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政治其它论文

马克思交往理论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作者简介:申玉丽,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读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6.06.002
  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广泛运用,对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学生群体作为网络的主力军,很容易受到网络中不良信息的影响。将马克思交往理论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结合,不仅是要学生合理使用网络、规范网络交往行为,更是用交往理论指导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正确处理教育主客体关系,优化教育内容,完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
  一、马克思交往理论的基本要点
  马克思最早提出交往的概念,并将其不断完善形成交往理论。马克思交往理论涉及交往的本质、交往主体和交往形式等重要内容,对正确认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关系具有重要作用。
  (一)关于交往的本质
  马克思对交往本质的理解与对人的本质的理解是相联系的,马克思通过对人的劳动、生产关系和实践活动的考察,提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交往的主体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交往使人与人之间形成了多样的社会关系,社会关系也可以说是一种交往关系,基于这些关系上的实践活动体现了人的本质。由此可说,交往也是人的本质属性,是人的存在方式,人们生活在交往中,反之,人在社会中必然与周围的人进行交往活动。
  (二)关于交往的形式
  马克思将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视为人们交往的主要形式,“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人们通过实践改造自然界、建立物质交往关系,在物质交往的基础上以语言、思维和观念等形式实现精神交往,在反映客观世界的同时实现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往是主体之间物质的和精神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对人们的实践活动产生影响。
  (三)交往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条件和动力
  马克思指出: “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交往与人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人们通过交往与他人形成联系,由于交往的需要产生了语言和意识,以此作为交往的中介,并随着交往的加深不断发展。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差异性和特殊性,人们通过交往相互交流吸收他人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不断发展自己。马克思的交往理论深入探究了交往在社会和个人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其本质上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即以网络为载体,将网络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利用网络的特点对人们进行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虚拟实践活动,是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态,其理论与实践的不完善使其在实施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问题。
  (一)教育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分离
  网络具有虚拟性,人们以虚拟的身份在网络世界进行交往活动,基于网络而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也具有了虚拟性,这种特性影响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途径。但不能忽略的是网络也具有现实性,网络是现实社会的延伸,其本源仍然在于现实社会。网络也是现实的人的延伸,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对的仍然是现实的人和现实的活动,仍需要从现实出发,遵循社会发展和人们自身发展的规律性,影响人们的思想,并反映在人们的实践活动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只处于虚拟层面,从目前来说它已经改变了人们的生存方式、交往方式,产生了新的道德伦理和价值观念,成为立足于虚拟空间和现实空间共同建构的整个网络社会之上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因此,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立足点仍然应是现实社会,针对学生的现实问题提供对策。
  (二)教育主体弱主体性
  在现实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主体和客体是一对基本的范畴。在传统的教育方法中,教育主体处于主导地位,而受教育者由于认识水平的限制,往往处于被动的地位。而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和开放性等特点,教育主体的控制力削弱,教育对象身份虚拟化,主客体关系和界定模糊化,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交往趋于平等。这种基于平等关系的教育关系,一方面来说削弱了现实教育中的等级和特权现象,发挥了客体的主体性,另一方面却也相对的削弱了教育主体的主导性和指导作用,很大程度上要靠客体的自我规范来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但从现实角度来说,由于个体价值观、道德素养的不同,其自我教育能力对实现个体更高层次的发展目标有所束缚。
  (三)教育过程交往缺失
  从交往理论角度出发,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进行是建立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和互动之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受教育者拥有充分的自由,是否接受教育内容完全自主决定。但由于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等缺乏对学生的吸引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较多的变为单方面的宣传和教育,教育过程中主客体之间缺少交流,并没有对学生产生深刻影响。这种交往的缺失大大削弱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和有效性,在与现实思想政治教育的辅助教育方面也有所缺失。
  三、马克思交往理论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启示
  马克思交往理论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教育内容等问题提供了新的视野,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一)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教育内容回归生活
