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社会主义论文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高校和谐师生关系探究

  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其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生活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的主体对社会主义的性质、特征、标准和评价的根本看法,以及在此基础上对事物是非善恶荣辱的判断,对事业与目标的认同以及对精神目标追求等一系列的判断和评价标准体系”[1]。2012年11月,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凝练,精简成24个字,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同时,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2]。
  1高校师生关系的现状
  1.1师生感情日趋淡漠,师生间对话被动化
  在高校的课程上,师生间出现的是一种冷冰冰的知识传授过程。由于高校不要求教师坐班,学生只有在上课时才能见到老师,即使课后有专业知识的问题想请教老师也不知道如何找到老师,这往往也打消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即便在课堂上,学生也不主动提出问题或是回答问题,这是一种不和谐的教学现象。随着大学生自主意识和独立意识的增强,获取知识的渠道趋同多样化,他们缺乏与教师之间交流和沟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2师生关系趋于功利化
  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师生关系也出现功利化的一面。现今各高校由于收取学费,高等教育被很多人等同于商业服务,师生关系被界定为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从学生入学的第一天,成绩考核、评奖评优、学生干部选拔、组织发展到毕业就业,学生感到能从某个教师那里得到功利好处,就努力接近,随即校园内出现了不正当的师生交往。例如在高校中特别是研究生群体中流行称导师为老板,称谓的变化折射出当前高校师生关系趋于功利化。
  1.3师生之间缺少尊重、矛盾激化
  由于高校学生已经成年,很有自我主见,其中不乏偏激、冲动的影响,部分学生随意逃课,考试作弊,不尊重教师,不遵守学校纪律等现象频频出现,甚至酿成某些悲剧。例如2008年,中国政法大学杨帆教授因学生逃课而发怒,学生与其发生肢体冲突并踢伤教授的实例,使我们不得不承认现今的师生之间缺了沟通与尊重,师生关系的矛盾过于激化而造成的后果十分严重,给社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难怪被社会所看好的这些高才生遭到社会的质疑:“现在的大学生都怎么了?”
  2师生关系的现状产生的原因分析
  2.1传统观念造成师生关系不平等
  中国学生从小便接受了尊师重教的道德要求,使教师天然有种“被尊重”的需要,教师职业中已深深烙上此种意识的印痕。且在实际的教育活动中,许多教育者也往往不能摆脱这种观念的禁锢,自觉或不自觉地延续着这种师生关系的传统,导致高校教师与学生的地位失衡。有一段这样的描述:“在今天中国的教室里,坐着的是学生,站着的是先生;而在精神上,这种局面正好倒过来,站着的先生拥有至尊的地位,而坐着的学生的躯体内,却掩藏着一颗站着甚至跪着的灵魂。”[3]
  2.2教育体制和教学组织形式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师生关系疏远,感情冷淡
  一是随着高校扩招,高等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师生比例差距不断扩大,教师缺少时间和精力与学生交流和沟通。二是教师肩负教学与科研的双重压力。很多教师没有时间和精力和学生进行交流。三是大学后勤社会化带来的弊端,部分学生居住地变得极为分散。教师也散居于校外各地,师生之间的联系交往变得更加不便,出现师生联系少、情感淡化的情况也是自然。
  2.3传统道德观价值观流失
  传统道德对师生关系有明确的标准,对“师德”和“尊师重道”非常重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对老师尊重爱戴亲近,才能更好地学习,同时也激发教师更大的工作激情――尊师爱生是一个良性的循环[4]。而目前,部分教师忙于自我名利,师德滑坡,课堂上则照本宣科,学术停滞;学生放任散漫,为了自我私利和教师关系呈现功利化,没有把学校作为学习知识的殿堂,而把从教师中获得的利益作为商品经济对待。师生关系呈现市场化,严重背离了教育的初衷。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3.1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拓展思政工作途径
  在教育的过程中,每个人都具有平等的权利,教师和学生都是学校的主体。教师应树立以学生为本的价值观,关心关爱学生,重视学生的需要和权利。同时,高校要努力拓展新形势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实施实践育人工程、和谐校园工作、阵地建设工作、心理健康工作、扶贫励志工程及就业导航工作,全角度全方位真正做到为学生服务、努力培养学生核心价值观。
  3.2推进大学管理制度改革,利用信息技术创造师生交流新通道
  高校应将培养人才的质量、教学过程的质量和学生在校中的情感体验的满意度放在首位,并将其融入教师评价之中,才能正本清源,把教师真正引导到热爱教学、专心教学、钻研教学的道路上去。适度改进评价机制,建立科学、合理、全面的新型评价体系。师生互评,重视学生在评价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同时高校应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建立教学信息调查咨询制度等措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教学改革的机会,一方面,可以沟通师生之间的思想、减少教学改革中的决策失误、提高大学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大学还可以设立师生交流论坛,选择通过QQ、MSN等实时交流方式或E-mail、BBS等进行沟通,给予教师和学生更多协商、对话、沟通的机会。
  3.3发扬传统的师生道德观念
  在教师师德和大学生道德遭受质疑的今天,应该呼唤传统道德的精华部分在大学里的回归,珍视传统文化与道德,回归、继承传统文化与道德。教师应“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等。教师应尊重学生,关心关爱每一个学生,以发展的眼光分析学生思想意识中的问题,客观地、全面地、深刻地理解学生。对于学生来说,传统的“尊师重道”绝不能忘记。尊重教师,尊重教师的劳动,虚心接受教诲;专注学习配合老师的教学活动;亲近良师,与老师交流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课堂上有良师,人生中成益友[5]。
  4结论
  和谐是一种美好理念,要坚持用民族精神引导师生增强对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自觉地担当起对民族利益作出贡献的责任,用时代精神激励师生敢于创新、锐意进取,推动中华民族的现代化进程,坚定信念,凝聚正能量,让教师和学生在和谐的校园环境中,体现并提升自我价值,从而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并使之持续、深化、升华。

相关论文

价值观师生社会主义主义核心和谐
论跨境电商背景下高职经管类专业国际
关于核心竞争力的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管
浅谈核心竞争力的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管
红色文化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
探索人本主义心理学在心理咨询中的应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探索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的建
浅谈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助推国家治理现
试论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浅谈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