自信,会更有安全感,让你对自己的人生有更好的规划。只有清晰自己,了解自己才能在职业选择上找到正确的方向,作出符合自身特点的决定。
  2.注重第二课堂建设,把握实习实践机会,提升自身竞争力。参加实践活动是认知社会角色,适应社会规范,提高服务社会技能,加速个人社会化进程的内在要求,也是学生按照社会需要,完善自身知识能力结构,明确就业方向,不断提高自身社会竞争力和就业竞争力的现实要求。
  学校应创新实践教学模式,使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教学相融合,通过项目教学、经验教学等模式,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素养,强化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注重趣味性和社会性相结合,提升学生投身实践活动的兴趣,以实践为导向,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适应社会需求。
  3.完善就业指导课程设置,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现在就业指导课程设置单一,课程针对性不强,操作性差,大多拘泥于 "纸上谈兵"。大学生就业指导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从大一开始就把就业指导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高校要从高等教育的新形势、社会需求毕业生的新变化、当代大学生的新特点等方面去调查研究、深入探讨就业教育的形式、内容和工作机制等问题,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的思想.打破就业指导只面向毕业生的局面。
  将就业教育贯穿和体现于学校教育和教学的全过程分层次、有系统地在大学各个阶段有针对性地进行讲授。使学生能够尽早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根据社会的实际需要,结合自己的个人状况、专业要求,建立完善的知识结构。

相关论文

设计类学生就业意向对策就业调查
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旅游人才培养存在的
农业企业会计网络化对策探讨
基于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思
大同旅游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新媒体时代公共图书馆信息化发展存在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与解决对策
农村小学新入职教师教学技能培训需求
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企业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辅导员视角下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学生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