  从学科特点看,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教学内容涉及国家政策、路线方针、法律道德等方面的理论性很强的知识内容,而受教育者对理论知识的接受能力和兴趣是相对较低的,网民更倾向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面。因此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更广泛更丰富的内容,并且将德育理论与生活相联系。现实生活中包含有丰富的教育资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既要从现实生活中取材,关注网络和社会中的热点事件,还要将理论与生活相结合,引导网民运用正确的价值观、道德理念和法律规范等理论正确看待、处理生活中的问题。
  教育者还要关注受教育者的生活。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从一定程度上说大部分是在校的学生和刚踏入社会的毕业生,这些人群由于缺少经验和社会历练或其他原因,面对社会事件、网络舆论时很容易产生偏激片面的想法,在一定方面上影响其自身道德素质和政治素养的培养,这就需要教育者积极引导,从受教育者的角度出发,启发、引导受教育,这样能够更好地实现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互动交流,使教育实践更容易开展,以渗透的方式使受教育者主动思考、领悟,形成较高的价值选择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使受教育者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和政治素养,并最终运用到实践中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不能脱离现实生活,既要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现实思想政治教育的紧密联系,也要实现网络社会与现实生活的有机结合。
  (二)创设交往教育模式,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现实思想政治教育多在学校中开展,通过专业课程设置、课外活动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有关政治思想、道德理念等方面的培养。网络的交互性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只有采取交往模式才能更具有针对性,更好的发挥其功效。因此,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改进内容的同时,其教育模式也要改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要采取以引导为主、将理论知识与情感交流结合的方法,根据不同的德育内容和具体目标采取不同的途径。
  在网络环境中,理论知识应主要通过新闻信息、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和校园贴吧的相关板块等途径进行正面宣传教育,吸引教育对象的注意力,影响他们的思想,调节他们的心态。对于社会和网络中引起学生热议的话题,教育者需要了解学生的心理和思想,利用新媒体的交流平台积极与学生沟通,引导学生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这些问题,同时借助在社交平台发表评论等方式引导社会舆论,创造良好的网络交往环境。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需要在与受教育者互动的基础上,引导受教育者自我认知和发展,主动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更好的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三)贯彻“以人为本”理念,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
  马克思从人的本质的研究出发,从生产、劳动等关系中提出交往的重要理论,以人的需要和满足为基点,才能实现个人的价值,才能使人更好的交往。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也是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注重 “以人为本”。
  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首先要坚持以人为中心,突出教育者的主导地位和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在教育过程中要发展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发挥受教育者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其主动培养自身的逻辑选择能力、价值判断能力等,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道德素质。另一方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身份并不是固定的,而是随着情境的不同发生着改变。因此,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注重受教育者发展的同时也要注重教育者的发展。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与人的自由、幸福和生活等方面紧密联系,提高网民的精神满足度。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典型的意识形态性,基于网络的特性上更多的是属于精神交往类型,因此要最大限度的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网络的开放性给予了人们获取信息、交往范围等方面的自由,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选择与人们生活有关的、引起网民兴趣的内容,充实网民的情感和精神生活,帮助网民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精神状态,形成良好的心态。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在马克思看来,交往是人的存在方式,是人类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人的发展。而以交往为中介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也将是人类发展的一种必然选择。因此,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与现实思想政治教育整合联系,不仅要提高网民个体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而且要促进个体思维品质、智力素质和能力等方面的发展,为受教育者全面发展提供途径和环境。
  交往是贯穿人们生活的重要内容,人们通过交往建立关系,交往也促进了人们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更是离不开交往。以交往为视角探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避免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受教育者的被动性,使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平等互动,改进教育模式与方法,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相关论文

马克思思想政治马克启示交往理论
浅谈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经济学理论
基于协同理论的项目财务管理系统建设
公司金融理论在公司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浅谈数智经济对财会行业的冲击及启示
浅谈我国当代财政基础理论研究进展
浅谈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
利用心理学理论提高税收管理与服务效
浅谈心理学理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
会计环境变革下财务会计理论创新路径
基于现金流量税重构国际税收规则的理