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财政税收论文 > 财政研究论文

西部地区财政分权、产业结构趋同及效率损失研究

   基金项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创新教育计划科研创新课题,财政分权视角下的经济波动及其效率损失,编号:2014B1903。
   一、引言
   财政分权的实质是公共资源控制权在各级政府之间的分配,由于各级政府的需求偏好不同及安排资源的方式千差万别,对地区间产业结构产生很大冲击,甚至会出现地方保护主义和产业结构趋同的恶果。因此,搞清楚财政分权对地区间产业结构的影响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大多数文献认为,分税制改革构成了财政分权的分水岭,分税制以后分权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是显著的。在看到财政分权促进经济增长正面效应的同时,很多文献也注意到财政分权给经济带来诸多负面影响,由于我国财政分权本身的制度缺陷,使得其对经济的作用存在内在冲突。本文认为,中国财政分权体制导致地方政府竞争,于是地方政府无论在经济衰退期还是繁荣期都有强大的激励实施扩张偏向的财政政策,正是这一政策的实施导致了宏观经济的波动。本文通过建立模型,运用面板数据,研究西部地区的财政分权与产业结构趋同之间的关系,以及由财政分权引起的西部地区经济波动所带来的效率损失。
   二、西部地区财政分权与产业结构趋同
   1、产业结构趋同指标的构建
   对于产业结构差异程度的度量主要包括产业结构差异度指数、产业结构基尼系数、产品结构相似度指数、霍夫曼系数、洛伦兹指数和动态产业集聚指数等等,本文构建的产业结构趋同指标公式如下:
  
   其中,?籽表示的某个时间段研究区域间的产业结构趋同程度,其值越小表示趋同程度越高;n表示研究的区域数目,Xit、Yit、Zit分别表示某地区某时段三个产业产值占该地区GDP的比重;分别表示所有研究区域三个产业产值占该地区GDP比重的平均值。
   将西部十一省的三次产业比重代入上述公式计算,得到各省产业结构趋同指数。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趋同指数均值趋势图如图1所示。
   2、财政分权指标
   关于财政分权度量指标,不同的学者采用了不同的衡量指标。梳理有关研究文献可看到,关于财政分权度指标的衡量方法大致可分为以下两类:第一类是单一型的财政分权指标,其中最常见的方法是由奥茨提出,该方法是用地方财政收入(支出)占全国(或中央)财政收入(支出)的比重来衡量财政分权度;第二类是复合型的财政分权指标,与第一类指标不同的是,考虑到使用地方财政收支占全国财政收支份额等常用指标不能充分反映一个地方的财政分权状况,该方法从多角度多维度来衡量财政分权的程度。本文选择以人均省级财政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来度量财政支出的水平,即:
   FD=各省级人均财政支出/(各省级人均财政支出+人均中央财政支出)
   根据上述公式计算西部地区各省财政分权水平指标值,其均值趋势图见图2。
  
   3、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趋同与财政分权关系的实证分析
   为了验证西部地区产业趋同程度与财政分权之间的关系,构造模型如下:
  
   模型中,?籽t表示产业结构趋同度,FD表示财政分权水平,i表示地区,t表示时间,?着it表示随机误差项,CONTROL表示控制变量,主要包括反映零售消费占比(A)、进出口占比(B)和固定资产投资占比(C)。
   将模型进行扩展,引入趋同程度指标的滞后项作为自变量,将模型动态化,其形式如下:
  
   应用eviews7.0,西部十一省的面板数据对模型(1)进行估计,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从统计来看,各系数的统计结果都是显著的,且财政分权水平指标的系数为正,表明西部地区财政分权程度与产业结构趋同指标呈正相关关系,财政分权水平越高,地方财政支出所占比重越大,则产业结构趋同指标值也越大,产业结构趋同度越小,即财政分权降低了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趋同程度。而其他控制变量的系数均为负值,表明投资、地区支出水平、对外开放程度等都不同程度上加剧了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同化。
   从以上分析可知,财政分权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趋同化程度,但财政分权仍通过直接或间接途径引起经济波动,带来效率损失。
   三、效率损失测算
   1、方法简介
   本文采用随机前沿分析法(SFA)测算财政分权带来的经济波动的效率损失。基本模型为:
   Yit=f(xit,?茁)exp(vit)exp(-uit),i=1,…N,t=1,…T
   式中,Yit是第i个决策单元的t时期产出,xit是第i个决策单元的t时期的全部投入,?茁为模型参数,vit为随机误差项,uit=uiexp(-(t-T))为非负误差项,为被估计的参数。模型有如下假设:随机误差项vi:iidN(0,),非负误差项ui:iidN+(0,),取截断正态分布(截去<0的部分),有ui、vi相互独立,且与解释变量xi相互独立。
   运用最大似然估计法可有效估计模型中的各参数值,并计算出每个决策单位在各时期的技术效率值:
  
   本文在C-D生产函数基础上增加财政支出指标作为投入要素,构造随机前沿面模型如下:
   lnYit=?茁0+?茁1lnKit+?茁2lnLit+?茁3lnGit+vit-uit (2)    2、实证分析
   运用Frontier4.0,1995―2013年西部十一省的面板数据,对模型进行最大似然估计并计算各省份各时期的技术效率值。
   估计结果显示,西部地区各参数的估计结果是显著的。西部地区的?酌统计结果为0.970409,表明西部十一省的产出水平差距中97.0409%的差距源于技术无效率,而这种技术无效率源于各地区财政支出和财政分权水平的差异。
   我国的财政分权制度有助于各地区技术效率的提高,但分权制度本身又通过各种途径引起了经济的波动,导致效率的损失。因此,财政分权程度的不同导致了各地区技术效率不同。运用Frontier4.0,对西部各省技术效率值进行估算,结果见表2。
   由表计算结果可知,在考虑各地区财政分权水平差异后,西部地区技术效率值远远小于1,表明各区域生产效率均处于生产前沿下,存在显著的技术无效率。
   四、结论
   本文首先构建产业结构趋同指标和财政分权指标,运用1995―2013年西部地区各省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西部地区的财政分权与产业结构趋同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财政分权制度有效的缓解了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趋同化程度,促进了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然而由于我国财政分权本身的制度缺陷,导致地方政府竞争,使得其对经济的作用存在内在冲突,引起经济的波动,因此,本文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法测算了考虑财政分权情况下技术效率的损失,西部地区的技术效率水平远远低于1,存在较显著的效率损失。

相关论文

产业结构损失效率财政西部结构
探究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财政投入新模式
基于财税政策支持中小企业对策思考
储蓄国债投资者结构分析及对策研究
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结构的优化研究
财政政策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
浅谈如何提高图书馆图书流通管理的工
浅析我国当代财政基础理论研究进展
浅谈我国当代财政基础理论研究进展
试论成本会计教学的体系结构创新及策
财政税收制度创新对中小企业的扶持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